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鄉村趨勢外推旅游性指導策略
時間:2022-01-21 10:27:00
導語:探索鄉村趨勢外推旅游性指導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的旅游業已經形成了相當大的產業規模,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本文立足**省,在趨勢外推理論的指導下,對喀斯特地區鄉村旅游開發過程中的HB理念的理念進行了深入探討,并得出結論。
【關鍵詞】趨勢外推**喀斯特鄉村旅游
一、由趨勢外推法到問題的提出
趨勢外推法(Trendextrapolation)是根據過去和現在的發展趨勢推斷未來的一類方法的總稱,用于科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預測,其理論要點體現為:一是決定事物過去發展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也決定該事物未來的發展,其變化,不會太大;二是事物發展過程一般都是漸進式的變化,而不是跳躍式的變化,掌握事物的發展規律,依據這種規律推導,就可以預測出它的未來趨勢和狀態。因此,趨勢外推的含義可以定義為:依據經濟事物的歷史數據,先描述出散點圖,輔之以數學模型,進而預測出未來某一時間點或時間段的數值,是一種探索型的預測法。
由上述可推斷,趨勢外推理論有兩個假設和兩個核心環節。“兩個假設”:一是預測對象的發展趨勢不變;二是預測對象的發展過程是漸變,而不是突變。“兩個核心環節”:一是找到合適的趨勢擬合曲線方程;二是確定趨勢曲線方程中的參數。進而可以得到如下結論:
第一,針對**鄉村旅游發展模式的探討,可以通過選擇差分法,而采用生長曲線趨勢外推法中的龔珀茲曲線預測模型;第二,其中龔珀茲曲線預測模型表達式為:其中y:觀察值;:估計值或預測值;t:年次;k,a,b:待定參數。從中可以看出,在影響事物過去發展狀況的因素中,選取對當前該事物的發展有著決定性的因素a,而且是以b的冪指數次方來影響,同時隨著時間t的推進a與b的取值是不斷變化的;第三,用最小二乘法擬合曲線過程中,參數a,b,c,d…在不同的地域條件、不同的旅游主體、不同的發展事情可能代表不同的影響因素,比如:旅游者追求最大效用因素;經濟利益能否持續化因素;社會文化是否達到生態效益;旅游核心產品或旅游有形產品等產品因素在旅游者當中的吸引程度等等;第四,最終確定的因變量yt+1可由前面幾期的數據來擬合求出。
二、趨勢外推法與**喀斯特鄉村旅游發展的耦合
趨勢外推法作為一種最為常用的經濟預測方法,是一種利用過去來推測未來狀態的方法。由于經濟發展的過去和未來是有聯系的。這種聯系是外推法賴以建立的客觀基礎。經濟發展雖有跳躍式,但主要是漸進的。通過對**省大量鄉村旅游發展過程的總結,人們發現其中的發展過程很多有一定的規律性。如果我們掌握這種經濟的過去發展規律,就可以遵循這種規律進行推導,以確定鄉村旅游經濟發展的未來,這就是鄉村旅游經濟發展外推法的基本原理。
同時,外推法所基于的如下兩個假設前提是能夠吻合鄉村旅游發展過程需要的,其一:決定經濟發展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也將決定經濟的未來發展,變化是不大的;其二:經濟發展過程一般屬于漸進變化,而不是跳躍式、無規則的變化。隨著社會結構、經濟形式和參與主體結構圖的變化,結合趨勢外推原理新的鄉村旅游發展理念便呼之欲出。
三、趨勢外推對喀斯特地區鄉村旅游的開發指導——HB理念
1.**鄉村旅游發展模式回顧
在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題同時,**鄉村旅游目前主要采取了五種體制和模式,如下所述:
(1)以股份制為主的“天龍模式”:平壩縣天龍鎮以特有的“屯堡文化”資源,提出了“旅游強鎮”的發展思路,鎮政府負責旅游規劃、保護資源、協調關系等軟環境建設;成立旅游公司負責基礎設施、項目包裝等硬件建設,同時與旅行社合作開發市場。對于以天龍村為核心景區的“屯堡文化”資源,按村民房屋庭院所處的位置、觀光價值,在村民自愿原則下,折算成資源股納入統籌管理,按章分紅。同時鼓勵有條件的村民開發經營手工藝品、參加“地戲”表演、導游解說等活動,拓寬就業門路,增加村民收入。目前,已有超過80%的村民成為股東并參與鄉村旅游業。
(2)以出租反包制為主的“金山模式”:貴陽市小河區金竹鎮引進客商落戶金山村,成立起農業科技開發公司,以每畝800元年租金向農戶租賃連片低產旱地和荒坡,首期工程已建成近千畝生態農業觀光園、3000平方米竹木結構的亭臺樓閣,推出集觀光、休閑、娛樂、食宿為一體的旅游項目,引來游人如織。目前,金山村已有130多戶農民土地出租后,又被公司反包給他們分戶經營,農民從中又增加了一筆承包費收入。
(3)以協會合作制為主的“董公寺模式”:遵義市紅花崗區董公寺鎮,在總結過去開展“農家樂”經營中各自為政、低檔次惡性競爭的弊端后,引導各村先后成立起旅游等協會開展自律和新一輪發展工作,同時采取“支部+協會”辦法,發揮村級黨組織作用,幫助解決協會活動場所、啟動經費等困難,并組織協會成員外出參觀學習,舉辦各種鄉村旅游節、研討會、餐飲競賽等活動,使全鎮旅游業升級換代,走上了服務配套的“山莊型”發展新臺階。
