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閑旅游開發問題及策略
時間:2022-07-06 10:49:42
導語:休閑旅游開發問題及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蘇孝同先生(2003)曾提出森林休閑旅游是21世紀的朝陽產業,將森林休閑旅游定義為在森林環境中進行以游覽觀光、休息娛樂、健身康體等為主要內容的休閑旅游活動,旨在達到調節身心與陶冶情操的作用和效果。森林公園是森林休閑旅游非常好的載體,符合人們回歸自然家園的需求,產生的生態與社會效應更是不可估量。江西省森林公園所具備的優勢為打造江西森林休閑旅游產業與休閑度假品牌提供了足夠的硬件基礎。
1江西省森林公園休閑旅游開發的優勢
1.1旅游產品特色組合優勢明顯
江西省森林景觀資源豐富,其最大的森林休閑旅游組合優勢在于森林休閑旅游與文化的組合。江西的森林休閑旅游資源與紅色、古色等旅游資源交相輝映,構成了具有獨特品味的江西旅游資源優勢(何尤剛,2010)。紅色森林休閑旅游優勢地區以井岡山為典型代表,將紅色歷史文化與綠色山水連接,紅綠結合,和諧互動。而將宗教文化與森林綠色休閑旅游融為一體的典型景區有三清山、龍虎山風景區,宗教與綠色森林休閑旅游結合,相得益彰。這些都成為江西森林休閑旅游資源開發的最大優勢,在全國范圍內絕無僅有。
1.2區位優越,交通便捷
(1)江西省高速公路主骨架基本形成。京九鐵路、鷹廈鐵路和皖贛鐵路3條干線及若干條支線,以及浙贛鐵路部分復線工程,基本構成了“一橫兩縱”的鐵路骨架。基本上使省域100%的風景名勝區或旅游景點在高等級公路和鐵路等交通體系服務覆蓋面中,旅游可達性大大增強。(2)江西有優越的區位地理。江西位于長江中下游南岸,處在浙江、福建、廣東等沿海發達省份的后方,同時連接“珠三角”“長三角”“閩南三角”三大經濟區,具有承東接西、連通南北的區位優勢。
2江西省森林公園休閑旅游開發中存在的問題
2.1缺乏統籌規劃,缺少城市型森林公園
江西至今未出臺《江西省森林公園發展總體規劃》,缺乏對全省森林公園休閑旅游業發展的原則、方向及目標行進具體的、可操作性的正確全面指導。森林公園的特色旅游資源發掘不深,景區景點重復建設嚴重。郊野型森林公園眾多,全省各地城市型森林公園普遍缺乏。城市居民生活在較為嘈雜的環境中,加上工作壓力較大,因而欲走進森林親近大自然的想法相當普遍。城市型森林公園能夠更直接地滿足廣大市民的休閑需求,能讓城市居民在優美環境中放松地度過閑暇時光(王露,2010)。
2.2森林公園區歸屬不清,管理錯位
當前用于保護和管理這些自然遺產的法律法規非常缺乏。森林景觀資源的開發利用的情況也非常復雜。許多地方同一區域,既是森林公園,又是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地質公園、旅游區等,牌子和管理部門眾多。某些地方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在森林公園內隨意亂批、亂占、亂建,甚至一些單位、部門和領導強行插手森林公園的管理,有的地方借招商引資之名,刻意改變森林公園的性質及原有的隸屬關系,森林公園的建設和森林休閑旅游的發展受到了嚴重影響(羅桂平,2007)。
2.3休閑旅游產品內容與形式單一,吸引力不足
目前,江西的森林旅游休閑產品以消夏乘涼、冬觀雪景等大眾化觀光型產品為主,雖然特種森林休閑旅游項目開發已經起步,但開發進展緩慢,致使森林休閑旅游吸引力不足,在市場上沒有形成較強的競爭能力。
2.4資金投入有限,基礎設施相對薄弱
一直以來,森林公園建設都未能納入江西省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缺乏投資政策的有效扶持和引導。很多森林公園沒有主動引進休閑旅游開發資金的意識。由于缺乏開發的資金來源,很多森林公園的休閑旅游開發建設都是片面遵循規劃實施,缺乏總體的運籌帷幄。許多森林公園基礎設施不足,接待條件較差,很難吸引游客,多處于低層次、半開發狀態,無法滿足游客全方位的需求。
2.5休閑旅游缺乏宣傳,營銷體系不健全
近年來江西省國家級森林公園開發了一些新的休閑旅游觀光項目,但普遍缺乏對新開發的休閑旅游項目的宣傳力度,知名度未能打響。省市級森林公園由于缺乏完善的營銷體系,未能創造出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所占旅游市場的份額也相對較低(王露,2010)。
3江西省森林公園休閑旅游開發對策
3.1統籌規劃,科學開發
