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游客數量管理資源與環境保護論文
時間:2022-04-29 05:36:00
導語:控制游客數量管理資源與環境保護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前言;資源和環境的評分細則介紹;科學管理容量、實行可持續發展;云臺山景區概況及其核心景區最大容量探究;對新標準以及細則的一些探討;結語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全國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審核批準、在評分細則中依次給出了評定參考細則、科學管理容量這一點并沒有在評分細則中有所體現、對一個景區的游客容量進行嚴格控制是至關重要的、每個旅游景區都有其特定的承載力,即游客容量、每個景區都應測出其最大環境容量、云臺山風景區開創國內先河,成為全國首批建設部批準的18家實行數字化監控的景區之一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2004年,國家質量檢驗檢疫總局頒發了新的評定標準,在新的標準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資源與環境的保護”,但是在平分細則中沒有明確的規定,以已經被評為國家首批5A風景區的云臺山風景區為例,說明控制游客數量的重要性,并且對新標準以及細則做了一些簡單的探討。
關鍵詞:細則;容量控制;利益相關者
0前言
2004年10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了新的《旅游區(點)質量等級的劃分和評定》標準。在新的標準中增加了5A級景區的評定條件。新增的5A景區的劃分與評定主要從旅游交通、游覽、旅游安全、衛生、郵電服務、旅游購物、經營管理、資源和環境的保護、旅游資源吸引力、市場吸引力以及接待海內外游客、游客抽樣滿意率等十二個方面做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此標準同時出臺的是服務質量與環境評分細則(以下簡稱細則),其中,服務質量與環境評分細則共計1000分,分為旅游交通、游覽、旅游安全、衛生、郵電服務、旅游購物綜合管理、資源和環境保護八大項,并且規定了5A級旅游區(點)需達到950分。在標準的第八項“資源與環境的保護”中提到了要科學管理容量,但是在評分細則中卻無相應規定。經國家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委派的評定小組現場驗收,全國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審核批準,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境內的云臺山風景區成為全國首批66家達到5A級標準的景區之一。但是,據筆者了解,該景區的日均游人接待量,特別是五一、十一黃金周的游人接待量已經遠遠超過了其最大游客容量,這直接導致了游客的感受質量下降,5A景區的聲譽受損。本文將就此問題做一些簡單的探討。
1資源和環境的評分細則介紹
在新的標準中,對于景區資源和環境保護方面的評定,分別從空氣、噪聲質量、地面水環境質量、污水排放、保護手段、科學管理游客容量等九個小點進行了規定,與此相應,在評分細則中依次給出了評定參考細則。例如:對于空氣質量和噪聲質量就分別從參照國家一級和二級標準給出了相應的評分參考。對于其他的六項也都給出了不同等級的評分參考。但是,科學管理容量這一點并沒有在評分細則中有所體現。另一方面,對一個景區的游客容量進行嚴格控制是至關重要的,這關系著景區的可持續發展,游客以及當地社區和居民等多方利益相關者的利益。
2科學管理容量、實行可持續發展
每個旅游景區都有其特定的承載力,即游客容量,這指的是旅游地開發和發展辣油在不影響后代對旅游資源永續利用的前提下,旅游地環境和生態、旅游地社會和經濟能力、旅游地居民和旅游者心理等方面所能承受的最大游人量。旅游環境承載力有兩個核心,即旅游地生態環境的可持續性和旅游地居民和旅游者的心理承載力。本文只討論前者。可持續性指的是將環境的容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不能超過極限),使環境得以再生的性能。不同內省的旅游景區,其性質不一樣,每單位空間所能容納的最大游人量也不一樣。在此,我們只討論山水風光型旅游景區。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山岳性旅游勝地中的觀景點,游人的人均占用面積應達8平方米(湖南南岳管理局)。
