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企業健康發展研究論文
時間:2022-06-22 11:06:00
導語:獨家原創:企業健康發展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摘要:近幾年來,贛榆縣充分利用丘陵山區生態好、無污染的地理優勢,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先行在黑林、歡墩兩鎮大面積推廣黑莓種植取得很大成功,種植面積已由前幾年的2000多畝發展到1.5萬畝。方興未艾黑莓產業,正以黑林、歡墩為核心區,迅速向周邊的厲莊、塔山、班莊鎮等擴展,黑莓產業逐步走向規模化、專業化。黑莓產業為何在贛榆縣丘陵山區如此當紅;經濟效益何以這么高;它的發展前景怎樣;大規模發展后如何解決生產與流通問題?帶著這些思考,我們最近深入到黑林、歡墩兩鎮,實地考察了黑莓基地、走訪了部分農戶,并與當地干部群眾進行了座談。
關鍵詞:黑莓產業發展
引言:為研究解決贛榆縣黑莓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促進贛榆縣黑莓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切實推進新農村建設,我們對贛榆縣黑莓產業采取實了查看與個別走訪的形式進行了研究,現將研究情況報告如下。
正文:
一、贛榆縣黑莓產業發展現狀:
贛榆縣西北部的丘陵山區是個革命老區,偉人劉少奇故居和抗日山烈士陵園就坐落其中。在這方圓近5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著黑林、歡墩、厲莊、塔山、班莊等7個鎮,150余個行政村,32.8萬人,三分贛榆有其一。這里的人民群眾曾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付出過巨大的艱辛和犧牲,也為新中國建設作出了很大貢獻。但由于這里地處山區,交通不便,土地貧瘠,缺肥少水,生產條件差,農民收入比較低,至今還是個相對貧困落后地區。如何打破制約這一地區農業經濟快速發展的瓶頸,盡快解決群眾的生產致富問題,多少年來,當地黨委和政府帶領干部群眾不斷努力探索和實踐著。
近幾年來,贛榆縣緊緊抓住省委、省政府加大丘陵山區農業開發的機遇,充分利用丘陵山區生態好、無污染的地理優勢,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先行在黑林、歡墩兩鎮大面積推廣黑莓種植取得很大成功,種植面積已由前幾年的2000多畝發展到1.5萬畝。方興未艾黑莓產業,正以黑林、歡墩為核心區,迅速向周邊的厲莊、塔山、班莊鎮等擴展,到“十一五”末,全縣可發展黑莓基地50000畝,黑莓產業逐步走向規模化、專業化。
在調研時,黑林、歡墩鎮的負責同志深有感觸地對我們說:調整農業結構,發展優質、高效、創匯農業,推進高效農業規模化,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能讓農民接受種什么更難。90年代初,這里曾大面積發展山楂,因市場供過于求,大批山楂無處可賣,最后只有把山楂曬干燒火做飯。后來,損失慘重的農民刨掉山楂栽植銀杏、葡萄,也因市場小、價格廉未能形成主打產品,只有歡墩鎮農民種植的蘆筍發展至今,并成為該鎮的一個主導產業。1986年,贛榆縣黑林鎮從中科院引進“赫爾”和“切斯特”兩個黑莓品種,經過幾年的試種和市場調研,發現本地區適宜種植黑莓,且發展前景好。1997年便開始在原吳山鄉的部分農戶中進行小規模推廣種植后,效果不錯。嘗到了甜頭的農民干勁十足,影響帶動了其他農戶,種植規模迅速發展壯大,僅蘆山村就種植2000多畝,最多一戶種植30多畝。全鎮由1999年的200畝,發展到現在的8000多畝,分布在10個村,種植農戶近4000戶。
