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企業政治策略分析論文

時間:2022-08-07 10:27:00

導語:我國企業政治策略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企業政治策略分析論文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政治和社會因素對企業生存和發展產生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在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中,企業在政治與市場上的成功同等重要。“政治經營”成為各國企業經營管理的新思想和新方法。全文分析了政治經營產生的背景、企業“政治經營”的內涵以及中國企業開展政治經營的思路。

關鍵詞:政治經營;中國企業;企業政治聯盟

1企業政治經營的內涵

(1)實施政治經營,可以為企業內部營造一種良好的氛圍,有利于企業的長期穩定和健康發展。

企業內部無論是個人還是部門都有一定的政治利益的和政治愿望,大多數企業內部的組織沖突都是由于政治摩擦引起的。因此,成員和組織之間的政治協調是必要的。現代企業的組織結構仍然模仿行政管理的框架,有等級、職位、權利、責任等政治性需求層次,經營者必須利用經濟手段之外的政治手段制定用來約束成員行為的規范,傳統的集權與分權、職責明確化以及命令統一等都是常用的政治協調手段。政治并非意味著一方對另一方權力的擁有,企業內部的政治協調的重要意義是在相互自愿的前提下創造、共享、分配政治權力,營造一種對等的、均衡的政治氛圍。

(2)實施政治經營,要求企業更加關注其外部關系,為企業的發展創造一個和諧的外部環境。

2企業政治經營產生的背景

2.1國際政治經濟關系發展格局要求企業實施政治經營

當今的世界經濟和國際經濟關系,不僅受經濟因素的左右,而且越來越多地受到非經濟因素(如政治、文化、歷史、意識形態)的干擾。國際政治經濟關系格局出現兩種趨勢:一是政治經濟化與經濟政治化的趨勢日益明顯,二是國際問題國內化與國內問題國際化的趨勢日益突出。

2.2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回潮,民族中心主義高漲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各國政府紛紛從本國利益出發,設置非關稅貿易壁壘(拋出“生態傾銷論”、實施綠色技術壁壘),國家間貿易摩擦滲透著政府因素;同時,民族中心主義高漲,政府利用國人對國貨的偏好,及對外國貨的偏見,大肆宣揚“外國威脅論”,暗地誘導國人抵制。

2.3安全成本日益受到關注

一是金融危機引起全球對經濟自由主義的反思,維護金融安全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二是國際恐怖主義使得世界經濟的安全成本大大提高,政治因素對經濟的影響日顯突出。震驚世界的“9-11”恐怖襲擊事件使人們認識到,全球恐怖主義的安全風險產生的后果遠比最初想象的要大并且持續的時間更長。新的成本——特別是安全成本——大幅提高,成為經濟生活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力量。

2.4非經濟因素來源廣泛

企業經營中的非經濟性因素由多種渠道產生:一是市場交易對象的需求目標不僅僅是經濟性的了。他們在要求經濟利益的同時還附加上其它非經濟性要求,如消費者在選購商品時不僅要考慮價格、質量等經濟因素,還要關心環保和社會進步等非經濟因素。二是大量的非經濟主體(如消費者組織、環保組織、地區性社團、民族主義團體等社會組織)介入市場活動,與企業之間的磨擦日益加劇,威脅企業生存。三是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對企業的影響日益加深。

3中國企業實施政治經營的策略選擇

3.1企業政治經營的方式與企業經營戰略有直接關系

借鑒西方企業政治經營的經驗,企業政治經營的方式與企業經營戰略有直接關系。20世紀60年代末規模經濟效應發揮作用,大規模的企業集團利用自身的供應能力,市場占有能力以及在技術、開發、宣傳等方面的實力,將經濟規模擴展為政治規模,他們的政治風險已高于經濟風險,集團的正常運轉也離不開政治力量;70年代以后在范圍經濟戰略下,企業普遍發展多角化業務,這就使很多企業超越了個別產業和局部市場的范圍,行業與行業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市場與市場之間的經濟磨擦日益加劇,相互之間爭奪市場的利益沖突單靠經濟手段難以解決。在跨行業經營中,企業之間的關聯性加強,直接沖突的可能性增加,企業的生存主張只有與其他企業的生存主張相互協調才能求得共存。在這種背景下,企業從經濟共存發展到政治共存;80年代以后國際化經營成為西方企業新的發展方向,國際化引發的經濟磨擦很容易演變成政治磨擦,這些貿易磨擦的核心問題已經不僅僅局限于經濟方面,經濟行為伴生著政治行為,政治解決是開辟國際市場的主要途徑,企業對政治手段的依賴日益加深。美國營銷學家科特勒在進行國際營銷研究時補充了公共關系和權力這兩個新的2P因素,政治力量已正式介入微觀營銷活動;90年代網絡技術的普及使得很多企業致力于聯盟經濟戰略,該戰略強調企業不能孤立地經營,通過生產商、供應商、分銷商、消費者之間的垂直聯盟,同行業之間的水平聯盟可以獲得更多的利益。聯盟經濟戰略雖然克服了企業彼此孤立的問題,微觀經濟系統得以優化,但企業之間的協調工作大量增加企業結盟的動機也不能單純用經濟因素說明,企業家更需要政治家的眼光與手段。

