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監管論文:當代國企資產監管的思索
時間:2022-01-25 11:22:24
導語:資產監管論文:當代國企資產監管的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文作者:周曉蕊工作單位:河北省國有資本運作研究策劃中心
縣級國資監管機構的工作情況。由于各縣(市、區)國有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國資監管機構設置上不盡一致,各市所轄縣級國資監管部門的職責履行情況參差不齊。大多數縣級國資監管機構主要開展了基礎性和技術性的工作:一是制定監管制度,奠定監管基礎。各縣(市、區)根據《企業國有資產法》和《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規定,結合縣級實際,制定了相應的規定和辦法,使縣級國資監管不斷走向程序化和規范化。二是普遍開展了國資監管的基礎性工作。主要是進行產權登記、年度檢查,審核匯總企業會計報表和年度財務決算;審核、監督企業國有資產產權劃轉和轉讓交易,組織開展國有資產權屬界定、清產核資、資產評估等。
縣級經營性國有資產監管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1.特別是經過前幾年的大力度改制,目前相當一部分縣級國有企業處于經營效益不佳、歇業停業、瀕臨破產等非正常經營狀態。這就造成企業國有資產家底不清,國資基礎管理松懈,給國資監管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2.國有資產多頭管理、職能交叉問題突出。從全省看,縣級經營性國有資產一般由多個部門分割行使出資人職能,資產、人和事沒有實行集中統一監管,絕大多數分散在縣財政局、發改局等行業主管部門,而這些行業主管部門在不同程度地參與企業經營管理、投資決策等經營活動,但都難以對國有資產終極負責,形不成國資監管的體制優勢。3.國資監管機構和出資人職責尚未完全到位。除少數縣區設有相對獨立的國資監管機構外,大多數縣區都設在財政局等不同的部門。且多數國資監管部門主要從事產權登記、審核匯總報表和年度財務決算以及審核國有資產轉讓交易等事宜,未按國資監管法規的有關規定建立起明確的管資產與管人、管事相統一的出資人制度和經營業績考核體系,加之一些縣級國資監管隊伍素質弱,專業水平低,缺乏必備的監管本領,因而不能真正承擔起通過監管促使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責任。4.國資監管機構重監管、輕發展傾向嚴重。國資監管機構的重要職責是實現管資產與管人、管事相結合,確保國有資產不流失,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但在執行過程中,受舊體制的影響,絕大多數國資監管機構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單純實施國有資產的監管上,而對企業經濟運行、戰略規劃等涉及國資發展的問題研究不夠、指導不足。
進一步加強縣級國資監管工作的建議
1.規范縣級國資監管機構設置。可根據各地縣級國有經濟發展現狀和國資監管現狀區別對待:對縣級市、實力較強的縣和各類園區,可借鑒其他先進省市的做法單獨設立國資機構;其他縣(市、區)可在財政局內設立正科級國資監管機構,由縣(市、區)黨委、政府賦予其出資人代表職責,建立起監管和業績考核以及責任追究等制度,確保國資監管到位。2.理順市縣兩級國資監管機構的關系。認真貫徹國務院國資委2011年頒發的《地方國有資產監管工作指導監督辦法》(國務院國資委令第25號),進一步理順和加強市對縣的國資監管工作關系,加快完善監管體制,使縣域經營性國有資產得到有效監管。各設區市國資委要切實履行對縣級承擔經營性國有資產監管職責的機構進行指導監督的執法主體職責,通過召開會議、組織培訓、健全監管制度、執行統一的監管政策,確保縣級經營性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3.理順國資監管部門與其他行業主管部門的關系。各縣級黨委、政府應站在理順國資管理體制、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高度,堅定不移地支持當地國資監管機構切實履行出資人職責,實行管資產與管人、管事相結合,其他行業主管部門只負責行業管理。國資監管機構要主動加強與其他部門的銜接溝通,使國資監管工作得以順利進行。4.立足發展,做大做強縣域經濟。要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目標,就必須狠抓國有企業的發展。一是在觀念上,要打破就監管抓監管的傳統工作方式,把加強監管與促進發展結合起來,要主動為企業想辦法、解難題。二是在行動上,要深層次地研究和解決企業發展問題,引導和促進企業加強國有資產的整合利用,加大實施走出去發展戰略,進一步優化配置國有資源。同時加大企業與政府部門的協調力度,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 上一篇:公司監管論文:當代上市公司財務監管簡述
- 下一篇:小議環境監管的關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