黑林鎮農民種植黑莓熱,產生了極大的“輻射效應”。比鄰的歡墩鎮,原是全縣有名的5000畝草莓種植大鎮,草莓是該鎮除蘆筍以外的面積最大的特色種植業項目。隨著各地草莓種植規模的擴大,草莓市場需求量日趨飽和,經濟效益越來越低。因此,開始尋求新的出路。2003年,歡墩鎮原草莓種植專業村――朱孟村,有5戶信息靈、頭腦活的農民,帶頭引進黑莓種植發了財,帶動了該村90%的農戶從事黑莓種植業。今年全鎮發展黑莓種植面積已達5000畝,明年計劃新擴種8000畝,形成1.3萬畝黑莓基地,將成為黑莓種植特色鎮。
黑莓屬水果類植物,是由美國引進的新品種,遠看象葡萄,近看似桑葚,果實呈卵圓形,顏色為紫黑色,且柔軟多汁、香氣濃郁。這里的干部群眾一說起黑莓的好處,那真是贊不絕口,讓我們真正感受到了黑莓為啥在這里“當紅”了。
一是黑莓易種易管周期短。黑莓具有適生范圍廣、耐旱耐瘠薄、產量高等特點,成熟期為每年的6-7月份,大約40多天。第一年栽植,可套種花生、豆類等;第二年結果,產量可達每畝370公斤左右;第三年進入盛果期,產量可達每畝1500公斤左右,盛產期能持續七、八年。
二是黑莓經濟效益高。刺激農民種植積極性的,就是種植黑莓投入少、產出多、效益高。據黑林、歡墩的干部和莓農介紹:近幾年市場價格不斷攀升,2004年每公斤3.2元,2005年每公斤5.2元,今年每公斤6.4元,最高時每公斤7.2元。賣莓收入減去畝投入600~800元,一般每畝純收入都在萬元;加上春季還可銷售一茬黑莓苗每畝收入6000~7000元,每畝收入可達1.5~2萬元,是種植花生效益的10倍多。黑林鎮一種植大戶劉傳波,種植30多畝,一年就掙了30多萬元,成為遠近聞名的黑莓種植致富帶頭人。鎮里負責人說:僅此一項,可使當地農民增收1億多元,莓區農民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三是黑莓市場前景廣闊。其一,黑莓在國外堪稱為水果中的“黑鉆石”、“果中之王”、“美國生命果”。含有豐富的SOD、R—氨基丁酸等抗衰老物質,可以加工成黑莓果汁、果醬、果酒和食品添加劑等產品,這些產品風靡歐美市場,多年來久盛不衰,每年消費量都在增加。其鮮果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市場銷售價格為每公斤20元左右。目前全世界的黑莓總產量在40萬噸左右,而世界總需求量上升到60多萬噸,缺口在20萬噸以上;其二,速凍果國內外市場供不應求。黑莓生產具有勞動密集型的特點,歐美發達國家工人工資成本高,人工采收鮮果成本昂貴,因而黑莓生產發展受到約束,80%的黑莓食品需要進口。而我國人口眾多,勞動力廉價,符合勞動密集型的要求,黑莓生產總量的70%出口歐美;其三,黑莓果酒類產品市場潛力巨大,低度多風味的飲料酒是未來酒業市場拓展空間的發展方向。目前我國飲料酒年消費量大約在3000萬噸左右,其中啤酒約2200萬噸,白酒近500萬噸,黃酒130萬噸,而果酒僅為50萬噸(包括葡萄酒),發酵黑莓酒市場幾乎為空白,這說明黑莓果酒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二、黑莓產業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分析
