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質量控制管理探討
時間:2022-01-27 03:14:00
導語:企業質量控制管理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中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市場的外部條件大大改變,經濟的全球化、市場化給施工企業帶來了巨大挑戰,而在施工企業面臨的所有問題中,成本成為關注和研究的焦點,它是企業賴以生存的關鍵,但是施工企業的成本管理卻缺乏合理的成本管理方法。由此引入質量控制成本管理理論來解決施工企業的成本問題,本文汲取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礎上對遺漏之處進行補充,希望可以在上述問題上進行創新,形成一個適合我國施工企業質量控制成本管理模型。
關鍵詞:質量控制;戰略成本;施工企業
1.我國施工企業現狀
1.1我國施工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特點由于建筑產品的固定性、多樣性、施工周期長等特點,決定了施工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具有以下幾個主要特點:(1)施工企業生產的單件性。(2)施工企業生產的流動性。(3)施工企業生產的長期性。(4)施工企業生產受自然氣候影響。
1.2質量成本管理理論應用于我國施工企業的必要性在處于動態競爭環境中,企業開始改變自己原有的節拍,開始追尋著適應市場變幻無窮的步調。那么企業的競爭優勢又在哪里呢?傳統的概念中,規模效益、低價多銷和多樣性生產會給企業帶來必然的銷售良績,但本文認為對于戰略管理和成本的合理結合并非是靜態的固定的,而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外在環境對企業發展的影響也是重大的,這些外在環境包括建設單位(即總承包商)、房地產開發單位、同行競爭者及社會大眾以至鄰近地方的企業,這都是對于施工企業的經營及成本管理有著重大的影響。我國現存的施工企業存在很多問題,如大多實行粗放經營,片面追求規模效益,管理水平停留在較低的層面,加之國家實行新政策的不利且自身行業的分散性使幾乎所有施工企業瀕臨破長。
如何能將過去國內外學者研究的質量控制戰略成本理論應用于我國施工企業并解決施工企業的現存問題是本文的重點創新所在。這種新型戰略成本管理比傳統成本管理更能適合于現代施工企業的需要。
運用質量控制成本管理后的施工企業不但在逆境中生存,把短期目標轉為長期目標,更能成功把成本管理好及提高利潤。
2.全面質量控制成本管理
質量控制就是確保產品的質量能滿足顧客、法律法規等方面所提出的質量要求(如適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等)。建筑工程是直接涉及到以后顧客生命安全的產品。所以質量控制的范圍涉及產品質量形成全過程的各個環節。全面質量管理是-個組織以質量為中心,以全員參與為基礎,目的在于通過讓顧客滿意和本組織所有成員及社會受益而達到長期成功的管理途徑。為保證建筑施工項目滿足質量要求,就必須對建筑工程的全過程實施有效的質量管理。這正滿足了建筑施工項目的要求,對于施工工程的全面質量管理應可以定義為:把有關建筑企業的行政管理、生產管理、成本管理、技術管理和統計方法密切結合起來,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質量體系,對生產全過程進行控制,從而施工建成適用、經濟、可靠、安全的工程。
2.1質量成本的計量
質量成本的計量分為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其中隱性成本都是外部質量成本,由于在企業的會計記錄中無法直接獲取,因此必須予以估計。而顯性成本是只可以直接從會計記錄中獲取數據的成本。我們所說的質量成本計量的重點主要在于隱性質量成本的計量。隱性質量成本目前較可行的估計方法主要有乘數法、市場調查法、塔古奇損失函數法、綜合評分法等。[1]乘數法就是將會計賬面體現的全部質量成本乘K得出企業的隱性質量成本,K是一個估算的數值,是一個經驗值,不同的企業和行業會相差很打,我們施工企業由于企業與企業之間核算與規模差別很大所以K的變動幅度也很大。塔古奇損失函數法則是假定任意質量特性相對目標值的偏離都會導致隱性質量成本,隱性質量成本以偏離值的平方倍數增加。綜合評分法是在考慮了隱性質量成本各因素的基礎上建立的一種綜合計量方法,該法利用企業得分的多少間接計算企業因產品質量問題而發生的隱形質量成本。與其他方法相比該法的計算步驟相對較多,但利用excel電子表格則可以充分解決這一問提。
