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生精細化管理研究
時間:2022-11-11 10:03:04
導語:高校新生精細化管理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筆者認為,從高中畢業直至大一學年結束,大致可以分成過渡期、適應期、分叉期、發展期與成熟期五個階段,每個階段大約2個月時間,新生在每個階段具有一些特定的心理特征和行為表現。高中畢業后的假期,經歷了高考的緊張復習與沖刺,終于“修成正果”,學生大都心情愉悅,身心放松,懷揣對大學生活的美好期望與向往。進入大學后的半個學期,他們基本上處于對新環境的適應和生活方式的轉換狀態,既有對大學生活的新鮮與好奇,也有離開家長管制后的躁動與亢奮。經歷了短暫的適應期后,很多新生由于缺乏明確的奮斗目標而感到迷茫,其中有些會在自我反思后,重新找回目標與自信;而有些新生則會因為無所適從,而感到焦慮、孤獨與自卑,入學成績與各方面條件相差無幾的新生,便由此開始“分叉”。進入大學第二個學期,部分適應良好的新生,很快找回了學習狀態,內心感到平和和自豪,進入良性發展的軌道;而有些新生由于入學后的放松,親身體驗了高中未曾體驗過的“掛科、補考”滋味,從而感到失落,自我否定,消極應對,得過且過。進入大一的最后半個學期,新生的發展基本定型,發展良好的大都樹立了考研、出國和就業等目標;而少部分新生由于掛科嚴重或者心理不適,目標缺失,自我放縱。
二、高校新生教育管理的原則
整合力量,全員育人。新生教育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整合高校、社會、家庭、學生各方力量,形成齊抓共管、全員育人的良好局面。首先,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應優化教育資源,營造尊師重教、崇尚學習的良好氛圍;要有效整合企事業單位的助學力量,挖掘優質校友資源,充分發揮成功榜樣的影響力,激勵新生自覺成才的渴望。其次,高校應牢固樹立全員育人的理念并建立相應機制,將黨政管理人員、輔導員、班導師、“兩課”教師、專業教師、教輔工作人員納入全員育人工作體系,形成工作合力。再次,高校應與新生家庭開展“家校共建”,交流共享新生的性格特點、現實表現、情緒困擾等相關信息,搭建暢通的溝通渠道。最后,高校不能忽視學生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可大力開展朋輩教育,發揮高年級優秀學長的引領示范作用,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拓展時空,全程覆蓋。目前,我國高校針對新生的教育大多集中在新生入校的1-4周內。集中的入學教育,能讓新生全面了解高校的基本情況以及規章制度等,有利于新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但是,要實現對新生的精細化管理,必須拓展新生教育的時間跨度。一方面,可以向新生入學前的時間拓展,開展宣傳,幫助新生提前了解高校各方面情況;另一方面,要確保對新生教育管理的投入能均衡分配到整個大一學年,確保全程覆蓋。此外,新生教育管理,也必須在空間上拓展,而不應局限于學習,對新生的心理狀況、課余生活、日常交往等情況必須給予足夠的關心,并加以干預和指導。
三、高校新生精細化管理的實現途徑
針對新生在過渡期、適應期、分叉期、發展期和成熟期的不同特點和需求,分別設計并重點推進相關的計劃,確保對新生的精細化管理。
(一)過渡期
