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經濟性的初探

時間:2022-07-10 03:08:48

導語:企業管理經濟性的初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管理經濟性的初探

根本問題的解決,最重要的是對行業的認識和感知,是經營理念、遠見和為此進行的充分準備,管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業務發展迅速、經營業績良好的企業,在管理上并不一定就是業界領先者。明確了經營和管理的區別,也明確了管理的效用范圍。但并不是說企業管理不重要。相反,管理在提升企業經營業績方面非常重要:因為激烈的競爭使得在絕大部分行業中只有管理水平高的企業才可能取得優異業績。在研究某一組織的個案時,往往是管理上的差別造成了行業中不同的經營業績。在德魯克的理解中,有史以來最有效的管理組織是宗教結構和美國的田納西河流域管理局。前者從最高領導人到普通教徒的決策層次只有四級,在傳達上層教義、向上溝通和及時響應變化的時候效果最佳。后者是唯一一個在預算范圍內達到預期治理效果的公共機構。我們不一定對這兩個組織完全了解,但我們的確沒有看到有別的什么組織能在長期的操作上達到高效并有成就。而這兩個機構正是因其管理體系而效果卓著。用約束理論的觀點來看,管理確實成了大部分行業中經營業績差別的最關鍵因素。也正是這種現象,很多人認為管理甚至成為組織生存與發展的基礎,于是就有在管理上的巨大投入。可現實中我們又看到大量的例子:企業投巨資上管理系統、引進職業管理人員,但從效果上看并不好,有的企業甚至因此而一蹶不振。怎樣解釋這種管理黑洞現象呢?管理作為一種提高企業經營業績的手段,其本身必然要帶來成本。關鍵是提高的業績與增加的成本相比有多大的凈收益。我們把資產折舊、原材料費用、財務費用、人工費用、管理費用等隨定單一起作為投入,把經營收入作為產出,來計算企業經營的凈收益,再對比作為協調因素的某項管理投入所帶來的凈收益。企業在不使用某項管理手段的時候的凈收益為其基準凈收益。引入某項管理后的凈收益與基準凈收益相比就可以看出此項管理引入的價值大小。這個計算本身非常簡單,引入管理產生的附加成本也相對容易估算,可致命的是如何在前期就準確找到引入管理后確實能達到的總產出。基準凈收益=經營收入-資產折舊-原材料費用-財務費用-人工費用-管理費用凈收益=經營收入-資產折舊-原材料費用-財務費用-人工費用-管理費用表示引入所考察的管理手段所帶來的相應項目的新數值不少企業就是在這個總產出上失去了判斷力而不知其利害,到頭來掉進了管理黑洞。所有這些投入能否產生預期的收益關鍵是管理因素能否與企業的業務緊密結合并支持業務運營,在設計業務運營過程中符合嚴密的邏輯,產生自然的結果。這需要對企業業務和管理兩個層面有深刻的理解和相互融合。

一般意義上來講,業務人員對業務運營的理解要比管理專家要深刻一些,管理專家在系統運用管理工具分析評價企業個案時的客觀性要多一些。兩者的協同應該是提升企業業績的解決辦法。現在有很多企業借助管理專家的力量來促進內部管理,以提升經營業績,但部分企業也正是在管理專家的幫助下掉進了管理黑洞。出現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管理對企業個案的業務不夠深入,或者說,沒有那種管理服務于業務并以業績提升為終極目標的思想和有效的解決方案,業務人員與管理專家甚至沒有就業務提升的管理工具操作化達成共識。對企業高層人員來說,首先要堅守運營第一的觀念,關注能為企業帶來真實收益的工作,管理只有在對自己有用的時候才是合適的,管理本身不是目的。其次要對管理的事實服務關系和市場有盡量客觀的了解,明確自己需要解決的問題以及要達到的目標。在管理工具準備和實施過程中,還要積極參與其中,并對管理改進過程進行階段審核,及時對出現的偏差進行矯正。只有這樣,才可能通過管理水平的提高促進經營業績的提升,達到預期的效果,或者至少可以說,在管理的引入上是劃算的。當陪同歐洲的一名教授對中國國內某產業進行實地調研時,我告訴他現在在中國管理非常受推崇。他說他看出來了,他所經過的機場內,管理書籍占了相當大的比例,但僅有管理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事實上很多企業最根本問題的解決受限于產業發展的程度以及企業在產業鏈中的作用,這些因素限定了企業的經營空間。我們對管理的選也只能是在外部環境的限制范圍內找到適用自己的管理工具,并通過管理活動提升運營業績,才能使企業強壯并有所發展。

本文作者:范罡工作單位:茂名石化實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