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提議論文:農業科技的問題與提議思索
時間:2022-02-17 11:03:05
導語:科技提議論文:農業科技的問題與提議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文作者:王輝何虹工作單位:人民銀行河南省新野縣支行
金融支持農業科技創新中存在的問題不容忽視
一是由于農業科技企業的信貸風險較高,因此商業銀行對其貸款發放較為審慎。特別是對小微型農業科技企業發放貸款時,商業銀行不僅要求企業提供土地、廠房作抵押,大部分還規定抵押物中要有一定比例的股東房產,民營企業還需法人夫妻雙方承擔連帶責任,并要求企業信用等級在A級以上,貸款門檻較高,多數小微型涉農科技企業很難達到。二是目前金融機構對農業科技企業發放貸款時,抵押物仍以土地、廠房為主,知識產權質押貸款、農產品抵押貸款等抵質押方式由于抵押物的流動性限制,其發放規模有限。如農業科技企業的專利權、商標權等知識產權在價值認定上存在一定困難,轉讓市場規模較小、流動性較差。林權抵押貸款、應收賬款質押貸款及農產品抵押貸款由于抵押物的自然風險及貸款人違約風險較大,且缺乏相應的風險分擔機制,銀行在發放此類貸款時,普遍要求嚴格擔保并由貸款企業法人夫妻雙方承擔連帶責任,抵押率較低,融資成本較高。從保險角度來看,農業科技相關保險險種缺乏。目前,我國的農業保險險種非常有限,在農業政策性保險試點地區推廣的農業保險品種主要針對地方重要及特色的農產品,險種匱乏。同時,農業保險在發展中,由于存在著交易成本過高、補償范圍認定較難、缺乏重大自然災害補償機制等問題,導致農業保險業務發展緩慢,農業保險的風險保障與分擔作用尚未充分發揮。從證券角度來看,農業科技企業直接融資比重較低,融資手段單調。目前,我國股票市場上市門檻較高,同時主板及創業板市場均實行嚴格的審批制度,相對于國有大中型企業,農業科技企業普遍規模較小,盈利水平相對較低,通過上市融資的能力不足。截至2010年末,我國農業上市公司(包括傳統農業、飼料企業、種子企業、養殖企業)的數量僅占全部上市公司數量的0.08%。同時,債券市場對于企業財務指標、規模及抵押物的要求也較高,對農業科技企業的支持作用有限。從風險投資角度來看,農業科技風險投資規模發展緩慢。據統計,截至2011年上半年,我國風險投資資本投入到新農業及生物科技行業的金額分別占總投資金額的1.9%和0.67%,而且由于風險投資機構較為謹慎,對于種子型農業科技企業的支持更是微乎其微。同時,由于場外資本市場和技術產權交易市場發展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風險投資的退出,影響了風險投資的積極性,限制了風險投資作用的發揮。
金融加大對農業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應多管齊下
在商業銀行方面,應加大商業性金融支持力度。商業銀行要創新支持農業科技發展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多元化滿足農業科技企業和農戶的資金需求。創新符合農業科技企業特點的抵(質)押擔保方式和融資工具,探索以農業科技型企業的股權、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為質押進行貸款融資,探索集體林權抵押貸款、大型農機具抵押貸款、應收賬款質押貸款等。開發運用“銀行+保險”、“銀行+擔保”、“銀行+保險+財政補貼”等多種融資工具相配合的融資模式,支持農業科技企業增信融資。在證券方面,應加大資本市場支持力度。對于已經上市的農業企業,可以在資本市場上籌集足夠的資金進行科技創新,政府可以給予稅收上的優惠,激發這些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進行科技創新的積極性。對于中小型農業科技企業來說,想通過技術改造或科技創新把企業做大做強,上市融資是一條便捷的途徑。目前我國創業板市場已經推出,各地方政府、證券公司和其他相關機構要積極動員,給予中小型農業科技企業優惠條件和政策,推動農業高科技企業上市融資。在保險方面,應強化風險保障支持。保險對農業科技創新的支持主要是建立和完善針對農業科技創新的經濟補償和資金融通機制,為科技創新提供全面的風險保障。在經濟補償方面,保險不僅可以減少科技創新活動失敗可能帶來的巨大損失,還可以轉移科技創新帶來的潛在的民事賠償責任。在資金融通方面,保險公司也可以是風險投資的重要參與者。保險資金可以投入到商業性的風險投資基金中,享受風險投資帶來的高收益,有實力的保險公司可以通過投資高科技企業的方式支持農業科技創新。在風險投資方面,應加強風險投資基金體系建設。根據農業科技企業所處的企業周期和風險投資基金目標之間的適應性和階段性,可以建立政策性農業科技創新風險投資基金與商業性農業科技創新風險投資基金并舉的風險投資基金體系。其中政策性農業技術創新風險投資基金由財政和政策性銀行出資建立,商業性農業科技創新風險投資基金可以向社會公開募集,出資人可以包括各金融機構、企業、民間團體和個人。政策性風險投資基金主要對處于種子期和風險期的農業科技企業投資,而商業性風險投資基金主要針對處于成長期的風險企業。在外部環境改善方面,應加強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建立健全金融信息咨詢體系。一是加強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建立擔保保障資金的具體操作是地方財政拿出一定資金,建立科技信貸風險擔保基金,為那些科技含量高、市場競爭力大、經濟效益顯著的科技項目提供擔保,對有一定風險的科技貸款損失給予一定程度的補償。信用擔保機構客觀上必須要建立一個從風險防范到風險處理的風險管理體系,最大程度地分散和轉移風險。二是建立健全金融信息咨詢體系。金融信息咨詢系統主要是由金融信息咨詢機構和金融信息網絡共同組成。金融信息咨詢機構可以作為連接資金供給與資金需求的中介機構,在科技資金的有效投放、合理利用、優化配置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金融咨詢機構的業務范圍不僅包括投融資建議,還可以包括為融資雙方撰寫商業計劃書、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項目建議書、投資分析報告、財務分析報告等投融資文件,同時還可以財務顧問方式直接參與資金供給方或需求方的科技項目投融資談判,提高科技投融資的成功概率,節省融資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