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型企業創新策略論文

時間:2022-08-10 11:38:00

導語:科技型企業創新策略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技型企業創新策略論文

內容摘要:科技型中小企業成為創新的主體已經是不可逆轉的趨勢,為其找到一個合適的發展模式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以科技型中小企業各成長階段的特征為依據,分別從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制度創新和市場創新四方面入手來探討漸進性創新與突破性創新在企業成長的各個階段中所扮演的角色和科技型中小企業應采取的策略和選擇。

關鍵詞: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性創新漸進性創新策略選擇

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大多是科技人員為主創辦的主要從事高新技術產品(工藝、服務)研制、開發及生產的中小規模企業。創新是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本質特征,但我國的中小企業起步晚,創新能力弱。因此,在加入WTO的背景下,面對風云變幻、競爭激烈的國際國內市場,如何提高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創新能力,增強其競爭實力,是擺在企業、政府和學者面前的一道現實難題。

同時,科技型中小企業由于兼具“科技型”和“中小”企業這兩方面的特點,其發展模式和企業行為必然有其獨特之處。如高新技術產品具有周期短、技術更新快的特點,因此科技型中小企業應該積極采取相應的創新策略,進行有效的創新,以實現企業持續而快速地發展。更重要的是由于企業各成長階段的特征不同,必然要求我們在各階段采取不同的創新策略。本文在旨在解決這一問題,來探討科技型中小企業在成長過程中如何做出合理的創新策略選擇。

漸進性創新與突破性創新

創新可以通過創新客體與主體這對范疇來進行分類,其主要劃分依據是創新活動的技術變動強度與對象,具代表性的有弗里曼(C.Freeman)的客體分類法和帕維特(K.L.R.Pavitt)主體分類法。根據強度的不同,可以把創新區分為漸進性創新和突破性創新;根據對象的不同,又可分為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制度創新和市場創新等。

漸進性創新是指對現有技術的改進引起的漸進的、連續的創新。“漸進創新”的產生,源自經濟學界廣受推崇的“學習經濟”理念,這一經濟學說注重強調企業(和產業)的學習能力培養,即認為學習過程就是一種漸進性創新的過程。當大量的小創新不斷的改善著企業的技術狀態,并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導致質變的大創新。漸進性創新的特征之一是在某個時點的創新成果并不明顯,但它有巨大的累積性效果。

而對于突破性創新,不同的學者從不同的角度給突破性創新作了定義:如,“突破性創新是使產品、工藝或服務或者具有前所未有的性能特征或者具有相似的特征但是性能和成本都有巨大的提高,或者創造出一種新的產品”。(VadimKotelnikov,2001);“突破性創新是采用破壞性方法和力量產生突破性的創新和思想的一種方法。”(RichardLeifer,2000);“突破性創新是指基于突破性技術的創新,是那些在并不是按照公司主流客戶的需求性能改進軌道上進行改進的創新,也可能是暫時還不能滿足公司主流用戶需求的創新。”(陳勁,2002)。因此,突破性創新是基于工程和科學原理上的突破性技術而產生的創新,此類創新往往導致產品性能主要指標發生躍遷,導致對市場規則、競爭態勢、甚至整個產業發生變革。事實上,以上兩類不同性質的創新將會在企業的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制度創新和市場創新四個層面上反映出來。

各成長階段的創新策略選擇

按照企業的生命周期理論,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成長過程具有階段性的特征。為此,我們分別從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制度創新和市場創新四方面入手來探討漸進性創新與突破性創新在企業成長的各個階段中所扮演的角色和科技型中小企業應采取的策略。

初創期

初創期是指科技人員或機構對已選定的具有商業開發前景的科技成果進行生產可行性研究、技術難點攻關和中間實驗,以將其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生產出可供市場出售的新產品(服務)或新工藝的過程。

從技術創新看,在這一階段,科技人員要實現科技成果從理論方法和實驗室層面向現實生產力轉移,以生產出可供市場出售的新產品(服務)或新工藝。因此,在該階段科技型中小企業往往采取突破性的技術創新策略。

從管理創新看,在這一階段,創業人員吸引各種資源要素的投入,創建一個具有生產經營職能和嚴密組織結構的經濟實體,使公司生存有基本保障。這是一個經濟實體從無到有的過程。所以,該階段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管理創新也是突破性的。例如,聯想集團在該時期選擇了“平底快船”的管理模式,“平底快船”用通俗的話說就是人員少,部門少,人員和部門一專多能,什么事都要干,只要市場需要。

從制度創新看,選擇和確立一個適合本公司的經濟體制成了該階段的一個主要問題。因為經濟體制一旦確立,就很難更改。更改企業體制意味著利益的重新分配,這通常會對企業經營產生重大的負面影響。從這種意義上說,該階段的制度創新也是突破性的。

從市場創新看,在這一階段,科技型中小企業為市場提供的是一種有特色也有競爭潛力的全新產品(服務)或工藝。因而該階段的市場創新也是突破性的。當時聯想圍繞著“搶利潤”這個經營目標主要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證明聯想漢卡是好產品;第二件事是宣傳聯想漢卡是好產品;第三件事就是建立分銷網絡。

成長發展期

科技型中小企業通過前期的艱苦創業,實現了科研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移。在這一階段,企業以“市場導向”觀念為指導思想,以擴大市場份額為戰略目標,形成了規模經濟所需要的核心能力。

