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科技創新券對策研究
時間:2022-01-23 03:18:50
導語:江西科技創新券對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科技創新券是政府向中小微企業免費發放的一種有價憑證,企業持券可向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服務單位購買科研服務,科研服務單位再向政府主管部門申請兌現。2004年,創新券首先在荷蘭推行,已在很多國家實施,它旨在推動科研服務單位支持中小微企業創新發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近幾年,國內學者研究創新券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是以郭鐵城、張貴紅等為代表,主要總結國外創新券發展經驗、模式和啟示;一是研究創新券的政策與實踐,如王迎春、張玉強等。文章重在總結分析國內創新券典型做法,用于指導江西科技創新券推行。
關鍵詞:科技創新券;經驗做法;實施對策
1省外運行科技創新券的特色經驗
2012年,科技創新券在江蘇省宿遷市試點。2014年以來,科技創新券發展迅猛,北京、江蘇、浙江等十幾省(市)都相繼實施。各地實施情況不盡相同,亮點紛呈。北京、浙江、江蘇三地具有一定代表性,本文予以為例闡述。(1)北京市。北京市2014年就制定了《首都科技創新券實施管理辦法》(試行),今年又進行了修訂。北京科技創新券支持對象是小微企業和創業團隊。其特色:一是引入中介機構,提高運營效率。積極引入推薦機構為小微企業和創業團隊的創新券申請提供專業化服務;引入專業服務機構負責創新券的運行管理,包括接收、監理和兌現等。二是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化網絡管理。采用電子化科技創新券,其計劃、申請、審核、發放、評估、使用、兌現、監管等流程均通過網上申報系統實現全過程管理,所有數據均做到可見、可用、可追溯,提高了創新券運營的透明度和公平性。三是創新政府財政資金支持模式。采用網絡認證的模式,在每一個申報周期,小微企業和創業團隊申請創新券的最高補貼不超過50萬元。申請的創新券額度采取分段超額累退比例法核定,結果四舍五入后取整,如:每年度符合補貼要求的業務合同金額在10萬元及以下的部分按照最高不超過90%的比例核定。設計這樣的扶持程序和限制機制,既可以有效扶持中小微企業初創發展,又可以鼓勵更多的企業開展創新創業活動。(2)浙江省。2015年,浙江省啟動科技創新券。其優勢體現在:一是打造省、市、縣三級聯動格局,充分發揮地方自主性和能動性。浙江省本級不直接向企業發放創新券,在省財政科技經費中每年安排資金,對科技創新載體根據開放共享實效進行補助,對各市、縣創新券支出結合科技成果轉化實績作為績效因素給予獎勵。市、縣安排財政資金自主開展地方創新券工作。二是打造開放共享平臺,突出創新驅動。依托浙江省科技創新云服務平臺,在全省科技資源的統一開放共享平臺,構建創新券服務系統,實現創新券的申請、發放、使用、兌現的一體化鏈式管理。整合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資源,結合地理信息系統,統一定位展示全省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及創新載體,企業可快速查詢和預約購買全省科研儀器設備和服務。三是探索創新券跨區域使用。以嘉興為試點,探索通兌通用機制,可以購買上海的科研服務,盤活科技資源,帶動創新要素在區域間合理流動,促進區域創新資源的高效配置和互利共享。四是激勵約束并舉,創新管理職能。a.強化考核約束。對地方科技部門以創新券的發放額、使用額、使用績效以及領導重視程度等作為主要考核內容,促使其提高積極性。b.強化激勵。對地方科技部門,獎勵先進,并按照各區縣的使用額給予省級財政獎勵以進一步推動創新券推廣應用。c.強化日常監管。對創新券使用情況進行評估檢查,每年隨機抽查比例不低于5%。(3)江蘇省。江蘇省科技創新券試點以地方為主操作,地方資金與省級資金按不低于1:1比例配套。宿遷市在2012年率先探索,發展至今,其實施經驗與模式相對完善成熟,值得借鑒。宿遷模式:一是注重精準支持企業加強研發投入。將創新券的種類細化并精細的規定了使用范圍,分為企業類、平臺類、獎補類,其中企業類創新券又細分為一般券、重點券和技術服務券。如:企業類重點券支持大企業(集團)培育計劃中的骨干企業、市場占有率高的行業龍頭企業、走專業化差異化道路的特色企業、在本地能構成相對完整產業鏈的關鍵企業等四類企業,限用于企業重大研發項目、建設省級以上研發機構添置研發設備等。二是采取靈活的聯動方式,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企業類、平臺類創新券資金要求市、區按5:5比例分擔,市、縣按2:8分擔;獎補類由市級專項資金以及縣區配套資金;對于獲得創新券支持的企業也要求相應配套。三是強化監管評審,確保創新券兌現資金落到實處并合理使用。引入第三方,在創新券兌現前,對受理兌現的項目真實性進行核查評審,實行嚴進寬出。
2推動江西實施科技創新券的必要性