3.2企業政治經營的關系營銷視角

(1)員工政治經營策略。

經濟利益激勵。薪酬制度應體現對人力資本的重視和尊重。包括崗位工資、年終獎、職務消費、福利補貼、產權激勵(股權、期權),將員工收入與企業長期績效有機結合,使員工命運與企業興衰緊密相連,有效避免了“內部人控制”、“機會主義行為”。

精神利益激勵。馬斯洛“需求五層次理論”表明,人除了物質需求外,還有精神需求。企業必須:①承認和尊重員工的個體價值,實行人本管理,讓員工能在企業中享受到“家”的關懷和溫暖。②通過鼓勵員工參與決策、參與管理、開辟晉升渠道、職位輪換、培訓、合理授權、充分發揮“非正式組織”的作用等方式來滿足員工的政治利益和政治愿望,相互自愿的前提下創造、共享、分配政治權力,營造一種對等的、均衡的政治氛圍。

文化激勵。企業文化是員工長期積累形成的共同價值觀和行為準則,對員工行為起規范、激勵、約束、凝聚作用。企業要樹立“共同愿景”,建立血學習型組織,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尊重人、解放人、塑造人、為了人、發展人,以事業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環境留人。

(2)顧客政治經營策略。

樹立以顧客為中心的經營理念。顧客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基礎,市場競爭的實質就是爭奪顧客。企業首先要樹立“顧客就是上帝”的經營理念,企業的一切政策和行為都必須以顧客的利益和要求為導向,并貫穿到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

(3)合作者政治經營策略。

隨著經濟全球化,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跨國界流動,國際化勞動分工協作擴大,僅靠企業自身的力量來長久地維持競爭優勢已非易事。在構筑顧客價值讓渡系統中,新的競爭也不再是單個競爭者之間的競爭,而是這些競爭者所組成的價值讓渡系統相對效率的競爭。企業應該轉變傳統的“零和博弈”的競爭思維,樹立和諧共生的競和觀。從商業生態系統角度,經常地向關聯企業溝通自己的生存主張,形成“政治共生,經濟共贏”的局面。

(4)影響者政治經營策略。

企業政治經營的影響者包括:政府、非政府組織(NGO)、國際組織、各地方社團等。企業應通過收集信息、熟悉政策、互動溝通、擴大影響、參與政治、主動合作、專業咨詢等手段和方式,建立和發展與影響者的關系,營造一個和諧的外部環境。

①政治營銷。政治營銷即變環境的不可控行為可控性,通過運用權力施加影響來轉變市場守門人的態度,順利進入目標市場。

②取得認證,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樹立良好企業形象。企業通過取得ISO9000、SA8000、ISO14000等國際通行證提高產品服務質量、滿足顧客需求、減少環境污染、提高環境質量、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主動合作、解決政府難題來取得政府和消費者的信任和支持,以樹立良好企業形象,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的統一。

③企業必須嚴格遵守當地法律法規,尊重地方風俗習慣,加強信息收集、溝通交流,以建立互信、互惠的合作關系。企業應了解政府、熟悉政策,研究其適用范圍、注意其變通性和靈活性;主動熱情參與政府主管部門的各項活動,聽取政府官員對企業的評價和建議,并及時向政府有關部門報告,以互動溝通;設立專人或聘請專業咨詢顧問與政府打交道。

④建立企業危機公關機制,以快速應對突發事件,將對企業的損害減少到最低程度。

(5)企業聯盟。

企業聯盟是指企業與其他企業構筑政治上的協作關系,它不是重視企業單獨的努力和能力,而是靈活利用各個企業的能力、價值、資源,構建政治同盟,通過聯盟不僅產生了經濟價值,而且產生了政治價值。企業聯盟大多數發生在關聯企業和競爭企業之間,因此,聯盟的首要條件是相關行業的政壓力較大,外在的壓力超過了行業內部的競爭壓力;其次,企業之間的聯盟必須具有共同的的和理念,各方都認識到即使相互競爭的企業之間也有相互依存的地方,并且可以實現協、互惠、平等和共存。

企業聯盟的政治效果集中體現在:①有利于擴大企業政治規模、增強政治談判能力、擴大企業聯盟的規模效應和企業的政治生存環境、創造企業之間的政治網絡。結盟的企業越多,政治網絡就越廣、越深,層次越多,也更加重疊,從而形成了企業生存的有效保護網。②有利于擴充企業的環境透視能力。結盟可以使企業看到單眼看不到的地方,透視過去透視不到的方面,從而在更廣、更深的層次上提高企業對環境的認知水平,增強生存能力。③有利于分散風險。企業結盟以后,不僅能提高對風險的辨識,而且可以共擔風險,使風險分散。④有利于增強企業的市場介入力和支配力。結盟以后,通過資源共享可以加快介入市場的速度,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大幅度提高,對市場的支配力隨之增強。⑤有利于改善企業形象。結盟以后,企業加入了企業網絡,受到層層保護,改變了單獨企業實力不足容易受攻擊的形象,有利于樹立企業的實力形象。

參考文獻

[1]孫明貴,國外企業的“政治經營”及其效果分析[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2,(1).

[2]應斌,政治經營在企業管理中的創新應用[J],商業時代,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