該方法的計算步驟如下:
一、確定隱性質量成本的驅動因素。
二、確定各因素影響的權重。
三、計算企業各驅動因素的分值及總分值。先進行標準化處理,再將標準化的結果分值化,然后計算單項指標得分,將各因素的權重乘以上一步分值化的結果即可得出各因素的分值,最后將所有因素的分值加總,得到反映企業隱形成本高低的總分值K,該分值越高,表示企業隱形質量成本越大。四、選取企業所在行業最優企業作為參照企業并計算其總分值。五、建立計算公式,計算隱性質量成本。除此以外,全面質量成本管理還要注意人(Man)、材料(Material)、機械(Machine)、方法(Method)、環境(Environment),簡稱4MIE質量因素。
2.2全面質量成本管理的控制程序施工階段質量控制職能主要是:事前控制,在正式施工活動開始之前進行的質量控制;事中控制.在施工過程中進行的質量控制:事后控制,指對施工過的事件進行控制。其中,施工階段根據設計圖紙的要求進行實施,形成過程實體。其質量要求與前幾個階段的質量要求是不同的。如果說可行性研究階段解決"能否做、做什么"的問題,設計階段是解決"如何做"的問題,而施工階段則要解決的是"做出來、做好"的問題。
前幾個階段都與決策有關,施工階段則是生產實踐,是生產和操作的質量問題。質量控制工作量最大的階段就是施工階段。所有與建設活動有關的單位都要在此時參與質量形成的活動。所以施工階段的質量控制是工程項目質量控制的重點,也是最重要的階段。質量控制系統的組織模式,劃分系統人員的工作職責,確定質量控制系統的檢驗工作程序,均屬于制定預防措施的范疇。為了使質量控制系統能夠有條不紊底運轉,每當一個分部分項或單位工程完工后,承包商應請業主或監理工程師對分部分項或單位工程進行質量檢驗。這種檢驗也許是正規合乎國家有關規定;并且承包商向業主或監理工程師提出質量檢驗申請,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送給業主或監理工程師,業主或監理工程師必須及時轉達有關信息。在進行協調工作時,要避免影響承包商的工作進度及隨之而來的索賠。在施工階段期間,要善于運用質量控制體系對工程項目的各項進程的每一個環節進行控制,這包括不斷的評價、驗證及糾偏,是一種動態的跟蹤控制。這也是施工項目現場質量監控的基本任務。
3.質量成本控制的注意事項
質量成本控制是從過去的事后檢驗。"把關"為主,轉變為以預防、改進為主;從"管結果"轉變為"管因素",即提出影響質量的各種因素.抓住主要矛盾,發動各部門全員參加,運用科學管理方法和程序。使生產經營所有活動均處于受控制狀態之中:在工作中將過去的以分工為主轉變為以協調為主,使企業聯系成為一個緊密的有機整體。質量成本控制的特點很大一部分集中到全面身上,也就是全面的、全過程的、全員參加的質量管理以及質量管理所采用的方法是科學的,多種多樣的。由于質量成本控制對全面質量和全過程進行的質量管理。所以質量控制不僅是質量管理部門或質量檢驗部門的事,不僅是設計、生產、供應、銷售、服務過程中有關人員的事,而且也是企業中各個部門所有人員的事。質量成本控制要求企業全體人員都來參加,并在各自有關的工作中參與質量管理工作。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對建筑質量、服務質量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影響產品質量的因素也越來越復雜,生產出高質量產品,提供優質服務,光靠單一的管理方法是不行的。必須根據不同情況,區別不同的影響因素。采用專業技術、管理技術、思想教育等各種方法和措施,按客觀規律辦事,進行科學的管理,綜合治理,才能取得實效,真正做好全面質量管理工作。
參考文獻:
[1]魏建平;常文娟.質量成本的計量及其控制.業務技術;2007.8
- 上一篇:闡述當前我國農村宅基地管理狀態
- 下一篇:電氣節能在民用建筑中的作用探討
精品范文
10企業市場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