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旅游管理校企深層次合作探討

時間:2022-07-17 03:29:38

導語:高校旅游管理校企深層次合作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旅游管理校企深層次合作探討

一、校企合作實現“雙贏”的必要性

(一)學校的“雙贏”

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型人才是高校人才培養的未來方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核心是實踐能力。通過校企合作使旅游企業共同參與專業建設和課程設置,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確保人才培養的針對性與應用性是實現高校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有效對接的必要途徑。通過校企合作“走出去、引進來”,學生從理論到實際,再到理論的循環,理論知識得到更好的升華的同時增強實踐能力,從而更好地解決就業問題。

(二)旅游企業的“雙贏”

旅游企業需要不斷的進行技術改造、創新和管理,才能緊跟時代腳步,知識經濟的重要特征與必然要求使人力資源成為重要的資源。學校畢業生是作為旅游企業的第一資源存在的。人力資源是校企合作的共同關注點。通過校企合作旅游企業將對人才的要求反饋給學校,高校有針對性地進行人才的培養輸送,通過產學研結合使企業在產品開發、管理咨詢等方面獲取相應的智能、技術支持等。

二、旅游管理專業校企合作層次現狀

根據校企合作的深度,目前已經開展校企合作的院校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類。

(一)淺層次表面性合作

主要做法:只有學校和企業參與,雙方簽訂簡單的協議,少有實質性合作內容。通常學校的目的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企業或者出于人情考慮,或者出于解決旺季時候的人力不足問題而進行的合作。這些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環節表面看起來內容豐富,但形同虛設,實際操作過程中停留在“勞務輸出”層面。在成效方面沒有實現融合教育的最終目的,不能滿足旅游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要求,只是短期互贏,表面互惠。

(二)中等層次常規性合作

主要做法是:學校將企業建立為實習基地,實習內容豐富,簽訂詳細的實習規定,有較多的實質性深入合作,學校安排指導教師與企業定期交流,適度共享雙方的資源。這種合作基本上能夠實現實踐教學目的,校企雙方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受益。

(三)深層次多方位合作

主要做法:學校與企業建立長期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經常交流互動,雙方的合作內容廣泛深入,戰略高度合作,充分共享雙方的優勢資源,在這一過程中學校、企業、政府、學生、員工等均參與進來。目前較為典型的幾種:訂單式人才培養合作辦學模式、校企股份制合作辦學模式、以院校為主體的合作辦學模式(前店后院模式)、學校與相關職業培訓公司建立的合作辦學模式(職業教育與學歷教育結合),這幾種校企合作模式基本實現深層次合作,效果較好。

三、旅游管理專業實現深層次校企合作建議

目前旅游管理校企合作大多數仍處于淺、中層次的合作,只有深層次的校企合作才能真正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為此,針對校企深層次合作,實現雙贏提出一些建議。

(一)強化合作意識

有些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仍處于淺中層次,最主要的原因來自于合作意識、雙贏意識薄弱。較多的旅游企業未樹立長遠的人才培養意識,不愿意投入人力、物力對實習生進行專門指導,實習生在實習過程中被當作廉價勞動力。學校在制定教學計劃時,也較少與企業進行溝通,理論教學跟不上行業發展形勢,實踐教學與實際崗位需求嚴重脫節。有的院校簡單地認為把學生推到社會上就是校企合作,“放羊式”管理,尤其是旅行社實習。校企合作想要深層次的進行,首先需要強化校企雙方的合作意識,認識到校企合作雙贏的必要性。

(二)建立成熟的校企合作機制

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校企的良好合作離不開完善的制度。目前我國針對校企合作僅有1993年《職業教育法》,內容并未涉及普通本科層面的高等教育。在校企合作中,不僅需要政府部門制定相應的制度對校企合作中利益分配、專利保護、具體實施細節等方面給予政策保障。同時,學校和企業應健全相應的合作指導機制、合作運行機制、合作監控機制、合作評價機制等。如在某些院校已經設立專業負責校企合作部門,具有專職性的工作崗位,有專門的工作室,集科研部門、教學實習中心、行政部門、教學部門、輔導部門、培訓部門和后勤保障部門為一體的合作專職部門,為校企合作辦學提供制度保障。

(三)加強學校對企業的技術支持和服務

連接企業與高校之間的紐帶是人力資源,但人力資源不僅局限于學生,也包括院校教師。企業之間的競爭中心內容即為技術,高校應充分發揮知識優勢,對于旅游企業在人才培訓、理論研究、產品設計和咨詢決策等方面給予智力支持,提高旅游企業合作熱情。

校企合作既不是企業對學校的單邊援助,也不是學校對企業的依賴,高校應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校企合作模式,進行深層次的校企合作,通過建立一種互動的機制,達到雙贏的合作關系。

作者:任新玉 單位:長春財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