提前介入,實施暑假宣傳計劃。很多高校在高考招生錄取工作結束后,除了寄發錄取通知書,與新生基本沒有接觸。其實,入學前的假期,是開展新生教育的黃金時間,此時新生非??释私庀嚓P的信息,例如就讀的班級、班導師、輔導員、班級和宿舍成員等。高??梢猿浞掷眯旅襟w平臺,向新生公布微信公眾號、微博,為每個班級建立QQ群等,定時推送新生渴望了解的相關信息,例如班級分配、校園布局、校內資源、報到安排、入學注意事項、新生入學教育安排等;鼓勵輔導員與班導師定時在QQ群里解答新生關注的各種問題。有條件的高校,甚至可以設置新生開放日,邀請新生以及家長到校參觀與交流。信息共享,實施家?;佑媱?。為了便于高校與家長的溝通、交流與信息共享,高??蓢L試提前與家長聯系,寄送《給新生家長的一封信》,介紹學?;厩闆r,提醒從報到注冊直到大學畢業期間,家長應該重點關注的信息及節點,包括了解各種信息的渠道;可以隨信公開新生輔導員、班導師的聯系方式,鼓勵家長與高校保持正常的溝通。高??裳埣议L給班導師回信,詳細介紹學生的基本情況、性格特點、興趣特長等,闡述家長對學生的發展期望,并向高?;蛩趯W院提出中肯的建議。此外,高??商崆把埣议L參加新生家長會,并召集學工、后勤、心理咨詢、就業等部門工作人員,與家長進行深度交流。
(二)適應期
夯實工作基礎,實施摸底建檔計劃。適應期是關系到新生后續發展的關鍵時期,必須高度重視。為使工作更具針對性,首先必須依靠輔導員、班導師以及學生黨員、干部等力量,深入宿舍、深入課堂、深入新生的日?;顒樱娉浞值亓私庑律厩闆r,結合與家長的溝通、查閱新生檔案、開展新生心理測評、與新生面談以及日常觀察等,建立家庭經濟困難、心理困擾、父母離異、家庭遭遇重大變故、少數民族、癡迷網絡等新生臺賬。根據掌握的情況,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后續工作,比如公平公正公開地開展國助生資助工作,確保家庭真正困難的新生能得到資助;及時關注開導性格內向以及家庭生活不和的新生,避免其遭受更嚴重的心理困擾;了解少數民族學生的不同生活習慣,加強與所在宿舍其他新生的溝通交流等。描繪共同愿景,實施團隊建設計劃。處于適應期的新生剛離開了生活多年的家鄉和朝夕相處的親人和同學、朋友,身處陌生的環境,難免感到孤獨,那些性格靦腆、不善于與人交流的新生會感到很不適應。為此,高??稍谛律雽W后的1-2個月內,重點進行團隊建設。一是由學院牽頭,組織覆蓋全體新生的團隊素質拓展或團體輔導活動,以班級或小組為單位,通過活潑有趣的拓展活動,設計團隊的名稱、標志和口號,在需要團隊所有成員精誠團結、通力合作的活動中,增強新生的集體榮譽感,讓新生很快融入新的集體;二是可以由團總支、學生會多策劃組織一些集體參與的文體活動,例如新生拔河比賽、迎新文藝晚會、集體跳繩比賽、趣味運動會等。豐富的集體活動,能幫助新生盡快消除陌生感與不適感,盡快融入大學生活。
(三)分叉期
樹立遠大目標,實施名師導航計劃。從小到大,家長和教師一直教育學生:“努力、堅持,只要考上大學,一切都好了!”于是,高校新生在暑假的徹底放松和入學初期的新鮮感過后,面對大把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極易缺失目標,沉迷于網絡、游戲等而導致學業荒廢。因此,高??梢云刚埥虒W名師、學術大師、知名教授等,開展“導航人生”系列講座,結合國內外宏觀形勢和我國改革開放取得的重大成就,激發新生的愛國熱情和社會責任感;結合重大科研課題,介紹專業發展前景,激發新生學習的積極性;結合多年的教育實踐和積累的豐富實例,引導新生正確認識大學,樹立遠大理想,培養積極向上的心態,科學安排時間和資源,健康成才。開展朋輩教育,實施學長領航計劃。要充分依靠學生,選拔高年級的優秀黨員、干部及學生,擔任新生入黨聯系人、小輔導員,組織開展團隊輔導、心理健康、人際交往以及工作技巧等方面的培訓,培訓結束后上崗。鼓勵優秀學長定向聯系一個宿舍、學習小組或學生會的一個部門,定期深入宿舍,積極參與新生活動,與新生談心,掌握思想動態,發揮高年級優秀學長與新生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通過班會等,組織學習經驗交流會,有效開展“傳、幫、帶”,引導新生盡快適應大學學習和生活,進入成長曲線良性發展期。
(四)發展期
