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掌握企業章程的雙重屬性

時間:2022-04-14 09:44:00

導語:小議掌握企業章程的雙重屬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掌握企業章程的雙重屬性

公司章程是關于公司的組織結構、內部關系和開展公司業務活動的基本規則和依據,設立公司必須依法制定公司章程。弄清楚公司章程的性質,對公司的運作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公司章程的性質究竟為何?法學界的觀點不一。在我國,無論是理論界還是實務界,都采納了德、法、日等大陸法系國家的通說—自治法說,認為公司章程是公司的自治性規則或者規范。

我國是大陸法系國家,民商事立法包括公司法的立法主要是借鑒德、法、日等大陸法系國家的立法和學說,但這并不排除我國也同時注意吸納以美國、英國為代表的英美法系國家相關立法和學說的精髓,同時又要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有所創新,這是由我國五千年源遠流長的文化法律傳統和特殊的政治經濟制度與國情所決定的。事實上,近些年來,我國的《合同法》、《公司法》等相關法律在承襲大陸法系國家的傳統的基礎上,也吸納了英美法系國家的預期違約、隱名與獨立董事等思想和制度,起到了很好的立法與司法效果。

任何復雜事物的性質都不可能是單一的或者純粹的,尤其在法律領域就更是如此。就我國公司法上的公司章程的性質而言,結合兩大法系關于公司章程的立法與學說以及我國《公司法》的相關規定,筆者認為,公司章程的性質具有混合性,即它既具有自治規范的性質,又具有契約即合同的性質,只不過其團體自治規范性占據主導地位或者更為突出罷了。

這里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本文所提到的“契約”、“合同”以及“協議”基本同義,三者一般無區分的必要。在我國(我國臺灣地區除外)的立法與司法中,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已經用“合同”和“協議”取代了“契約”這個術語,但在學術研究中,有時也使用“契約”一詞。

筆者認為,我國公司章程具有混合性的理由如下:

首先,我國是大陸法系國家,民商事立法自清末以來一直師承德、法、日等國,因此,我國關于公司章程的性質的學說以及立法借鑒、參照和沿襲大陸法系國家是順理成章的,而大陸法系國家的通說認為公司章程具有自治法規性。

其次,從我國《公司法》的相關規定看,公司章程也主要具有團體內部自治規范即規則的性質。例如,今年10月27日經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修訂通過的《公司法》在第25條和第82條分別對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責任公司章程的主要內容做了規定。其中,《公司法》對公司名稱和住所、經營范圍、注冊資本、設立方式、公司的機構及其產生辦法以及各機構的職權和議事規則、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公司的通知與公告方法以及公司的解散事由與清算辦法等事項的規定都集中地體現了公司章程作為公司這種企業組織內部的規范本公司的組織與活動的基本文件的自治規范性。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本文所采用的“自治法”與“自治規范”、“自治規則”含義相同,但比較而言,筆者認為用“自治規范”或“自治規則”來揭示公司章程的基本性質更為妥當,畢竟公司章程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法”,而只是公司這種商主體內部的關于公司組織與活動的基本規范或者規則。公司章程的自治規范性是公司章程的主要屬性,其一方面體現于每個公司都可以自己(通過發起人制定)依法自主決定公司章程的具體內容,公司不同則章程亦有所不同;另一方面,公司章程的自治規范性主要體現為在公司內部的約束力,即對公司、股東和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具有約束力。

再次,公司章程盡管以自治規范性為其基本性質,但同時也具有契約性即合同性。這是因為:第一,合同是一種共同行為,合意是其根本特征。而公司章程是由發起人制定(即訂立)的體現全體發起人乃至全體股東的共同意思。就有限責任公司而言,章程要由全體發起人協商一致共同制定;就股份有限公司而言,章程也要由全體發起人協商一致共同制定,采取募集設立的還要由出席公司創立大會的持股人所持表決權的過半數通過。由全體發起人協商一致共同制定并生效的公司章程是全體發起人的合意,在性質上有合同性當無異議;而由全體發起人協商一致共同制定但需要由出席公司創立大會的全體持股人所持表決權的過半數通過方有可能生效的公司章程是否同樣具有合同性呢?筆者認為,它仍具有合同性,只不過它并非直觀的表現為全體持股人的形式上的完全合意,而是表現為全體持股人的“擬制的合意”。因為所有投資于該公司的持股人在投資之時都依法接受這樣一個默示條款,即不管其對公司章程是投反對、贊成或者棄權票,一旦公司章程經出席公司創立大會的持股人所持表決權的過半數通過并最終生效,則該章程應當視為所有持股人共同的意思表示,它對所有持股人即股東具有普遍的約束力。第二,由于我國《公司法》并沒有規定訂立發起人協議是有限責任公司設立的必經程序。換言之,發起人協議并不是《公司法》規定的有限責任公司必須具備的法律文件,而公司章程則是必備的有限責任公司設立時需要提交審查的法律文件。因此,有限責任公司章程通常要包括發起人協議的主要內容或者若干重要內容。對于股份有限公司,修改前的《公司法》同樣沒有將發起人協議作為必備的法律文件加以規定,但修改后的《公司法》已經明確規定:“發起人應當簽訂發起人協議,明確各自在公司設立中的權利和義務”。并且,修改后的《公司法》還規定,公司章程應當載明:“發起人的姓名或者名稱、認購的股份數、出資方式和出資時間”,上述內容顯然也是發起人協議中應當規定的內容。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國公司法上的公司章程是將它本來應當具有的自治規范性和合同性雜糅在一起,因此必然具有混合的性質。例如公司章程關于股東(發起人)的出資方式、出資數額和繳納出資的期限及其違反出資義務的責任的規定等都具有明顯的合同性。另外,公司章程關于股東權利義務的規定以及關于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權利、義務和責任的規定究其實質也是基于不同主體之間達成的合意,同樣具有合同性。第三,從我國《公司法》的相關規定看,我國在立法上也肯認了公司章程的合同性。依照《公司法》的規定,股東應當按期足額繳納公司章程中規定的各自所認繳的出資額。股東不按公司章程的規定繳納出資的,除應當向公司足額繳納外,還應當向已按期足額繳納出資的股東承擔違約責任?!豆痉ā返?8條所指的“違約”,顯系指違反公司章程而言。如果公司章程沒有契約即合同的性質,何談承擔“違約責任”呢?當然,如果股東(發起人)依照章程的規定要在公司成立后的一定期限內履行出資義務,則股東(發起人)違反出資義務就要向公司而不是向其他守約股東承擔違約責任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公司章程具有一定的合同性并非意味著它就是一個純粹的商事合同。由于公司章程主要是規范公司的組織關系和活動的規范性文件,并且它所規范的不僅包括股東(發起人)與股東(發起人)之間的關系(合同關系),而且規范股東與公司以及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與公司之間的關系。所以,公司章程基本性質應為公司的自治性規范,同時又呈現出一定的合同性。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我國公司法上的公司章程的性質具有混合性的特點,即它主要體現為公司這種企業組織的內部自治性規范,是規范公司組織與活動的基本法律文件。另外,由于它是由全體發起人制定并體現了全體持股人的共同意思,是全體持股人的“合意”或者“擬制的合意”,再兼以通常要包括發起人協議的若干重要內容,這就使得公司章程必然具有一定的契約即合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