黑莓的高收益,激發了當地農民競相種植的積極性,贛榆縣丘陵山區的農戶都在盤算種植黑莓。在這樣的發展形勢下,也有不少農民擔心:現在行情很好,待他們和周邊都種黑莓規模大了的時候,市場行情還好不好,收益是否還這么高,會不會出現當年大規模發展山楂供過于求現象?當地黨委和政府則考慮的是,如何把黑莓產業進一步規劃好、引導好、發展好和服務好。經過幾天的調研,我們感到在黑莓產業發展過程中,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困擾和問題,均不同程度地制約著這里的黑莓產業向深度發展。
一是產業化程度還不高。由于目前黑莓種植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區,且發展時間較短,成規模連片種植面積偏少,規模優勢小,產業化發展程度比較低;同時,非丘陵地區特色產業化已形成一定的規模優勢,發展黑莓的空間不大,故在非丘陵地區推廣黑莓種植比較難。
二是基地生產條件比較差。由于丘陵山區土地貧瘠,屬于沙土型,不易保水,黑莓基地基礎設施嚴重老化,溝渠泵站不配套。離水源較近的地方,只能靠肩挑水、機械拉水;離水源遠一點的地方,要經過機械幾次翻水,才能將水抽到地里,造成了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的極大浪費。目前的莓區道路也比較差,晴天塵土飛揚,雨天坑坑洼洼,交通十分不便,這給發展黑莓生產和交通運輸也帶來很大困難。
三是標準化程度還不高。目前,農民種植黑莓尚處于粗放型生產階段,在種苗培育、栽植技術、生長管理和科技應用等方面,離標準化生產要求還有較大差距,黑莓品質、產量還不夠高。當地政府在推動黑莓標準化生產管理,比如在新品種引繁、病蟲和農藥殘留檢測等方面還不到位。在引種黑莓時,選擇的品種比較少,后來擴種的,都是以原來引種的品種為母本,因而造成品種單一,不能適應市場品種多樣化的需求。當今國際市場對進口食品的安全性要求愈發嚴格,特別是發達國家為保護本地農業,以農藥殘留為核心指標的綠色壁壘門檻越來越高,對黑莓出口必然產生影響。
四是嚴重缺少龍頭企業。目前,贛榆縣沒有一家黑莓龍頭加工企業,現有的幾家小型冷凍廠,只是進行黑莓速凍儲藏,產品只能靠外地企業來收購,造成經濟附加值低,且市場風險很大,如果市場行情不好,外地企業不來收購,長期儲藏保鮮成本又高,只能坐以待斃。
五是供求信息網絡難暢。雖然在政府的引導下,贛榆也成立了黑莓協會,但協會仍處于松散聯合體狀態,沒能很好發揮協會的功能,缺乏一定的凝聚力。同時黑莓收購環節跟不上,缺乏完善的銷售網絡,農村黑莓協會沒有充分發揮銷售服務的作用,商販壓價收購的現象比較普遍。由于黑莓是新興產業,在供求信息提供上,農民經紀人嚴重缺乏,市場信息比較閉塞,銷售基本還是等待客商上門,銷售渠道較狹窄,一旦市場行情不穩,極容易造成產業崩盤。
三、黑莓產業發展前景分析
一是黑莓產品開發前景廣闊。黑莓的各種生理活性物質含量高,具有促進代謝、降壓降血脂、抗心率失常等作用。1993年世界糧農組織(FAO)將其推薦為世界上第三代水果。同時黑莓漿果所含的糖、有機酸、維生素C、維生素P、維生素B9和造血化合物,能協調結合而成為有利于防病、治病的藥物食品。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開始講究綠色、生態、健康,而發展黑莓正符合這一消費趨勢,市場前景廣闊。目前,我國飲料酒年消費費量大約在3000萬噸左右,其中啤酒約2200萬噸,白酒近500萬噸,黃酒130萬噸,而果酒僅為50萬噸。而發酵黑莓酒市場幾乎為空白,黑莓果酒類產品開發潛力較大。
二是黑莓國內生產優勢明顯。由于黑莓生產的勞動密集型特點,歐美發達國家工人工資成本高,人工采收鮮果成本昂貴,因而黑莓生產發展受到約束,占消費總量80%的黑莓食品需要進口。而贛榆的丘陵資源豐富,勞動力資源充足,成本較低,與國外相比有明顯的競爭優勢。
