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休閑農業創立新農村

時間:2022-07-22 10:34:25

導語:扶持休閑農業創立新農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扶持休閑農業創立新農村

休閑農業是近年國家倡導的一種利用農業景觀資源和農業生產條件,發展觀光、休閑、旅游的一種新型農業生產經營形態。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休閑農業也伴隨著國際旅游島建設而成為各級政府高度重視產業,成為海南促農增收、新農村建設的好載體。肩負著支持新農村建設重任的農發行海南省分行,積極跟進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立足資源、區位優勢,因地制宜制定支農新戰略,積極探索支農新途徑,以支持休閑農業為載體,全力支持海南新農村建設成為全行信貸支農新亮點。

一、依托獨特的島嶼型熱帶雨林資源,支持熱帶雨林開發

近年來,農發行海南省分行立足海南,情系“三農”,依托獨特型的島嶼型熱帶雨林優勢,大力支持熱帶雨林休閑游,促進了海南中部山區“三農”經濟的發展。海南呀喏達景區是該行成功支持熱帶雨林休閑游項目之一。該行在項目營銷過程中,了解到保亭縣(海南省中部國定貧困縣)準備把呀喏達景區打造成綜合性的休閑農業區,游客不僅可觀光、采果、體驗農作、了解農民生活、享受鄉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度假、游樂。該項目是深度開發農業資源潛力、調整農業結構、改善農業環境、增加農民收入新途徑的好項目,農發行海南省分行主動上門營銷,精心設計支持方案,開辟綠色辦貸通道,幾年來累計發放貸款1.4億元,大力支持景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了景區升級,2010年該景區被國家旅游局評為4A級原生態民俗風情旅游景區,成為海南乃至全國生態休閑游的后起之秀,年接待游客127萬人次。目前景區年旅游總收入達3億多元,解決當地農民就業860人,促進了當地農民增收,增強了當地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助推了少數民族地區新農村建設進程。海南作為全國僅有的熱帶島嶼型的度假天堂。擁有五指山、吊羅山、黎母山、尖峰嶺、霸王嶺等豐富熱帶雨林資源,是我國少有的負氧離子富有區域。按照“呀喏達”模式,近三年來該行已累計貸款3.2億元支持熱帶雨林休閑游,積極探索了多種熱帶雨林特色旅游項目,比如貸款3000萬元支持熱帶雨林溫泉游,貸款1.47億元支持熱帶雨林探險游等,走出了一條“政府引導、企業實施、銀行支持、農民收益”具有海南特色的熱帶雨林休閑游的新模式,實現了多贏目標,為國際旅游島建設和新農村建設錦上添花。

二、依托農村周邊的自然資源,支持鄉村休閑游

海南島處處有美景。如何更好地讓這些美景產生經濟效益?海南農發行及時跟進政府項目,以支持鄉村休閑游為載體大力支持新農村建設。文昌市八門灣綠道是2011年該行發放4267萬元貸款支持的多個鄉村生態游景區之一。該行項目用于環八門灣綠道的道路網、服務驛站、農家樂鄉村生態旅游建設,促進了農村“漁家樂”、“紅村林”探險等旅游項目的開發,帶動周邊22個自然村的整體開發和上千農民致富,推進文昌市特色生態游的發展。檳榔谷景區是在保亭縣黎村苗寨的基礎上改造起來的著名景區,該景區以挖掘弘揚黎苗族傳統文化為主,打造休閑觀光農業為品牌。全年接待游客8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2.41億元,解決當地農民就業640人,周邊農戶受益率達35%。目前該行以檳榔谷景區作為信貸支持新重點,力促輻射和帶動少數民族地區農村經濟發展。該行還重點支持了陵水分界洲島等海島漁村旅游項目。大力支持特色縣域經濟建設,扶持風情小鎮建設,通過信貸支持,積極打造一些海南精品旅游公路、休閑農業、觀光農業項目等,努力實現熱帶農業和生態旅游業完美結合。

三、探索“大區小鎮新村”模式,讓農民過上城市般的生活

在海南省大力推進國際旅游島建設的大潮中,海南農發行結合省情,積極探索出一條農業政策性金融支農新路子。該行先以流動資金貸款介入支持的“大區小鎮新村”模式,創新了新農村建設思路。該模式將累計投資120億元,涉及44個自然村,促進萬人口增收。“大區”指復合型的旅游景區和旅游度假區;“小鎮”指依托“大區”形成有地方風情和文化特色的原居型旅游度假區;“新村”指以第一產業為基礎,將第三產業,特別是旅游業與第一產業有機結合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大區小鎮新村”,不是簡單地把農民搬到樓里邊住,而是既讓農民過上城市般的現代化生活,又使農民傳統產業得到保留。在不破壞當地自然資源的條件下,使當地農民不但有房可安居,有農田可耕種,有商機可樂業,有股份可分紅,真正實現農民就業不離鄉;而且還老有所養、幼有所教。

該模式的核心是利用海南特有的旅游資源,采用“旅游+農業”、“公司+農戶”等形式,實現第一產業和第三產相結合,實現農村產業化、農村景區化、景區產業化,讓農民變成產業工人,實現增收致富。在農民看來,這是一項真正的惠民工程,是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