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次科技人才引進政策研究
時間:2022-12-28 10:44:05
導語:高層次科技人才引進政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提要]高層次科技人才是創新發展的中堅力量,而人才效能又與人才政策因素密切相關,完善的制度保障是充分發揮人才效能的重要要素。本文通過分析我國各省市高層次科技人才引進政策,提出目前引進政策中存在的人才引進待遇條件惡性競爭、人才引進規劃不健全以及人才引進政策仍需進一步優化完善等問題,并提出科技人才引進過程中,要做到按需引進、精準引進;要依據問題導向優化建設,引入第三方評估機制;要建立科技人才引進跟蹤服務系統等建議。
關鍵詞:科技人才;精準化引才;人才高地
科技創新是推動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推動力,而科技人才已成為我國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關鍵力量。目前,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不斷提高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高層次科技人才對提高我國的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的作用非常重要。高層次科技人才的引進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以“千人計劃”為例,截至2017年初,“千人計劃”已引進海外高端人才6,074人。“千人計劃”專家回國后,在重大關鍵技術突破、加速產業轉型升級、引領新興產業發展、推動學科建設、促進體制機制改革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成為我國創新驅動發展的中堅力量。本文以服務于高層次科技人才引進的政策為著力點,分析科技人才引進政策對促進世界科技強國建設的作用,并在總結科技人才引進政策的現狀和形勢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科技人才引進政策建議。
一、國內外研究綜述
在OECD2009年人才報告中提出,對科技人才流動產生影響的因素為提升工作薪酬機會等經濟激勵,同時設施質量、人際關系及知識產權政策等方面因素的影響作用都至關重要。我國專家施宙等提出,為適應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需要,加強高層次科技人才引進成為必要之舉,也是一個國家實現發展壯大的有效手段。注重人才引進體制機制的創新,加強高層次科技人才隊伍的建設,重視高層次科技人才引進機制的建立與完善,通過制度創新實現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目標,為發揮人才最大作用創造條件。另外,李晨曦在回顧我國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工作的歷史沿革之后,采用文獻研究、問卷調查及對比分析等方法,闡述政府在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過程中采取的政策及舉措,深入剖析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而針對性地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建議。從以上研究可以看出,當前的研究主要關注的問題主要聚焦在引進高層次科技人才的政策機制與總體特征方面,而關于高層次科技人才的群體特征研究方面,又重點關注其出生地域、留學經歷以及個人成長規律等方面。
二、主要概念及相關科技人才引進政策
(一)主要概念。科技人才是指具有專業知識或專門技能,具備科學思維和創新能力,從事科學技術創新活動,對科學技術事業及經濟社會發展做出貢獻的勞動者。主要包括從事科學研究、工程設計、技術開發、科技創業、科技服務、科技管理、科學普及等科技活動的人員。高層次科技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學術造詣,在自然科學領域有較高的研究,并且能夠得到國內外科學界的認可,對國家的科學技術的發展能夠做出一定貢獻的人才,這也是國家對科學技術發展的重點培育對象。通過引進高層次的科技人才,進而促進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二)相關科技人才引進政策情況1、國外相關科技人才引進政策。在全球化和知識經濟時代,科技人才特別是高層次科技人才已成為衡量和決定一個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際地位的重要因素之一。世界各國相繼出臺相應的科技人才引進政策,網羅和儲備全球科技人才,具體情況見表1。(表1)2、以來國內各省市相關科技人才引進政策。以來,按時間先后順序,其他各省市相關高層次科技人才引進政策見表2。
三、各省市高層次科技人才引進政策中的主要問題