三是黑莓國際市場價格持續高揚。雖然去年黑莓收購出現前所未有的低潮,今年仍然是低迷態勢。但出口到歐洲市場價格折合人民幣每公斤在40元左右,與去年持平。今年價格之所以走低,與信息不靈、出口不暢、中間商壓級壓價大有關系,并不代表國際市場走向。
四、黑莓產業進一步發展的幾點建議
我們調查后感到,贛榆縣黑莓產業是個新型的高效、外向產業,目前尚處初級發展階段。今后一個時期,要按照新農村建設和高效農業規模化的要求,把黑莓產業作為西部丘陵山區農民生產致富的主導產業,進一步搞好發展規劃,研究出臺相關激勵政策,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關鍵是要整合各類支農資金,改善基本生產條件,扶持龍頭企業,拓展黑莓銷售和加工市場,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以保證黑莓產業健康發展,不斷做大做強做響黑莓產業。基于這些思考,我們認為擬采取以下對策和措施:
(一)充分發揮政府的推動作用,把黑莓產業作為促進丘陵山區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來抓。一是全面規劃,規模發展。按照高效農業規模化的發展思路,以贛榆縣黑林、歡墩兩鎮為黑莓種植核心區,輻射帶動厲莊、塔山、班莊等周邊鄉鎮發展黑莓生產。通過幾年的努力,可從現在的1萬余畝,發展到3-5萬畝;二是提供信息,拓寬市場。充分發揮政府部門信息靈、渠道寬的優勢,跟蹤市場調研,把握發展行情,及時反饋信息,引導農民種植,力避一擁而上,無序種植;三是科技先導,提高素質。當地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強對莓農的科技培訓和技術指導,使莓農掌握黑莓的種植技術、管理方法,提高種植管理水平。同時還要在推廣農業標準化生產方面進行規范化要求,并指導農民嚴格按照農業標準化的要求組織生產,確保黑莓品質符合出口要求。
(二)充分發揮支農資金的導向作用,切實加強莓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一方面,要進一步緊緊抓住農業綜合開發扶持丘陵山區開發的機遇,用足用好農業開發土地治理和丘陵山區開發項目資金,同時整合其他支農資金,通過建橋、鋪路、筑渠,使目前的生產條件盡快得以改善,增強抵御自然災害能力,把黑莓基地建設成旱能灌、澇能排、路相通的高標準農業生產區。另一方面,通過支農資金的引導,扶持經營大戶投資種植,不斷提高黑莓種植的管理水平,促進黑莓產業的規模發展。
(三)充分發揮龍頭帶動作用,為拓展市場和產品深度加工等提供強有力的支撐。“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黑莓的效益靠市場,規模發展靠企業。要按照龍頭+基地(農戶)+市場的經營模式,充分發揮龍頭帶動作用,進一步拓展黑莓市場,搞好產品的儲藏保鮮和深度加工。一要發展壯大本地現有的冷凍企業,增加儲藏保鮮能力;二要引導和扶持這些企業新上生產加工線,進行黑莓的深度加工,提高產品的經濟附加值;三要通過招商引資,引入外地龍頭企業,充分利用這些企業資金雄厚、信息渠道廣的優勢,壯大原料基地,擴大生產加工規模,拓寬銷售渠道,拉動黑莓高效規模化發展。
(四)充分發揮農民經濟合作組織的作用,維護黑莓生產秩序和種植戶的合法權益。
要充分發揮農經合作組織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按照推進高效農業規模化和標準化生產的要求,來規范和組織農戶生產經營,為農戶提供全方位服務。要幫助農民引進新品種,提高黑莓的品質,并主動分析市場行情,拓寬黑莓銷售渠道。要積極維護莓戶的合法權益,主動與收購企業、商販溝通協調,保護黑莓收購價格,穩定農民收入;還要通過發展訂單農業,讓龍頭企業和農民簽訂協議,約定最低市場保護價,價高則隨行就市,讓龍頭企業和農民利益共享、風險共擔,達到互利雙贏的目的。