從技術創新看,在這一階段,科技型中小企業要保持活躍的技術創新能力,圍繞企業的經營主業,從戰略上、整體上安排和實施技術創新,并且創新活動具有明確的目標指向和價值取向,以加強高技術產品(服務)或工藝的研究開發優勢。相應地,該時期的科技型中小企業以引進、改良、漸進性的技術創新為主,也帶有一些突破性的技術創新。譬如,1996年聯想推出天蝎家用電腦。隨后又推出了“幸福之家”和“我的辦公室”全中文操作界面,以及家庭適用的應用軟件和軟硬件一體化的設計,深受市場的歡迎。

從管理創新看,在這一階段,科技型中小企業應將日常經營管理工作規范化,健全管理制度,使組織結構和人員管理相對固定化和制度化,建立內部正常的信息流通渠道。以合理配置和利用人才、技術和資本等各種資源要素,擴大規模,降低成本,迅速占領市場。這一時期,聯想的管理方式可用“艦隊模式”來形容。他們在集中指揮,統一作戰這兩個因素之外又加了專業化分工的內容,重新組建了五六個產品類型劃分的銷售部,組建了以創辦和管理分公司為主要任務的業務部,成立了以項目課題劃分的若干個研究室組成的研究開發中心。

從制度創新看,在這一階段,科技型中小企業已由以前的直覺型感性管理轉變為職業化的管理。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及現代科研院所制度成了該時期企業制度創新的熱點。以聯想為例,中科院早在1993年就同意按中科院(及計算所)65%、聯想職工按35%分紅,建立職工分紅股制度,后來以中科院計算所為基礎建立聯想中央研究院。

從市場創新看,在這一階段,產品在市場上已具有自己的定位,市場份額逐步提高。營銷創市成了這一時期的首要任務。例如,該時期的聯想由搶利潤轉入既要利潤又要市場份額。聯想搶占市場地位的第一步是從海外戰略開始的;第二步是1990年聯想電腦在中國大陸問世以后,聯想通過市場創新確立了在中國國內電腦市場的地位。

成熟期

科技型中小企業經過一段時間的成長和擴展,其銷售增長率或利潤增長率在達到某一點后將趨于平穩,進入成熟期。這是該類企業從快速發展走向衰亡或得到新生(蛻變)的過渡階段。

從技術創新看,在這一階段,隨著原有技術優勢的逐步失去,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速度開始放慢,甚至出現停滯現象。因此,為了成功地過渡到蛻變期,企業在保證正常運營的同時,必須加強對高技術產品(服務)或工藝的研究和開發力度,以掌握新的技術優勢。

從管理創新看,在這一階段,管理制度更加完善,人員配置更加合理,形成一個相對穩定的組織結構。該時期聯想在管理上采取了“艦隊模式”,以前的業務部門按產品區分組成了事業部,事業部都要自己制定經營計劃,自己負責生產、科研,自己制定產品價格、建立銷售渠道和服務網絡,年底根據銷售業績,自己制定獎金分配方案等。

從制度創新看,在這一階段,成功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往往能調整和優化企業所有者、經營者、勞動者三者之間的關系,各個方面的權利和利益得到了充分體現,組織各成員的作用也得到了充分發揮。譬如,1997、1998年度聯想又進行了大陸、香港集團一體化整合。整合后,公司總部只把握主要事業部的戰略方向,充分授權,形成既高效統一(尤其是資金統一運作),各事業部又有很大權限,與公司經營發展戰略相適應的組織體制結構。

從市場創新看,在這一階段,企業的市場地位比較穩固。但由于更多競爭者的介入,競爭極其激烈。企業可以采用市場進攻策略,以集中全部力量,占領某些細分市場,加大其發展空間。1996年2月,聯想人突然向社會公布:為加快電腦進入家庭,聯想集團各種型號電腦大幅度降價,其中奔騰5/75電腦降價幅度達到25%以上。市場份額也由以前的8.1%猛增至10.7%,而一個百分點就等于上萬臺電腦銷量。

蛻變期或衰退期

科技型中小企業在成熟期如果能夠抓住機遇,積極進行技術創新,使企業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那么它就進入了蛻變期,否則它將走入衰退期,直至生命的終結。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蛻變不僅僅表現在規模能力由中小型企業向大型企業轉變,更重要的是表現在其品質內涵上的轉變,即企業經營科技業務水平和檔次、企業的人才素質、組織結構、信息管理、設備技術、營銷服務等各方面都發生深刻的質變。

從技術創新看,由于這一階段是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第二個初創期,如同前面所述,該階段企業對技術創新的要求也是突破性的。從管理創新看,在這一階段,企業經營管理的方向、發展戰略、組織結構、運行模式、資源配置手段及方式等都要發生轉變。因此,該階段的管理創新是突破性的。從制度創新看,在這一階段,制度創新顯得異常重要,因為蛻變轉型不只是技術問題,更多的是觀念制度問題,是企業經營模式、戰略方向的轉變和各種利益主體、利益關系的重新配置。因而該時期企業選擇突破性的制度創新策略。從市場創新看,在這一階段,原有的客戶和市場會發生改變,為了求得進一步發展企業必須開辟新市場。但由于企業在社會上已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新產品(服務)或工藝很容易被市場接受。

參考資料:

1.陳勁、戴凌燕、李良德,突破性創新及其識別,科技管理研究,2002.5

2.袁建明,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業發展生命周期特征分析,合肥工業大學學報,2000.12

3.陳小洪、李兆熙、金占明、丁寧寧,聯想發展之路:漸進創新,管理世界,2000

4.“中國改革與發展報告”專家組編,成長的經驗——中國績優大企業案例研究,上海遠東出版社,1999

5.趙玉林等,科技型小企業發展的生命周期及其特點分析,武漢工業大學學報,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