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統計下企業能耗監管模式研究
時間:2022-09-06 11:08:03
導語:預算統計下企業能耗監管模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以能源類企業為例,在用水、用電領域將這些能耗以市場價格計價,又構成了企業生產經營的可變成本,這樣便能在價值層面彌補利用傳統數據指標所帶來的不足。預算統計下的能耗監管模式可從結合具體事由分模塊來展開預算統計、將能耗進行貨幣計價轉換為可變成本、預算約束下對可變成本實施動態管控、多元目標下對能耗監管實施績效考核等四個方面展開構建。
關鍵詞:預算統計;能耗;監管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作為經濟組織的企業需要強化自身的能耗監管模式。本文以能源企業為例,其發生能耗的重要方面發生在用水、用電領域,將這些能耗以市場價格計價又構成了企業生產經營的可變成本。因此,對企業能耗監管轉換為對這些可變成本實施動態管控,便能在價值層面彌補利用傳統數據指標所帶來的不足。再者,企業成本控制的目的仍在于減能增效,而單純依靠能耗指標所開展的監管模式則忽略了“增效”的需要。從而,這就可能導致能耗監管與產能結構優化之間產生矛盾。隨著問題視角的轉變,便需要思考以怎樣的手段來管控上述可變成本。本文認為,引入預算統計所形成的約束機制則能夠對可變成本管控提供幫助,最終對企業能耗監管產生積極影響。
一、目前企業能耗監管模式所面臨的挑戰
結合本文調研,可將目前所面臨的挑戰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一)能耗監管指標與企業整體運營相脫節。需要在整體觀視角下來理解企業的運營形態,這就要求需要在可變成本管控中遵循整體最優的原則。然而,在傳統的能耗監管視域下往往以某一模塊作為指標監管對象,但該模塊則構成了企業整體運行的一個部分,且該部分的功能地位或低或高,所以單純依據能耗監管指標來作為檢視手段的話,則將對企業的整體運營產生抑制作用。(二)能耗監管模式與企業發展戰略相脫離。本文立足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之下,此時的能源類企業普遍面臨除去過剩產能和優化產能結構的歷史任務。對于后者而言,其主線反應為通過技術改進和升級生產設施設備來提高企業的資本有機構成。毫無疑問,隨著企業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單位勞動力所能推動的資本數量顯著增大,進而也必然增大對水能和電能的消耗??梢?,若是拘泥于傳統的能耗監管模式,則將無視企業發展戰略的需要。(三)能耗監管體系與企業生產現狀相脫軌。訂制化生產已構成企業的生產現狀,訂制化生產在取代規?;a的進程中,必然也就取消了規模經濟效益。這就意味著,當前能耗監管體系應以彈性化和柔性化的特點,來適應企業的生產現狀。然而,現行的能耗監管體系則與之相脫軌。
二、預算統計在應對挑戰時的作用
預算統計在應對挑戰時的作用,可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一)使能耗監管滿足整體最優的原則。綜上所指出的整體最優原則,一般用于對企業的成本控制領域。通過將能耗監管轉換為對部分可變成本的管控,則能與整體最優原則相聯系。但成本(會計成本)管控具有事后性,若不對其引入約束條件,則可能使管控行為陷入到系統性風險之中。因此,預算統計作為事前控制的手段,便能為防止系統性風險的產生提供保障機制。(二)使能耗監管與企業發展戰略契合。企業發展戰略具有動態性、系統性和植根性的特點,所以必須以靈活的姿態來對待能耗監管問題。面對企業發展戰略的需要,預算統計能夠在滾動計劃法的幫助下以較小的時間段為單位,對企業發展所需能耗的貨幣計價進行預估,并通過預算統計來為能耗消耗編制預算清單。這樣一來,就克服了傳統能耗監管所存在的短視問題。(三)使能耗監管植根于企業生產現狀。訂制化生產與標準化管理一同構成了當前企業的生產現狀,由預算統計工作來對具體的生產項目進行造價概算,便能通過細化能耗所轉換的可變成本項目,來對其進行專門管控。此時還需要借助大數據分析技術來為單位能耗指標賦值,而這也可以轉換為可變成本參考指標。
