衛生院績效管理論文

時間:2022-04-02 03:43:39

導語:衛生院績效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衛生院績效管理論文

1實行績效管理的方法

1.1成立績效管理領導小組

績效管理領導小組應由院長牽頭成立,主抓協調和管理事務。績效管理的具體工作由副院長執行,比如組織各科室的相關負責人制定績效管理的方案和目標,并以書面的形式上報給院長,院長簽字同意后就可進入執行環節。各科室的負責人負責收集績效考核的資料,在科室進行初步的整理和核算后交由績效管理領導小組進行復核,領導小組確認后再下發給各科室,并由各科室負責審核結果的公布。

1.2建立完善的績效考核方法

衛生院效率低的直接原因是醫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較差。原有的工資分配方法繁雜、不透明,沒有充分發揮工資的杠桿作用。對于工作量的考核,應根據醫務人員的工作類別進行分配,重要程度越高、可替代性越低的工作其工資應越高。由于不同工作的難易程度、所需時間、技術高低、勞動強度存有差異,具有不宜量化的特點,對比應對合理分配權重,權重越高完成一件工作后分值就越高。比如,勞動強度可分為4個等級,分別是低、較低、較高、非常高,那么各等級的權重分值可設為1、2、4、6;技術高低可分為3個等級,分別是低、中、高,那么各等級的權重分值可設為1、3、7;那么一個醫務人員完成一個技術要求高、勞動強度較低的工作項目后其獲得分值就是9。權重分值的設立應根據衛生院的實際情況,如果對專業技術需求較大,可加大技術的權重分值,促進醫務人員積極學習,提升衛生院的技術水平;如果基礎工作人員緊缺,可提升勞動強度的分值比重,充分調動基礎工作人員的積極性,緩解人員的緊缺。對于工作質量的考核,應實行科室負責人評價—患者評價—工作特性的考核機制。首先,科室負責人對醫務人員工作質量進行打分,滿分100,分數越高醫務人員的最終分值得分就越高,比如科室負責人的評分是85,那么醫務人員的最終分值=總分值×85%。患者評價主要是通過問卷調查、回訪的方法進行,患者評價只影響醫務人員單次工作的分值,患者評價分為不滿意、一般、滿意,非常滿意,可把評分分別設為20、40、80、100,那么醫務人員單次工作的最終分值=工作比重總分值×(20、40、80、100)%。

1.3考核結果的運用

醫務人員的工資由基礎工資、績效工資、獎金組成,而績效工資由體現經濟發展水平、物價水平、崗位職責、社會公益的績效工資組成。對于考核結果在工資上應用,可根據最終的分值,把醫務人員的績效考核結果分成A、B、C、D4個等級。A級醫務人員的工資=基礎工資+績效工資+獎金100%;B級醫務人員的工資=基礎工+資績效工資+獎金50%;C級醫務人員的工資=基礎工資+體現經濟發展水平和物價水平的績效工資+體現崗位職責和社會公益的績效工資50%。D醫務人員的工資=基礎工資+績效工資50%。然后把扣除的獎金以及績效工作獎勵先進的集體或個人。此外,考核結果也應在醫務人員的人事任免調動、晉升晉級、評先評優以及職業成長上。

2實行績效管理注意事項

2.1建立由領導小組對科室、科室對醫務人員的兩級績效考核體系

由院長、副院長、各科室負責人組成的績效管理領導小組對科室進行一級管理,指導科室具體的考核工作,使科室考核嚴格遵循既定的績效管理方案,避免績效考核隨意性。由科室負責人、患者對醫務人員進行二級考核,這是實施績效管理的目的。一級管理和二級考核兩者相輔相成,一級管理是導向,向二級考核提供技術支撐;二級考核是落腳點,向一級管理提供數據支撐。

2.2績效考核要素的選擇

一是權重的分配要秉承公正、公平、公開的原則,既要充分考慮衛生院的公益性和公共性,避免引發趨利性,又要引導資源的優化配置,實現衛生院服務質量、工作效率的提高。二是考核內容的定期調整,根據年度、季度衛生工作的重點,適當調整醫療服務、滿意度調查、公共衛生服務、綜合管理的基礎權重分值。三是考核周期,衛生院的考核周期分為月度考核、季度考核、年中考核以及年末考核。考核周期的選擇應突出衛生院考核的重點。四是《崗位權重分值對比細則》的制定,在實施細則的過程中若發現與實際需要不匹配的情況應及時進行調整,確保細則的實用性和有效性。五是不斷規范考核程序,考核資料的收集、評價結果的復核、公示方式以及時間的選擇、醫院人員的申訴等考核程序一定要合乎規范,確保考核程序具備一定的糾錯能力。

2.3注重考核結果的應用

績效考核結果的應用是績效管理的末梢環節,也是實施績效管理的意義所在。無論多么合理科學的績效考核,如果不能把最終的考核結果應用在薪資的分配、人事管理上,那么依舊無法改變“吃大鍋飯”的現象,也就不能真正實現服務質量、工作效率的提升。所以,考核結果的應用非常關鍵,根據考核結果來進行薪資的分配、人事的調動及任免上,能有效激發醫務人員工作的積極性,確保良好激勵機制的建立。

2.4強調持續溝通和適時調整

績效管理是一個動態的反饋機制,反饋機制的一端是被考核人員,另一端是考核人員,他們之間通過不斷溝通和調整形成一種相互制約、相互平衡的狀態,確保績效管理不斷向前發展。如果沒有溝通和調整,被考核成員處在絕對被動、絕對弱勢的定位上,那么績效管理將逐步喪失意義,對衛生院的組織結構造成更深層次的破壞。所以在實施績效管理的過程中,要強調持續溝通和適時調整。在溝通中要認識到考核人員與被考核人員處于平等地位,給予普通醫務人員足夠的話語權,建立友好的對話、溝通渠道,及時聽取被考核人員的意見和建議,減少實施績效管理的阻力。把握好溝通的重點和內容,考核人員應引導被考核人員把溝通的內容放在機構考核方案、考核結果公布方式、績效管理辦法以及指標體系,注重溝通的重點,避免泛泛而談。溝通形式有績效分析輔導、集體性溝通、專題討論會議、留言信箱、一對一溝通,應結合使用以上溝通方式,確保溝通方式的多樣性,充分聽取被考核人員的意見和建議。同時對績效管理的對象和方法進行調整,根據難度或季度工程的重心來調整績效管理的對象,確保績效管理的有效覆蓋。隨著績效管理的深入,應及時調整績效管理的方法,刪除效率低,引進更加專業、科學的績效管理方法。此外,對于上級交辦的比較重要任務應適當調整其權重分值,確保任務的貫徹和落實。

3實施效果

該衛生院實施上述績效管理以來,薪資分配不合理現象得到逐步改善,很好地發揮了薪資的激勵作用,不僅提升了服務質量、工作效率,逐步改善了衛生院的口碑和形象,還能更好地完成上級交付的任務,受到上級部門的多次嘉許,對當地衛生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作者:謝令青單位:揚州市江都區小紀中心衛生院吳堡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