根據江西省旅游業的發展布局,森林公園休閑旅游力爭在近期內基本形成以廬山、三爪侖、三清山、龍虎山、井岡山、明月山、武功山等為龍頭,以全省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和濕地公園為依托,以南昌、景德鎮、贛州、吉安、九江、宜春六大旅游城市為中心,以主要交通干線為骨架的森林公園休閑旅游網絡體系。結合行政區劃,江西省森林公園休閑旅游體系分為6大區域,即:贛南客家文化紅色故都森林公園休閑旅游區、贛東美麗鄉村山水宗教森林公園休閑旅游區、贛中紅色搖籃古色文化森林公園休閑旅游區、贛西神奇山水革命教育觀光休閑森林公園旅游區、南昌休閑度假城郊森林公園旅游區、贛北名山名湖觀鳥森林公園休閑旅游區。
3.2建立健全森林公園管理體制
全省應盡快建立健全森林公園休閑旅游專門管理機構,配備一定數量的專職人員,負責編制和實施全省森林公園休閑旅游業總體規劃等全省森林公園休閑旅游業的管理工作。在明晰森林產權,尊重森林產權基礎上,搞好與規劃建設建、文物宗教、旅游環保等有關部門的關系,發展特色鮮明的、有影響力的森林公園休閑旅游業,共同促進江西省森林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羅小荷等,2005)。參照《全球旅游道德準則》及其全球、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制訂符合江西地方特點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標準。
3.3深層次、全面設計森林公園休閑旅游產品
3.2.1增加體驗性森林休閑旅游產品應注重游客的參與性與體驗性。積極利用森林特有的保健療養功能(植物精氣、空氣負離子等),建立如森林浴場、泥浴場、康健步道等康體保健場所。大力發展森林戶外健身探險等特種旅游,設立參與性高的攀巖、漂流、滑草等高耗能項目。要注重當地農民的參與,大力推廣森林休閑農家樂。大力組織“森林人家”經營人員的技能培訓,傳授旅游經營管理、公關禮儀、餐飲與客房管理、旅游營銷、森林人家規劃、環境設計和森林旅游等知識,樹立“森林人家”良好的品牌形象。
3.2.2深度開發森林文化將植紀念樹、造紀念林等活動融入到森林公園休閑旅游活動中,使人們形成植樹造林、維護生態平衡的良好社會意識,彌補在森林休閑旅游開發過程中給周邊環境和資源所帶來的影響。建立如森林博物館、動物繁殖園等場所大力開展科普教育,使游客在森林休閑旅游中意識到保護生態環境和合理利用資源的重要性。
3.2.3適度開發長線森林休閑旅游在城市型森林公園可以主打1~3日的短線休閑旅游,在城郊或郊野型森林公園中可以重點推出7日及以上的長線森林休閑旅游產品,長時間的度假放松更適合在遠離城市的環境。特別是配套設施較為完備的星級森林度假村,非常適合利用森林公園夏季清新的空氣及涼爽的氣候開展長線休閑避暑游。
3.4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
可通過財政撥款、社會集資、銀行貸款、回籠資金、引進外資等渠道解決森林公園基礎設施建設和旅游景點開發的資金短缺問題。采用獨自開發、聯合開發、參股開發等多種形式,興建森林公園內的休閑旅游景點和基礎設施。另外,地方政府規劃中也應將森林公園的基本建設與管理資金列入各級財政預算范疇,加大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和森林景觀資源保護的投入。
3.5加大森林公園營銷力度
組織舉辦各類森林休閑旅游資源博覽會、森林旅游產品交易會等活動,展示森林公園豐富的神奇秀美的自然景觀資源,溝通森林公園與市場聯系的渠道,擴大社會影響的范圍,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森林休閑旅游營銷網絡,不斷培育和壯大森林休閑旅游市場。
3.6大力培養各類森林休閑旅游人才
江西省不僅缺乏森林休閑旅游項目投資建設和經營管理人才,同時也缺乏森林休閑旅游項目的專業服務人員和對當地社區居民進行環保知識宣傳環保教育的環保教育人才,更缺乏對森林環境影響的評估和保護措施的制定的生物、地理、氣象等諸多領域的專家。在引進各類森林休閑旅游人才的同時,應加快對現有森林休閑旅游從業人員的培訓提升。培訓對象主要包括(:1)管理人員,可邀請生態學、旅游等方面專家舉辦講座和培訓班等;(2)一般員工,可以設立培訓學校進行專業技能培訓,也可在企業內部通過在崗培訓完成;(3)當地社區居民,可運用教育宣傳欄、廣播、報紙、電視等形式。
- 上一篇:城管局依法治理工作意見
- 下一篇:城管局提高執法效能指導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