(一)科技人才引進待遇條件惡性競爭。從各省市與具體產業相關的高層次科技人才政策內容上看,為發揮“人才+產業+市場”的優勢作用,各省市相關政策緊貼的產業領域均與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體現了省市間在重點產業人才布局上存在競爭性。目前,國內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建設遍地開花,呈現了“有條件要建、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建”的發展態勢,重復建設,學科領域同質化,不同區域之間的科技人才競爭演變成“競相加碼、相互挖墻腳”的惡性競爭現象。同時,高校之間、科研院所之間、高校與科研院所之間,動輒開出天價科研經費與高額安家費,展開國內用人單位之間以物質條件為主的惡性科技人才爭奪戰。(二)科技人才引進規劃不健全。目前,很多科研機構對于高層次科技人才的引進規劃并不健全,還存在著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例如,對于高層次科技人才的引進工作具有盲目性,沒有一定的規劃和完善,并不能達到高層次科技人才引進工作的既定標準,也不能對高層次科技人才的引進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不能滿足高層次科技人才發展的實際需要,也不能達到人才引進的預期效果。另外,引進、使用“兩張皮”,為“引才”而引才,對引進以后的“用才”環節缺乏設計與跟蹤,在科研設施配套、人才團隊建設、工作環境營造、單位環境融入、專業服務提供、個性化需求等方面缺少具體有效的政策安排,出現了“引得進、用不好、留不住”的現象。(三)科技人才引進政策仍需進一步優化完善。高層次科技人才政策體系基本確定,細節仍需進一步優化。例如,落戶政策雖然不斷完善,落戶條件一再放寬,但是國內人才落戶仍然很困難。關于職稱評定、離崗創業、成果轉化利益分配等方面的激勵機制,作用未充分地發揮,職稱評審與人才特點相結合的還不夠,離崗創業仍然面臨體制機制的銜接問題,利益分配的具體操作細節仍需進一步明確等。人才激勵政策要真正的結合實際,以人為本,以此為基礎不斷的進行政策的磨合,才能真正地發揮激勵作用。關于人才引進,政府在創造條件吸引人才方面已經出臺了諸多的政策,但是在對人才引進的后續跟蹤、培養和維護方面存在很大的工作缺失。
四、對制定高層次科技人才引進政策的建議
國內各省市高層次科技人才引進政策的主要問題值得我們高度關注,今后的政策制定要盡力避免上述問題,應根據自身發展需要,引進與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高層次科技人才。(一)要做到按需引進,精準引進。當前的高層次科技人才引進計劃每年都有指標,如千人計劃、百人計劃等,這也直接導致人才引進計劃容易做成政績工程。同時,由于每個人才計劃后面都帶有資源配置,國家都有專項財政資金支持,一些單位為了爭取資源而盲目引進,并沒有考慮是否符合自身發展需求,更不用說考慮是否滿足國家經濟發展建設的需求。建議在國家層面設計好各類人才計劃,避免出現為了完成指標而引進,應根據自身單位發展需求,優先引進經濟社會發展領域急需的科技人才。另外,應注重精準引才,開發利用專業大數據儲存和分析工具,建立科技人才需求數據庫,包括但不止于以下主要內容:引才單位基本情況;引才單位在引才所屬科研方向上的發展現狀和發展戰略規劃;引才需求說明;引才目標說明;引才用才的具體配套政策;引進后續支撐體系等。(二)要依據問題導向優化建設,引入第三方評估機制。聚焦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中的體制性障礙,依據問題導向優化建設,逐步完善人才的領導體制,加快簡政放權,與時俱進地健全“科技、學科、產業、創新創業”高層次人才服務體系。同時,通過加強資源整合,強化創新資源的共享效益,倡導人才跨領域高效合作,形成多元化的高層次人才培育發展投入機制。并建立健全約束和激勵機制,加大對高層次科技人才引進工作的激勵力度,以此來提高高層次科技人才引進工作的效果。另外,應當對各類科技人才引進計劃引入第三方評估機制,對人才計劃進行整體性政策評估,對人才引進計劃的實施情況,達到的整體效果,對我國整體科技事業的發展,對國家經濟建設的發展起到的效果等進行綜合性評估。(三)要建立科技人才引進跟蹤服務系統。在高層次科技人才成功引進后,即時啟動跟蹤服務系統,該系統從時限、人力、內容等方面進行精準設置,可根據引才雙方的需求酌定。其中,人力設置:設定“人才服務專員”、“一對一”開展保姆式跟蹤服務。吸引、留住并使用人才是一個連續的整體,環環相扣,營造開放的環境歡迎優秀科技工作者后,還必須細化科技工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優惠條件,為引進人才營造聚精會神、心情舒暢做科研的“軟環境”。另外,要建立開放、細化的人才引進體系在人才引進方面,需要建立開放的環境,完善各項法律法規和制度建設,調整現有法律體系中不利于科技人才獲得持續成長的條例。比如,在引進已加入外國國籍的海外人才方面,存在辦理變更中國國籍的手續繁雜、周期過長等問題,要需通過調整政策,保障和鼓勵科技工作者合理自由流動。
參考文獻:
[1]施宙,管清佩,張殿云.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促進高校人才隊伍建設[J].科教導刊,2013(2).
[2]李晨曦.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機制研究[D].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3]陳燕羽,師雪茹.新形勢下高層次科技人才引進工作的思考[J].農業科技管理,2014(10).
[4]苗綠,王輝耀,鄭金連.科技人才政策助推世界科技強國建設[J].中國科學院院刊,2017(5).
[5]龍暉.海外科技人才引進的策略:精準化引才[J].重慶社會科學,2017(6).
[6]林海峣.高層次科技人才引進工作在新形勢下的思考[J].現代經濟信息,2017(6).
[7]羅娟.上海建設科技創新中心的創新創業人才政策落實跟蹤研究[J].科學發展,2017(3).
[8]牛珩,周建中.海外引進高層次人才學科領域的定量分析與國際比較[J].科技管理研究,2017(6).
作者:高顯揚 周尊艷 單位:1.上海科學技術政策研究所 2.上海市嘉定區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