每個景區都應測出其最大環境容量,在旅游高峰期采用不同的手段,控制游客數量。在有些景區存在著危險游覽地段,必須加以嚴格控制,以防旅游安全事故的發生。
我們已以下公式來測算景區的最大容量:
式中:C——極限容量;T——每日開放時間;Ta——人均每次利用時間;A——旅游目的地空間規模;Aa——每人最低空間標準。
3云臺山景區概況及其核心景區最大容量探究
河南焦作云臺山世界地質公園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北部的太行山南麓,景區面積196平方公里,含泉瀑峽、潭瀑峽、紅石峽、子房湖、萬善寺、百家巖、仙苑、圣頂、疊彩洞、青龍峽、十大景點。其中核心景區是泉瀑峽、潭瀑峽、紅石峽,這三個地方是游客參觀云臺山時的必游景點。紅石峽是一處峽谷景觀,景區內秀幽雄險,集泉、瀑、溪、潭于一谷,素來享有“盆景峽谷”的美譽。峽谷南北長約1公里,寬3-10余米,兩岸峭壁山石秀麗,仿佛鬼斧神工,雕鑿而成一巨大盆景,又好象名山大川濃縮后的精華,園林專家稱之為“自然山水精品廊”。此景點是一個單行線景點,景區全長2000米,游覽時間約一個半小時。想要游覽此景點,必須先從山上下到峽谷底,然后再上山,整條路上的風景雖美,但是,一路險象環生,路面均寬僅為1、2米,并且上下山的道路非常陡峭,在游客過多時存在著許多的安全隱患。筆者曾經在2006年五一節期間游覽過此景區,當時在下山口排起了100多米的長隊,下峽谷時幾乎要1分鐘才能移動一步,由于此景點是單行線,游客一旦進入景區入口,便毫無選擇只能前進,游客在這種情況下抱怨頻頻,有些游客氣憤得當場就給旅游局打電話投訴,更談不上觀看美麗的自然風光了。平時游覽得稍微快點只需要四十分鐘的景區,最后花了四個多小時才走了出來。這種游客超載的情況對云臺山風景區的聲譽造成了極為嚴重的消極影響。
現在來利用前面所列的公式(C=T/Ta*A/a)來計算云臺山景區紅石峽的極限環境容量。
云臺山在旅游旺季的開放時間為早上7點到晚上8點,一共為13個小時,平均每個人的游覽時間約為1個小時,人均最低空間標準為5平方米,紅石峽的游覽面積約為2000平方米,則根據公式我們可以得出紅石峽的極限時點容量為500人次,極限日容量為6500人次。事實上每年的旅游旺季,這里的日均接待量已到到五萬人次左右,據報道,去年的十一黃金周,云臺山的日均接待量達到了10萬人次,創歷史新高。但是,與此同時,造成了嚴重的環境以及心理承受能力超載。
據報道,云臺山風景區開創國內先河,成為全國首批建設部批準的18家實行數字化監控的景區之一,此工程耗資1.5億,從2006年2月起開始實施。這個系統可以對景區內各個地方進行實時監控,對對游客數量進行監控。但是,我們可以看到,盡管先進的技術已經開始投入使用,但是景區的超載問題并沒有得到相應的改善。
4對新標準以及細則的一些探討
在發展旅游業的同時應兼顧到政府、旅游者、旅游景區、民間非政府組織團體、當地社區、居民各方的利益。評定標準與細則也應該試著去考慮更多的利益相關者,只有平衡了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旅游業才會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5結語
科學管理與控制游客容量在評定景區的等級時時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這不僅關系到旅游景區自身的可持續發展,也關系到所有利益相關者的權益。倘若一個旅游區的人數長期飽和,主要景點總是超載,到處人滿為患,擁擠不堪,旅游者的旅游體驗質量就會大大下降,久而久之,當地旅游業的發展就會形成惡性循環,甚至衰退。所以,我們要從評定標準與細則上嚴把質量關,以等級評定來促進景區以及旅游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振之.旅游資源開發與規劃[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2.
[2]崔鳳軍.論旅游環境承載力[J].經濟地理,1995,15(1).
- 上一篇:哲學視角探索旅游本質屬性論文
- 下一篇:參考文獻理清度假旅游界定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