五、促進黑莓產業健康發展的幾點思考
(一)適度規模與有序擴張應警鐘長鳴
要深入研究國際國內市場對規模化農產品的需求量,用戰略眼光去窺視市場供求關系的微妙變化和長遠趨勢,以此決定高效農業規模化的發展方向。規模化不是無序的擴大規模,而是在市場容量和潛力允許的情況下,把握好適度規模,進行適度開發。這樣才能保證規模化農產品不至因供大于求而造成經濟損失,從而挫傷農業的生產積極性。就目前世界市場看,黑莓及其產品的主要銷售市場在國外,黑莓的主要銷售市場已越來越全球化。應該認真總結上年及今年黑莓生產和銷售中的教訓,多與國外相關機構交流與聯系,在每年黑莓上市以前,就要為農民取得訂單,以確保黑莓上市后,賣得出、賣得順、賣出高價錢來,讓廣大黑莓種植戶真正得到實惠。
(二)新品種的引進與更新應與時俱進
高效農業規模化達到一定程度時,該類產品在國內國際市場上就必然趨于飽和狀態,結束了一個產品從量變到質變的變化過程,因此新品種的引進和更新要未雨綢繆,早做準備,適時推動種植(養殖)品種的以舊換新,新老交替,這也符合辯證唯物主義關于事物的發展規律,品種的及時更新需要科研部門的提前運作和政府的正確引導,不能單靠市場調節,否則,“撞到南墻才回頭”,總是有農戶會吃大虧的。黑莓經過加工由產品變成了商品,是商品就要有品名、商標以及與其相關的營養成分分析、保質期等,而以上這些,目前的加工企業僅滿足于將收購來的黑莓速凍出售,缺乏應有的標準,這也是黑莓生產受到影響的重要原因。
(三)農產品深加工與儲存應加快開發
黑莓不同于其他農副產品,它成熟在每年最熱的季節,且采摘后在常溫下存放不得超過6小時,超時就會出現腐爛變質。按照20天的采摘期計算,贛榆每天要有幾百噸的黑莓急需速凍或者加工為成品,而目前該縣的冷凍廠卻遠遠沒有這個能力。因此,應以建設龍頭企業為有效載體,加大農副產品的精深加工的研究推廣力度,擴大庫容,提高農產品的儲存能力,緩沖像黑莓等鮮活農產品集中上市、短期直銷給市場和社會帶來的巨大壓力,或因產品滯銷給農民帶來的煩惱。同時,要以培育標準化、無公害、綠色種養基地和農產品品牌為突破口,強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從源頭上保證產品的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面向國際市場靠質量求得生存、以品牌站穩腳跟。
(四)營銷組織與信息平臺應建立健全
信息不靈是造成黑莓供需脫節的一個重要原因,由此看出農業信息對基地農民的重要性。解決問題的方法除了加強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及農民經紀人隊伍建設外,應加強高效農業生產基地的網絡建設,使農民坐在家里上網獲取信息來指導生產規模的調節和品種的更新。目前,黑莓協會運作應逐漸走上規范化道路,為農民提供種苗采購、技術服務、市場銷售等方面的服務能力應逐漸增強,不斷成為黑莓產業健康發展的助推器,真正當好農民致富的向導和參謀。
黑莓人稱水果中的“黑鉆石”、“生命果”,是聯合國糧農組織推薦的國際第三代新型特種果。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但發展存在的問題也應引起高度重視,要深入研究解決存在的問題,以更好的促進黑莓產業的發展,讓它真正成為一個優勢產業,可持續發展,讓群眾增收的“黑鉆石”產業。
- 上一篇:機關作風建設廉政工作會議講話
- 下一篇:電氣工程師設計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