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監管與審計的關系研究
時間:2022-07-06 03:17:20
導語:會計監管與審計的關系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會計監管與審計是我國現代經濟管理和監督的有效手段,也是國家財政穩定發展的重要工具;會計監督是會計的基本職能之一,對維護國家經濟健康發展、制止違法違規的經濟行為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對強化單位的內部管理保障、提高會計信息質量、達到資源優化配置具有指導性的意義。隨著現代經濟的高速發展,信息時代的快速更新,審計工作的內容和方式正在發生巨大改變,,政府、債權人、投資者、社會公眾等信息使用者對審計信息披露的質量、準確性的需求較高;最終審計的目的是為了降低信息風險,維護經濟秩序。在當今的市場環境下,會計監督與審計已成為我國經濟管理和監督的重要工具,會計與審計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兩者相輔相成,充分的發揮著各自的職能,進而將兩者聯合起來,相得益彰。
關鍵詞:會計監管;審計;作用;聯系;區別;問題;建議
一、會計監管與審計的聯系
會計監管對于我國的社會市場經濟越來越重要和有必要,其主要作用是較好的滿足了企業及社會需求者的內部控制和外部控制。審計是指由專設機關依照法律對國家各級政府及金融機構、企業事業組織的重大項目和財務收支進行事前和事后的審查的獨立性經濟監督活動。會計監管與審計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會計監管與審計已成為我國經濟管理和監督的重要工具,兩者相輔相成,充分的發揮著各自的職能,進而將兩者聯合起來,對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加強會計監管隊伍建設,提高監管效率有著重要的作用。(一)會計監管與審計來源于相同的基礎資料。會計監管與審計之間的聯系,最基本的層面在于客觀的基礎。兩者都是通過會計最原始的單據、總賬、明細賬、資金流水、會計報表等資料來掌握單位的經濟流向和財務情況,兩者反映了作為同一會計主體的經濟活動,但是兩者的側重點是不同的。審計隨著國家管理的規范和單位管理的加強,審計人員應當遵循國家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地方條例,并將會計原理和稅務兩者相結合,對被審計事項的合法性、公允性做出合理﹑公正的評價。(二)會計監管與審計目標存在關聯。會計監管與審計的目標在一定層面存在關聯,兩者都是以國家法律法規﹑會計準則等為依據進行經濟業務處理及審計,從而為投資者﹑債權人,政府、社會公眾等提供真實、準確的財務信息;另外,會計監管與審計都是以規范化的內容和標準為依據,以會計信息為基礎資料,對于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具有較高的敏感度,積極關注財務信息的各方面財務指標,為信息使用者提供及時、有效、合理的資料,有利于維護國家經濟秩序,強化單位的經營管理。(三)會計監管與審計都以會計方法為依據。會計監管與審計是相互依存的關系,二者的工作對象都是以財務資料所反映的財務收支活動,為了順利開展工作,都是需要利用會計相關資料的完整性和真實性。對于會計監管而言,需要運用會計原理對于經濟業務活動進行監管和核算;審計同樣需要運用會計方法對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合法性及效益進行審查和評價,從而進行審計的監督,將會計監管與審計相結合,為社會公眾提供真實有效的會計信息。
二、會計監管與審計之間的區別
(一)會計監管與審計的對象不同。會計監督的對象是資金運動,不僅反映和監督資金運動本身,而且也反映資金運動所體現的經濟關系,包括事前監督、事中監督和事后監督.它貫穿于整個經濟活動的始終,通過檢查會計憑證、賬簿、會計報表等資料的正確性、完整性和合法性,從而檢查財務收支的合法性與合理性。審計的對象包括各項工作是否經濟、有效率的運行,監督各項經濟工作的結果是否達到了預期的結果,以及不能用貨幣表現的經濟活動,并且反映經濟過程、經濟資料等,重點審查這些資料是否合法、有效、真實、準確。(二)會計監管與審計的方法不同會計監督是運用專門的方法,即對經濟業務進行的分類與匯總,設置會計科目,成本計算,運用復式記賬法填制憑證,審核憑證、登記賬簿和編制報表,從而形成會計信息。審計監督的方法是通過對會計資料信息的審查、研究、分析、調查和評價進而監督資金運動的全過程。按照一定的程序,按照審計計劃進行相關資料的審計,查看資料的真實性、合法性,并審計工作底稿的編制,最終出具審計報告。(三)會計監管與審計的執行者不同。會計監督是由專業的會計人員進行職責監督,經濟業務是按崗位責任制劃分而對會計人員進行監督。在實際工作單位中,進行監督的人員主要是由本單位的財務負責人或是行政事業單位中的總會計師進行負責。審計監督是由獨立的審計人員或是審計專門機構負責此項工作,是專門從事經濟監督工作;只有能夠保持獨立性的審計機構及人員進行的審計工作才更具有可信賴性、權威性、公允性。
