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管理模式及實踐策略
時間:2022-08-02 02:58:59
導語:科技管理模式及實踐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科技的迅猛發展中,社會經濟不斷增長,人們的生活水準也越來越高,基于創新生態觀進行科技管理也成為一種常見的管理方式。所謂的創新生態就是將科技創新作為內核,形成相對比較完整的一個生態體系。在這個生態體系中有科研所、政府部門以及風投企業等創新主體。相互之間進行數據信息的交流和資源的互用,共同維持和發展創新生態體系。
關鍵詞:創新生態觀;科技管理;管理實踐
開始形成技術創新進行管理的理論體系到現在,相應的技術管理方法有很多不同規定,理論體系也在不斷增加,在新的技術管理中,為了可以更好地加強管理制度,更好地表現出理論內容,并且符合當今的社會發展,在技術管理中融入生態觀的理念是很有必要的。
創新生態觀的基本含義
創新的生態觀是從事物普遍聯系出發,將科技看作是一個整體,要對與科技發展相關因素進行重點關注,在整體化的發展環境中找到和科技發展的相關內容。在二十世紀,人們已經開始用生態觀來解決實際問題,把環境中可以實現生態觀的理論體系相結合,從而可以促進科技管理的因素結合,在合作和競爭中加快科技的全面發展。創新生態觀發展有利于科技管理發展的資源整合,在加強資源管理中促進科技的健康發展。要建立相應的科研交流平臺,實現集體的科研智慧,促進科技管理的發展目標,在創新科技的管理模式中,加快科研的腳步。根據以往科技研究的經驗,解除因為科技孤島帶來的影響就要將科研方向轉向產業發展,建立一個與科研、生產、市場相匹配的科技管理發展流程。
傳統科技管理存在問題
(一)過于注重技術優勢
科技創新要有大量的資金和資源投入,只有創新技術的成果可以帶來一定的回報,這樣才可以吸引更多的資源投入,從而可以良性循環發展。但是,在傳統的科技管理中,思維方式比較片面,只注重于科技創新本身發展的先進性,不管是對技術創新的整體評價,還是創新方向的確定,都只關注技術發展本身,對于之外的因素,比如說市場發展、企業發展等,沒有足夠的關注。這樣下去,就會導致在前期技術創新中投入大量資金和資源進行科技研究,花費了大量時間,取得了相對先進的科研成果。但是最終的科研成果只能在實驗室做研究參考,不能真正應用在市場中,沒有辦法實現它的商業價值,無法帶來產業效益。
(二)過于強調科技自主
在黨中央十八大中提出過要求走創新道路,實施科技創新帶動社會發展,從國家發展中肯定自主創新發展的重要性。面對西方國家的技術壁壘,國內科技研究人員要堅持自主技術創新,掌握更多先進知識,從而在高端產業的發展中不再受制于人。但是在自主創新的過程中,很多產業以及科研機構不能很好理解自主創新的思想,在科技管理和發展中出現一定的偏差。將“自主創新”和“自己創新”的含義區分不清,將自主創新科技管理和合作創新分開進行,過于注重科技的自主性,不能很好地進行合作開發。非核心技術內容可以從外引進,這樣可以保證自身的核心技術優勢,又降低了科研成本。
(三)過于看重科研機構
高等學校和科研所是進行科技創新的兩大主體。企業發展中雖然也對科技創新有所貢獻,但是僅限于規模比較大、實力比較強的大型企業和國企,很多中小型企業對科技創新的投入少并且重視度不夠。雖然高校和研究所有專業的人才,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可以一心專注專項技術的創新,但是,因為不了解市場實際發展情況,很多創新技術不能很好地在市場中應用,不能給企業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無法促進企業和諧發展,技術和生產不能有效融合在一起,就失去了技術創新的意義。
(四)市場導向作用較差
科技創新管理是與國家相關、與社會發展相關的。要從相關的政府部門中進行調控和指導,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雖然在相關政府部門的促進下,創新技術有一定的發展前景,但是在現階段的大眾創業時代,過多指導會制約科技創新在市場發展中的導向作用。在科技管理的轉變中,創新生態觀的科技管理可以更好地將市場導向作用發揮出來,促進科技創新和市場的有效結合,保證創新的實用性發展。
