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輔導員績效考核論文
時間:2022-04-21 03:57:40
導語:高校輔導員績效考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確定評價主體
本文通過資料收集,研究了部分高校的輔導員績效考核評價體系,找出對輔導員工作有關聯和影響的績效評價主體,理清各主體在輔導員評價中的側重點,選取最強相關性的評價主體,以發揮各主體在高校輔導員績效考核評價中全面評價的作用。學生工作處(部)是校黨委下,制定輔導員工作條例、管理制度、崗位目標和考核辦法,承擔著大學生教育、管理、服務重要職責,負責招聘、培訓、考核、獎懲輔導員的職能部門。輔導員所在院黨委(總支)是直接上級,既是輔導員工作的領導者,同時也是輔導員隊伍建設的組織者和實踐者,在加強輔導員隊伍整體素質的發展中肩負著重要職責。輔導員工作對象都是學生,他們對輔導員的工作能力、服務質量、工作責任心有著最直接的體驗,其滿意度是重要的評價要素。工作的同一性使不同學院的輔導員彼此交流、合作、競爭。任課教師承擔著全校大學生公共基礎課和專業課的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他們一方面與輔導員保持著密切的配合,另一方面通過班風、學風建設對輔導員工作有著最直觀的了解,對評價輔導員工作有著間接地話語權。因此本文選取四個評價主體:學生工作部;院黨、政組織占15%;同行及任課教師(其他學院的輔導員、本學院的專業課老師);學生。
(二)評價主體的權重設定
由于利益相關程度的大小影響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即是利益相關程度越大,客觀性越小,所以在評價系統所占權重就越小。本文通過調研輔導員的實際工作及研究部分高校已有體系的基礎上,確定了本體系的評價主體的權重為:學生工作部占10%;院黨、政組織占15%;同行及任課教師占25%(其他學院的輔導員占5%,本學院的專業老師占20%);學生占50%。
(三)構建高校輔導員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不同的評價主體,工作目標、價值取向、利益訴求、評價視角、評價誤差、評價局限性以及掌握信息的數量和準確度等都有差別,所以本文設定的各評價主體既有共性的評價指標,更應該體現出不同的評價主體不同共性的評價指標。輔導員績效評價的一級指標設定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生事務管理、學風班風建設、學生骨干培養、個人職業素養。本文根據不同評價主體的情況,選擇不同評價重點的二級指標,對指標進行細分再設定三級指標:
1.黨委學生工作部黨委學生工作部對輔導員評價的一級指標要求為五個,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學生事務管理、學風班風建設、學生骨干培養、個人職業素養。二級指標則根據學生工作部與輔導員工作之間的工作聯系進行選取:教育效果;安全穩定工作、扶貧幫困工作、評獎評優工作;班團建設指導、考風考紀教育;學生黨員隊伍、總體作用發揮;思想道德、工作能力、敬業態度、工作實績、公正廉潔。
2.學生學生使用的輔導員績效評價體系的一級指標為五個,思想政治教育、學生事務管理、學風班風建設、學生骨干培養、個人職業素養。二級指標最為全面:重視程度、教育內容、教育形式、教育效果;安全穩定工作、扶貧幫困工作、評獎評優工作、日常教育管理;學習目標引領、學習方法引導、班團建設指導、考風考紀教育;學生干部選拔、學生黨員隊伍、學生干部培養、總體作用發揮;思想道德、工作能力、敬業態度、工作實績、公正廉潔。
3.平行部門同級同事(其他輔導員和同學院的專業老師)其他輔導員用表的一級指標側重于:思想政治教育、學生事務管理、個人職業素養等三個一級指標。而二級評價指標選取,應該側重于體現出團隊合作、相互學習、公平公開和良性競爭的指標,如重視程度、教育形式;安全穩定工作、扶貧幫困工作、評獎評優工作;思想道德、工作能力、敬業態度、工作實績、公正廉潔。學院的專業老師用表側重于學風班風建設、學業指導、學生干部、團隊精神等四個一級指標。二級指標:評獎評優工作;學習目標引領、學習方法引導、班團建設指導、考風考紀教育;總體作用發揮;思想道德、工作能力、敬業態度、工作實績、公正廉潔。
4.高校院黨政組織輔導員所在院系對輔導員日常工作較為了解,能從宏觀和具體兩個角度去把握。輔導員在院系的工作主要是學生的管理者的身份,所以一級評價指標選取較為全面,思想政治教育、學生事務管理、學風班風建設、學生骨干培養、個人職業素養。二級指標:重視程度、教育內容、教育形式、教育效果;安全穩定工作、扶貧幫困工作、評獎評優工作、日常教育管理;學習目標引領、學習方法引導、班團建設指導、考風考紀教育;學生干部選拔、學生黨員隊伍、學生干部培養、總體作用發揮;思想道德、工作能力、敬業態度、工作實績、公正廉潔。
二、構建評價體系的建議
第一,輔導員工作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所以對高校輔導員的評價也應該是動態的。隨著中央、國務院有關加強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一系列指示精神的舉措,輔導員工作的內涵和工作要求也在不斷改進。高校的輔導員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必須與時俱進,不斷改進和完善。第二,本體系建立的目的是提高輔導員的能力素質。不同的高校有不同規模、不同發展的側重點,應該對評價體系指標有適當的調整。這一系列評價體系指標的設置,不僅豐富了輔導員專業工作的意義,引導他們主動系統得學習職業相關的理論知識、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等,而且明確了輔導員提升職業素養和專業能力的方向。第三,高校應重視輔導員隊伍建設。本體系能夠為輔導員這個職業提高社會認可度,提升社會地位和信譽,逐漸提高廣大師生乃至整個社會對輔導員職業和工作的認可。進一步規范輔導員的工作性質,清晰輔導員崗位的職能要求和工作責任,加強輔導員職業的自信心和歸屬感。
作者:李戰軍諸瀾兮單位:江蘇大學
- 上一篇:農場黨委委員事跡材料
- 下一篇:黨員模范先鋒先進個人事跡材料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