關注重點群體,實施深度訪談計劃。分叉期結束后,大部分新生較快地適應了大學學習和生活,其中有些新生各方面表現比較突出,成績優異,在校院各項工作和活動中表現積極,成為學生骨干和教師的得力助手;小部分新生則因為種種原因,尚未從高中結束后的松弛狀態恢復過來,出現逃課、不交作業、不關心身邊的人和事,也可能因為學業困難而存在掛科補考等現象,從而消極應對,自我否定。在此階段,輔導員和班導師應積極工作,在新生入學摸底建檔的基礎上,結合新生第一學期表現,關注學業困難、適應不良以及存在心理困擾的重點群體,營造輕松的氛圍,開展面對面的深度輔導工作,耐心傾聽,平等交流,抓住訪談對象的癥結所在,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開解和幫扶,幫助新生重樹信心。而對于表現優異的新生,也應該開展一對一或團體輔導,對他們的表現予以充分肯定,鼓勵他們發揮榜樣的輻射、引領與示范作用。營造良好氛圍,實施“1+1”互助計劃。學習是大學永恒的主題,但是有部分新生因為各種原因,在學業上存在一定的困難。為了有效解決此類新生的困擾,可以嘗試實施“1+1”互助計劃,在充分考慮新生的個人意愿以及便于組織實施的前提下,號召班級中學習成績優異且樂于奉獻的學生骨干,與學業困難新生結對子,也可組織臨時學習小組,由學習優異的新生集中給小組成員講解復習功課。由于“1+1”互助的雙方大多為同宿舍或同班同學,且平時關系較為密切,因此互助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突出?;ブ媱澋捻樌麑嵤?,能有效培養新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意識和能力,也能切實改善班級整體學風,營造互幫互助、共同進步的良好學習氛圍。
(五)成熟期
培養創新意識,實施學術啟蒙計劃。高校要實現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目標,必須密切跟蹤學科發展的前沿,不斷拓展國際視野,積極營造良好的科研環境,努力搭建產學研結合的創新實踐平臺,]從新生開始大力開展學術啟蒙計劃。第一,高校應整合資源,對新生開展學術啟蒙教育,邀請名師開展學術前沿講座,幫助新生了解學科前沿動態,培養創新意識;第二,高校應加大人力、物力和財力投入,統籌規劃,大力建設一批大學生創新實踐基地和實驗室,為新生開展學術科研提供便利條件;第三,高校應營造寬松開放的學術氛圍,鼓勵專業教師科研團隊,吸納部分具有較大科研潛力的本科生參與學術科研活動,激發新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學生整體培養質量;第四,高校應設置專項基金,資助大學生開展各類科技創新、發明創造、社會調研等實踐活動;第五,高校應建立激勵機制,鼓勵大學生參與各級各類學科競賽,實現以賽促教,以賽促學,激勵新生實踐成才。確立發展方向,實施就業指導計劃。高??梢蕴崆伴_展大學生就業指導教育,提前宣傳就業形勢、政策,引導新生提前樹立就業意識。將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納入正常教學計劃體系,指導新生系統學習相關理論,幫助新生正確認識自我,樹立明確的奮斗目標,制訂詳細的行動方案。定期邀請用人單位開展講座和宣講會,使新生提前了解社會對本專業大學畢業生的基本素質要求和必須掌握的核心技能等,從而明確學習目標,提前考取相關的執業資格證書。此外,高校應充分挖掘利用優質校友資源,鼓勵新生利用社會實踐等機會,走訪校友所在單位,訪談杰出校友;通過再現職場成功人士的成長奮斗歷程,借鑒有益經驗,幫助新生在大學更好地發展成長。
作者:陳勇鋼 唐欽 單位:北方工業大學
- 上一篇:11月十八屆五中全會學習體會范文(12篇)
- 下一篇:博物館信息化管理系統建設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