(4)以工分制為主的“郎德模式”:該村以“國寶”級的苗寨文物和苗族歌舞表演為特色資源,全民參與旅游業,村里根據每個村民所能擔當的角色,制定不同工分標準,制作相應工分牌。游客來到寨門口,男女老幼聞聲而出,或參加歡迎儀式、或參加節目表演,活動結束時,分別到發牌人那里現場領取工分牌,作為日后結算分紅的根據。這種管理體制在苗寨和諧社區建設中起到了積極作用。
(5)以民辦公助制為主的“卡蒲模式”:平塘縣卡蒲鄉是全國唯一的毛南族鄉,開展民族文化旅游前景看好,但受到資金和人才制約,啟動困難。該縣制定出規劃后,采取部門對口扶持辦法,開展村民培訓、水電路建設、房屋庭院包裝、改廁改圈改廚建沼氣池等工作,對旅游餐飲接待戶還配送電冰箱等設備,幫助村民開發民族餐飲資源,提高服務質量。如今,卡蒲村正以嶄新面貌迎接四方來客,鄉村旅游業邁上了跨越式發展的路子。
以上模式是目前開展鄉村旅游的主要模式——以村寨為載體、農民為主體,它已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這對于不同的喀斯特地區,其開發鄉村旅游固然有很大的借鑒意義,但是所依托的開發理念肯定不能茍同,應依據本地區自然和社會的具體條件為根本做適當調整。
2.HB理念的探索
(1)新的發展觀——HB理念。HB理念從根本上改變了短視盲目的資源利用方式,認識到鄉村旅游真正的限制因素不是資金,不是客源,是“有價值的旅游資源”,從而對旅游資源進行合理且有度的開發。因此,HB理念的資源配置方式首先要求建立新的旅游發展評估體系,以“可持續”為宗旨,兼顧經濟、社會、生態環境三大效益,確立真正能夠體現旅游發展“質量”的各項指標,比如人均消費額,游客的逗留天數,大型項目的投資回報率等。要確實體現旅游發展從“粗放”向“集約”,旅游戰略從“硬”向“軟”的轉變,最終實現對旅游資源的有效配置。當然政策無論制定的多好,取得成效還得依靠貫徹和落實,所以該評估標準必須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并以行政手段強制推行,從根本上遏制盲目的項目投資。其次,旅游資源的增量開發固然重要,但是存量的盤活和再利用同樣需要重視。開源和節流并舉才是有效的資源配置之道。因此在對新項目審批從嚴的同時,要鼓勵對既有資源的保護和深度開發,在產業政策上給予適當的引導和支持。
(2)HB理念指導下的旅游產品開發。盲目地隨市場而動是現在很多旅游企業和旅游目的地的通病,須知消費者的需求總是瞬息萬變的,供給商不能總是處在被動適應的地位,而是要引導消費,創造消費,真正從長遠利益考慮本地或本企業的未來發展以及產品的開發。而HB理念下的產品要求其在開發過程中,以可持續發展理念為指導,以市場為先導,以效益為準則,根據當地資源本身的特點,揚長避短,合理地設計適合本地情況的旅游產品,同時注重相關資源的配套建設。比如一個以風土人情見長的小城,就不能盲目跟風以商務會展旅游為重。
而在具體的項目規劃時,需要謹慎地控制物質和能源的投入。每一個大型旅游項目必須經過科學的評估,仔細的成本效益計算,明確責權才能動工。可以成立一個專業評估機構,由市政有關領導和專家學者組成,其評估結果對該項目能否上馬有最終的決定性作用。
(3)HB理念下政府角色的演變。HB理念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與市場經濟并不融洽。在現實中,想要依靠市場或企業的力量去實現HB理念是不可能的,所以政府仍然是推進旅游業模式轉變的主導力量。新形勢下政府角色的扮演包括以下內容:第一,貫徹“和諧平衡”的新型發展觀,從宏觀上控制整個鄉村旅游發展的合理節奏與進度;第二,落實更為合理的新的“旅游資源評估體系”的建立;第三,完善旅游法律法規,規范市場秩序;制定產業政策,加強公共服務建設;最后是在產品開發上對大型旅游投資項目進行嚴格把關。與此同時,政府應該嚴守自己的職責范圍,保持對整個旅游的客觀立場。惟有如此,才能克服“補償性反饋”,從而實現整個旅游系統的和諧發展。wWw.gWyoO
四、結論
HB理念的一個顯著特點便是其更具前瞻性的思維模式。它以“和諧Harmonious”為靈魂,以“平衡Balance”為準繩,以旅游業的長遠利益為目標。在這樣的思維模式下,我們追求的不再是“如何吸引更多的游客”,而是如何控制“游客規模”,通過消費結構的優化來增加旅游收入;不再是經濟性指標單方面的“突飛猛進”,而是包括生態、社會等各項指標的全面進步。整個旅游系統將在“適當的速度”下螺旋式地前進,從而更加穩定,更加可持續。
參考文獻:
[1]保繼剛.旅游地理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程道品.生態旅游開發模式及案例.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07.
[3]陳理.民族歷史文化資源與旅游開發.民族出版社,2007,11.
[4]王繼慶.我國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2007,(4).
[5]王茂強.**喀斯特山區農村社區參與鄉村旅游開發模式研究[D].**師范大學,2006.
[6][美]史密斯,張曉萍等.東道主與游客:旅游人類學研究(中譯本修訂版).云南大學出版社,2007,09.
- 上一篇:醫院黨員發展工作思路
- 下一篇:公用事業局工會工作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