創新生態觀的構成內容
(一)創新技術生態
技術的生存和發展都不是單獨存在的,技術和技術間的發展具有相同點,并且可以互補,同時也會形成競爭關系等多樣的聯系。創新技術生態就是在進行技術研發時,需要用到的設備設施、原材料、技術工藝以及上下游的合作。技術創新并不只是考慮技術,而是要將技術當作包含于創新生態系統中的一個動態集成體系。在創新技術中,要丟掉以往那種老舊的技術研發思想,要有長遠的發展眼光和開闊的思維,時刻關注市場的變化和發展,了解市場需求,了解競爭對手的發展狀態,對可以利用的資源進行整合,更好地為科技創新發展做好服務。
(二)創新產品生態
技術先進只是一方面,并不一定能很快地占領市場,所以在創新過程中不能只側重于技術。在技術轉變到產品的生態體制中,要有相匹配的技術和其他因素來支撐。創新產品生態就是要著重強調技術與技術之間、技術與其他因素之間的緊密聯系。其他因素包括:對技術創新支持的政府部門以及政策環境;幫助企業實現技術創新的風投機構;提供創新產品生產服務的中介機構;展開創新活動的投資者和供應商,科技研究人員和生產者等工作人員;生態創新產品的最終使用者等。
(三)創新產業生態
創新產業生態就是指如何在產業發展中實現與具體產業鏈的上下游結合發展。中國多半企業處于產業鏈發展的低端,缺少產業鏈高端的發展。企業沒有一定的能力來主導產業的發展,在發展過程中不能很好地重視對產業生態的培養發展。因此,要擁有突破性的創新技術,抓住市場機遇,推進技術和市場有效結合,多個創新主體進行互動,共同創新產業價值,有效推動產業生態發展。
創新生態觀的科技管理策略
(一)從生態角度看待科技項目成立
擁有核心的創新技術,但是不能占有市場,產生相應的經濟價值,這是阻礙創新科技發展的主要原因。在創新生態觀的前提下進行科技創新管理,首先要有全局發展的思維,在加快創新的過程中,保證技術的先進性,制定出相應的計劃方案,以此來保證科技技術可以很好地在市場中推廣。在科技項目成立之前,研發部門要組織相關的考察團隊,對市場進行認真調研,了解市場需求,分析技術在未來的應用前景,對創新投入和最后收益等內容進行考察。
(二)加強開發以及促進合作創新
創新生態觀的主要特點就是將體系內的各個因素和主體,通過特定的規律密切聯系在一起,通過信息間的分享交流,共同維持體系的正常運行。在創新生態觀轉變的科技管理中,實現科技自主創新要和外部的合作創新相結合,在生態系統中尋找合作,將各種資源進行整合,共同進行科技創新。在進行自主創新的過程中,采用靈活的思維方式,尋求外部合作,讓創新生態體制中不同主體之間可以互利互惠,保證生態體系的健康發展,實行企業間的合作共贏,有效推動科技管理的健康發展。
(三)搭建多元化主體創新平臺
整合創新資源是科技發展的最佳動力,尤其在現階段經濟發展全球化的信息技術時代,信息的流動速度變得更快,這也為信息資源的整合提供了便捷,為創新科技的集成發展提供了便利。自主創新并不是自己創新,而是在掌握核心技術下,發揮出合作創新的優勢。在創新生態觀的前提下,進行科技管理模式的發展,所以,需要建立一個可以資源共享、信息共享的交流創新平臺,也就是新生態系統平臺。
(四)政府支持創新生態科技管理
相關政府部門是創新生態觀中的重要參與者,有助于構建一個開放并且合作發展的市場環境。對于已經成熟的科技,要強調用生態發展的思維合理進行國家資源的配置,不能獨立發展,要結合上下游一起發展,鼓勵聯盟技術發展。對于新興技術,政府相關部門要考慮如何圍繞新技術進行生態建設。近年的發展中,相關部門放權科技創新,市場導向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鼓勵市場資本多參與科技創新管理,促進社會創新發展越來越有活力。
總結
科技創新與社會發展息息相關,在對科技創新的高度重視下,優化科技管理結構,減少科技創新的發展阻力。創新生態觀的發展打破了傳統科技創新單獨發展的局面,形成良性可持續循環,促進科技管理的模式發展。
參考文獻:
[1]敖斯斯.探討基于創新生態觀的科技管理模式[J].中國新通信,2020,v.22(06):153-153.
作者:陳超鴻 單位:廣州增城開發區建設發展有限公司
- 上一篇:縣生態環境分局上半年工作總結
- 下一篇:環境污染監控系統設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