(1)科技創新券是創新型省份建設的客觀需要。報告指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中小企業創新支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但2016年江西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達到207.31億元,投入強度僅僅1.12%,離建設創新型省份要求的R&D投入強度2.5%有相當差距。對絕大多數中小微企業來講,建立自己的研發機構,既缺乏能力,也沒有動力,必須借助高校、科研機構和大企業的科技資源共享來開展技術創新。科技創新券引導企業購買研發設備、檢測、研發咨詢等科技服務,既能充分調動研發主體的積極性,又實現科研機構資源向企業集聚,對提高江西企業的研發創新將有很強的推動力。(2)江西科研服務機構蓬勃發展,提供科技購買服務具備一定的現實基礎。近幾年,江西的科研院所、高校以及創新平臺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獲批江西農大豬遺傳改良與養殖技術省部共建實驗室、2個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離子型稀土和臍橙2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3個、眾創空間43個;擁有高校100所,省屬科研院所49家等。這些為實施科技創新券政策奠定了良好的組織基礎。(3)科技創新券是推動科技型企業創新發展的有效機制。一是確保科技資金專款專用,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科技創新券通過發揮紐帶作用,將企業的創新需求和購買服務緊緊地綁在一起,并且界定使用范圍,確保資金真實合理使用。二是創新券兌現與企業實際需求掛鉤,同時要求企業自籌配套的金額不得低于申請補助的金額,從而撬動企業創新的大投入,激活企業的創新氛圍。三是推動企業和科技服務單位合作,實現雙方共贏。在科技創新券的引導下,政府的投入保障了科技服務單位服務獲得的收益,有效調動了科研服務單位聯動積極性。科技服務創新資源向企業創新活動涌流,企業又幫助科研服務單位促進科研成果產業化,相互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提高社會生產力。
3推動江西實施科技創新券的對策
3.1深化試點,適時全省推廣。在南昌、贛州等市的基礎上繼續深化和推廣試點。一是重點圍繞創新型省份建設要求部署資金鏈,在省級層面安排一定數額的專項資金,優先支持贛江新區啟動科技創新券,推動贛江新區科技型企業加大創新創業力度。二是在政策優惠上增強南昌和贛州科技創新券的吸引力,有利引導創新券為南昌航空科創城、中國(南昌)中醫藥科創城和贛州的離子稀土科創城建設服務。三是深入實施,探索出符合區域特色、行業特點、企業發展需求的創新券運行機制,總結經驗,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模式與做法適時向全省推廣。3.2結合實際,制定科學的實施辦法。一是充分調研,既吸收省外先進經驗,又充分結合江西實際,界定清楚江西科技創新券的種類、用途、申請、兌現方式等。如借鑒江蘇,將科技創新券細分,每一種規定相應的用途,以防創新券資金成為“唐僧肉”。二是充分發揮省市縣聯動作用。在資金上,省市縣按比例配套,具體操作上充分發揮地方自主性、創造性。三是強化監管。將科技創新券工作納入市縣重要考核,將企業的研發(R&D)投入增長情況納入核算,每年按照一定比例抽查等。四是加強與省外合作,推動創新券跨區域流動。3.3建立便捷、高效的網絡管理系統。省外的科技創新券運行大部分依靠網絡信息系統,尤其是浙江最為全面。逐步建立科技創新券網絡管理系統,將江西的科技資源進行匯編,形成比較全面的科技資源和科技成果數據庫,實現科技創新券全程運行信息化,提高服務效率。3.4政府要充分發揮主導、推動作用科技創新券的本質是一種信用有價憑證,創新券的兌現需要政府資金確保到位。因此,政府部門高位推動,一要建立健全創新券的組織管理機構,配備得力人員。二要各級相關部門相互配合,協同推進。三要加強監理,保障創新券資金規范使用。
參考文獻:
[1]李希義,朱欣樂,高金鵬.創新券在我國的組織實施模式及存在問題研究———基于北京市、上海市和浙江省的調查分析[J].全球科技經濟望,2016(4).
[2]趙卿.關于貴州省實施科技創新券政策的建議[J].中國商論,2017(4).
[3]陳法玉.地方政府施行科技創新券政策探析[J].行政管理改革,2014(5).
[4]郭麗峰,郭鐵成.用戶導向的政府創新投入政策———創新券[J].科技創新與生產力,2018(8):10-13.
[5]朱悅,金愛民,王迎春.“創新券”在科技平臺服務中的應用[J].中國科技論壇,2013(7):153-156.
[6]張玉強.創新券對科技資源配置的優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23):42-45.
作者:齊洪彥 劉曉霞 單位:江西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