三、預算統計下的能耗監管模式構建
根據以上所述,預算統計下的能耗監管模式可從以下四個方面來構建:(一)結合具體事由分模塊來展開預算統計。企業即使不開展生產,其流通環節也將發生能耗(如對水能、電能的消耗)。同時,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面臨著近期計劃和中遠期規劃,這又使能耗在形態上出現了差異化格局。因此,在展開預算統計時首先需要厘清統計的范疇和時間跨度。本文建議,可以按照功能從靜態視角將預算統計范疇分為:生產物流環節、生產環節、輔助性生產環節、行政管理環節。在動態視角下則可以分為:月度預算統計、季度預算統計、年度預算統計。(二)將能耗進行貨幣計價轉換為可變成本。能耗指標屬于對企業物力資源的消耗指標,其必須與價值指標相關聯才能符合企業的經濟屬性。因此,需要將能耗進行貨幣化,而貨幣化的基礎便在于對水能、電能、原煤、燃氣、汽柴油等進行市場價格統計,特別對于水電這種具有累進計價要求的能源,則可以根據企業歷史數據和加權平均來給予賦值。通過貨幣計價便可以轉換為企業的可變成本,而預算統計則根據可變成本項目以各項事由為對象展開預算編制,并提煉出成本管控的重點。(三)預算約束下對可變成本實施動態管控。能耗監管是一個過程,所以我們需要在過程中對這些可變成本實施動態管控。在追求整體最優的原則導向下,需要引入預算約束機制。預算約束機制便是通過預算統計而得出的預算資金總額,并根據生產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在細化可變成本的發生空間,這樣就能在區間范圍內對能耗實施動態監管。需要指出的是,因技術工藝的復雜程度不同,以及機器設備的性能存在差異,在對各環節相同可變成本項目實施管理時應考慮其中的技術特征。(四)多元目標下對能耗監管實施績效考核。能耗監管必須與企業的生產經營目標相契合,而企業的經營目標則由經濟效益目標、社會效益目標、生態效益目標等所共同構成,其中生態效益目標所占權重顯著提升。因此,這里需要針對生態效益目標的實現開發出可以量化的考核指標,且該指標應與企業的經濟效益目標形成動態平衡,并以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現實互動,來增強生態效益目標的實現。這里再次強調,需要在企業發展整體要求下,以價值形態來對能耗實施動態監管。
四、小結
本文認為,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作為經濟組織的企業需要強化自身的能耗監管模式。企業發生能耗的重要方面發生在用水、用電領域,將這些能耗以市場價格計價又構成了企業生產經營的可變成本。因此,對企業能耗監管轉換為對這些可變成本實施動態管控,便能在價值層面彌補利用傳統數據指標所帶來的不足。通過主題討論,預算統計下的能耗監管模式可從:結合具體事由分模塊來展開預算統計、將能耗進行貨幣計價轉換為可變成本、預算約束下對可變成本實施動態管控、多元目標下對能耗監管實施績效考核等四個方面展開。
參考文獻:
[1]朱曉軍,柴建軍,侯國強,等.北京協和醫院建筑能耗監管系統的建設與應用[J].現代物業(中旬刊),2017(z1).
[2]孫海燕.試行統計報表制度監管建筑能耗[J].建設科技,2007(18).[3]楊磊.基于物聯網技術的能耗企業節能監測系統研究[J].山東工業技術,2016(16).
[4]古今.關于企業經營管理中會計預算的重要性分析[J].全國流通經濟,2016(3).
[5]高嘉云,劉紹勇,劉正榮,等.云南省建筑能耗統計和節能監管體系建設工作進展[J].建設科技,2017(16).
[6]王云.能耗計量分析綜合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電子科技大學,2012.
作者:彭震 單位:天津陳塘熱電有限公司
- 上一篇:簡述科研管理服務意識重要作用
- 下一篇:高層建筑精裝修項目管理研究
精品范文
10預算執行審計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