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民主管理思考論文
時間:2022-08-30 09:31:00
導語:企業民主管理思考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開展民主管理工作,是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創新工會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
一、企業民主管理的現狀
推進基層企業民主政治建設,實現和保障基層企業職工的民主政治權利,是全面建設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課題。當前企業職工實現和保障民主政治的特點是: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得到堅持和發展;廠務公開普遍推行;職工董事、職工監事制度初步建立;各項民主管理制度逐步完善;非公有制企業民主管理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
但與此同時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如對民主管理存在模糊認識,認為“職代會制度是計劃經濟的產物,不適應市場經濟”,認為企業是市場競爭的主體和獨立的法人實體,而民主管理則是一個政治概念,企業應該集中精力于生產經營,建立高效的生產指揮和經營機制,而不應該搞民主管理。這些錯誤認識嚴重阻礙了企業民主管理工作的開展。此外,現行的有關企業職工民主管理的法律法規滯后,如《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職工代表大會條例》是1986年頒發的,其基礎是依據《企業法》,其適用范圍以及對職代會的職權內容、組織機構、運行方式等方面的規定已經嚴重落后。而《公司法》對于職工董事、職工監事的有關規定過于原則,缺乏可操作性,而且只限于國有控股公司,造成大量其它公司制企業職工代表難以進入董事會、監事會;有的企業經營者視職工為“打工者”,不重視民主管理,許多職工也感到自己沒有主人翁的地位;非公有制企業民主管理工作開展困難,職工民主政治權利得不到實現和保障,侵犯職工合法權益的情況時有發生。這些問題有的比較嚴重,有的短時間內很難解決。可見,建立健全并不斷完善企業民主管理制度,真正實現職工民主權利依然任重道遠。
二、企業實現民主管理的重要性
擴大基層企業民主,堅持和完善職工代表大會和其他形式的企業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職工的民主權利,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重要基礎,是企業改革發展穩定的重要保證。實行民主管理,落實職工的民主政治權利,關鍵在于各級領導干部的思想觀念和民主意識。各級領導干部要站在“三個代表”的高度,站在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高度,認識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國要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目標,必須依靠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精神,高度重視并充分體現廣大職工的主人翁地位。越來越多的企業經營者認識到,全面實現小康社會不只是一個簡單的經濟指標,企業職工的權益應該得到保護,他們潛在的積極性和智慧才能得到充分發揮。因此,讓職工參與民主管理,最大限度地發揮職工的潛在能力,不但為企業創造財富,還能獲得安定、和諧、興旺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經營者的威信和指揮效率不是降低了而是更高了。
為此,現代企業管理已從“以事為本”發展到“以人為本”;從抓“紀律”擴展到關心人的“行為”;從“管治”發展到“激發能動”;從“家長式”管理發展到“共同參與”管理。現代社會的發展,已不僅僅是物質財富的積累,更重要的是人的全面發展和價值的發揮。企業民主管理的根本就是從企業實際出發,大力推進以人為本的管理,充分尊重職工、相信職工,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主動吸納職工參與到各項管理之中,讓職工在獲得經濟利益的同時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從而實現企業與職工的共同發展。
三、黨政工齊抓共管,工會肩負歷史責任
實行民主管理,涉及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方針、政策和大量群眾工作,需要黨政工齊抓共管,形成合力。以筆者的實踐經驗,從職工群眾角度考慮,企業工會要著力構建多方位、多角度的維權新格局。維護職工民主權利的重點是推進企業建立健全民主管理機制,建立平等協商、集體合同、職代會、職工董事、監事、廠務公開、職工持股會、民主懇談會等多種民主管理形式,并使之成為制度體系。企業工會應當主動與駐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工商聯、企業家協會等單位及司法部門建立聯系,積極主動地宣傳民主管理的性質和重要性,爭取上述部門對這項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民主管理是一項政治性、全面性的工作,工會作為群眾組織,站在廣大職工參與民主管理的主體一方,理應肩負起這項工作的重任,引導和組織職工正確維權,在維權中做到有理、有利、有節。
企業工會要積極爭取黨委對工會履行維權職能和加強職工民主管理工作的重視和支持,在參與企業重大決策中主動進言獻策,把職工群眾的意愿變成規章制度,增強實行民主管理、實現職工民主權利的剛性力度。黨委和行政領導對于民主管理的理解和支持,是企業民主實現的前提條件。
筆者認為,消減股份制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本身的機能障礙,暢通職工參與民主管理的渠道,是推進民主管理的重要途經。法人治理結構是股份制企業中調整和規范所有者、經營者相互責權利關系的一種制度與機制的總和。這種制度安排是一種權利制衡的機制,相對我國傳統企業的“黨政一肩挑”有很多的優勢,但卻難以處理職工與企業、職工與所有者、經營者的權利義務關系。西方一些發達國家探索建立職工董事會、職工委員會、“共決制”等輔助性管理機制,吸收工人參與企業管理,與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互補發揮作用。在我國,探索實現股份制企業的職工民主管理,充分發揮職代會作為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在協調處理職工與企業、職工與所有者、經營者權利義務關系中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削減法人治理結構本身的機能障礙,使職代會與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相互并存,和諧運作,各自依法履行職責,使職代會在企業新體制中發揮新優勢。筆者所在單位在推進民主管理的過程中,多方發揮職工代表的作用,如成立了經濟小組,由紀委、行政領導、工會、管理部門和職工代表參加,專門負責對重大經濟決策把關,并享有一票否決權。經濟小組成立以來,已兩次否決了企業行政的兩個投資動議,受到職工好評,也得到企業行政領導的信任。
四、不斷完善民主管理制度體系,加強立法工作
要使職工參與企業民主管理的機制有效、生動,得到社會上各相關部門確認和支持,應制訂以職代會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方面的法律,使之規范化、法制化。首先應對現行的《全民所有制工會企業職工代表大會條例》進行修訂,使之適用于不同所有制企業。非公有制企業的民主管理應借鑒但不能照搬國有企業職代會形式,可以規定一個適用于不同所有制企業的最低要求。其次,應盡早依據《公司法》制訂現代企業制度下職工參加公司民主管理的有關法律法規,以及指導股份制企業職工參與董事會、監事會工作的有關制度,使企業民主管理有法可依。
五、發揮工會的組織者作用,促進民主管理有序有效
工會是職工參與民主管理的組織者。通過組織職工有序地參與企業民主管理,可以發揮工會作為職工利益代表者和維護者的作用,實現民主管理的效益最大化。
工會的民主管理工作,主要是通過組織職工選出自己的代表,依法與企業就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工資、保險、福利、規章等問題進行協商、簽訂集體合同,監督并實施,充分履行責任共擔、利益共享的原則,使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得到最大調動和發揮。另一方面是積極組織職工參與企業生產經營管理,通過廠務公開、合理化建議、安全生產監督等活動,加強企業管理,避免決策失誤,同時又增強職工的責任感和企業的凝聚力,促進企業的發展。
六、結束語
在現階段,推進現代企業的民主管理是工會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亟待工會干部去迎難而上。因此基層工會要加強自身建設,提高組織和參與民主管理的能力和水平,肩負起這一光榮而繁重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