三、會計監管與審計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組織機構不健全,內部監控失調,審計人員業務素質參差不齊。企業組織機構在設置時常常忽視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和科學性,有的單位雖然建立相應的控制制度,但是這些制度并沒有得到相應的執行,缺乏相應的懲罰制度;會計職責分工不明確,導致會計秩序混亂,徇私舞弊現象發生,這樣容易造成會計信息的失真。重視核算忽略管理,機構設置的不合理性及與現行核算體系的不健全,使得決策層、管理層和業務層間出現真空地帶前后不銜接,缺乏互相約束的管理監督機制,導致內部控制失調,最終將影響企業整體管理監督的效果。審計的主要職能為經濟監督、經濟評論和經濟鑒證,部分審計人員缺乏必要的職業道德和正義感,對于違法行為不敢進行揭露,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阻力;現在審計人員知識結構相對單一,運用新技術能力不強,不注重學習科學技術成果在審計工作中運用,對知識經濟和現代審計意識感到陌生和茫然,現代審計手段的掌握更加缺乏,信息內部審計處于空白。(二)會計人員責任感缺失,內部審計獨立性不強、重點不突出。目前,有很大一部分會計人員對會計監督的重要性認識比較模糊,他們認為企業自負盈虧,廠長或是經理負責制,會計監督并不重要,實際上,對于犯罪違法行為一般都是瞞不過會計人員的,因此加強會計監管對于企業或是現在社會而言有著極大的意義;獨立性是審計工作的靈魂,我國內部審計機構在組織體系上實行領導負責制,所以內部審計的獨立性與權威性沒有外部審計強,內部審計人員很難站在客觀、公正的立場去對待業務,尤其是當部門領導有違法、違規的行為時,由于種種客觀原因而不敢或是不能去監督,工作的主動性和目標性不強,其獨立性受到了嚴重損害,與現代企業制度對內部審計的要求極不相稱。
四、會計監管與審計問題的建議
(一)健全單位的法律體制,加強懲處力度。建立和完善單位的會計制度,滿足各單位多元化發展的需求。以會計法律制度為依據,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的會計監督機制。遏制因違法成本低而違法的現象和加大懲處執行力度,對違法企業的相關人員加入黑名單并進行曝光,不僅要處罰法違規的企業,同時對于相關的企業負責人、會計人員、審計人員以及有關的會計師事務所也應當一同承擔連帶責任。所有單位都要保持審計組織機構和處理業務的獨立性,既不能把審計機構依附于財務部中,也不能依附于其他職能部門,審計機構及人員根據工作職能及特點進行配置,它完全獨立于其他具體業務活動,內部審計機構需要配置精干人員,并強調內部審計的權威性,以利于審計工作的進行。(二)強化會計及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提高綜合素質。加大會計及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力度,定期進行專業培訓,包括最新的法律法規的講解,現代信息化的培訓,跟上時代的步伐,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使整個社會認識到誠信的重要性,營造尊崇誠信的良好社會環境,樹立會計人員的責任感和榮譽感。在工作中做到事前、事中、事后控制,進而使得財務環境更好的運行;加強會計及審計人員的定期培訓,對于新信息技術的運用,使得工作的效率大大提升,也節約相關資源,并且將這些資源用到別的領域,更好的提供財務信息,降低信息風險,維護經濟秩序,并出具合理的會計及審計報告,為企業投資者﹑債權人等擬信賴的會計信息提供合理保證。隨著經濟的不斷增長,社會公眾越來越關注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與合法性,這就需要會計及審計人員發揮其職能。
五、結語
現在市場經濟下的會計監管與審計,都離不開人為監管,并且關系到我國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作為經濟管理的工具,會計監督與審計都具有經濟監督功能,它們之間的關系是相互聯系,又是相互制約的,兩者的側重點是不一樣的,正確的理解和完善會計監管和審計工作有著重要作用。在會計監管體系逐步成熟的今天,我國的審計工作也得到了完善,對于研究市場經濟體制下會計制度和審計制度的改革有著重要的研究意義。在社會主義經濟迅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審計工作得到進一步完善對于我國的基層審計工作產生的影響是深遠的,同時也給各級審計部門的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向,完善了審計工作的內容。會計監管和審計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互相促進發展。
總之,在我國會計制度與審計制度進行重大改革的情況下,必須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系和問題,才能真正實現會計監督與審計工作的協調與配合,從而才能進行有效監督、規范單位的經濟行為,整頓經濟工作秩序,提高會計信息質量,進而提高整個經濟社會運作的透明程度,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參考文獻
[1]楊肅昌.法制視野下的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與審計體制改革[J].人大研究,2017(6)
[2]白顏真.淺談會計與審計的區別與聯系[J].魅力中國.2009,(16).
[3]夏向軍.淺談會計與審計的關系[J].商業經濟.2009,(10).
[4]徐國忠.我國企業內部審計問題與對策[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9,(11).
[5]財政部會計資格評價中心.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7年.
[6]劉友夫;許毅蒙;張利夫;黃嵐;會計監督與審計監督的不可替代性與互補性研究[J];電力技術經濟;2005年05期.
作者:王雪 單位:武漢市長虹中學
- 上一篇:企業信息管理現代化分析
- 下一篇:國有資產會計監督管理問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