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企業做好食品安全監管方法

時間:2022-04-25 10:03:06

導語:食品企業做好食品安全監管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食品企業做好食品安全監管方法

摘要:我們人類社會最重要的消費品是食品,由于食品安全對公民的身體健康、社會的穩定和諧有著重要影響,所以國家對食品的安全意識也就極其重視。目前,我國經濟水平不斷地發展和提升,隨之食品安全問題也越來越多的浮現于社會表面,給社會的發展帶來很大影響。本篇論文對食品企業在食品安全監管方面的問題做出了一些有關探討,并對食品企業如何進行食品安全監管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企業;食品安全;監管;方法

隨著當今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也出現了較多的食品安全問題。長期以來,我國有關部門為保障食品安全做出很多管理措施,逐漸形成了以法律法規、技術水平為主的食品安全體系,但是有些食品企業仍然存在著食品安全問題,且不能有效地進行處理和解決。所以,為了使公民健康和社會發展有所保障,食品企業務必要加強對食品的安全監管工作,并對食品安全監管出現的漏洞進行深入探究,尋找解決食品安全監管問題的策略和方法。

1監管食品安全存在的問題

1.1食品信息得不到及時更新導致監管力度較弱。目前,越來越多的法律條文對政府部門和食品企業做出相關規定,要求兩者要相互協作,共同做好食品安全監管的工作,但是很多職能部門由于監管力度不足,導致相關的食品安全信息得不到公開,更新時間較長,使相關人員不能及時了解食品的現狀。另外,以多人合力監管的方式對食品各階段進行監督,使監管方向較為分散,各部門之間不能很好的進行配合和溝通,在信息對接方面可能會出現信息遺漏等現象。各監管部門之間在出現食品安全事故中,不能嚴格實行權力,使食品監管工作得不到好的監督效果[1]。1.2檢測食品安全技術落后導致不能形成完善的安全體系。食品安全檢測直接影響著食品的安全和質量,是將食品在生產加工、銷售等過程進行自我管控的一種檢測方式。現如今,部分的食品企業在食品檢測方面具有不完整性,出現檢測過程重復和信息不流動的情況,這樣很容易造成各部門間因檢測結果不同而形成矛盾,使檢測體系不具有權威性、統一性。其次,食品安全標準也尚未完善,食品企業的各生產源頭、各生產經營之間未能建立優良的質量規范系統,其安全標準得不到保障,與此同時,國家標準和各地方的標準也存在問題,不能使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順利的進行下去。1.3食品安全的信用體系還需加強,經營管理人員素質低下。為了滿足食品市場的需求,經營者要與相關部門之間的工作進行協調配合,加強各級行業協會與經營者的責任意識,朝著共同的目標共同協作,維護食品市場的正常運行秩序,確保食品安全有保障。但是,目前二者合力協作的體系還不健全,不能取得很好的監管效果。與此同時,關于我國的食品安全信用體系的懲戒機制還不夠完善,不能對失信行為實行強有力的懲戒措施,導致了出現很多的生產經營者因追求企業利益而缺乏食品安全意識,忽略了對食品安全的質量掌控問題。其次,部分的經營管理人員的素質較低,對企業缺少誠信意識,對于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缺少積極性,很難要求其實現質量的承諾,對實現食品安全的保障有很大的阻礙。

2食品安全監管的重要意義

2.1保障了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加強了經濟效益的提高。食品企業在生產和流通環節有著復雜的過程,如若忽視監管食品的安全力度,按照食品衛生的有關要求進行實施,就會使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從而危害到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所以必須落實對食品安全的監管工作,才能有效防止發生食物中毒的現象,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其次,有效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還可以減少生產食品中的浪費情況,在短時間內生產出高質量食品,達到降時提效的效果,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2]。2.2確保食品安全以維護社會治安。食品安全問題與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息息相關。隨著當今食品技術的快速發展,食品安全事故也不斷的上演著,不僅對生產企業和社會形象有所影響,更是擾亂了社會的治安。監管食品安全是食品企業為保障食品產業正常發展應盡的社會責任,對人民的健康發展、穩定社會治安有著重要影響。對食品安全實行強有效的改革措施,可以使食品企業在經濟市場中正常運轉,使食品企業有效提高其監管能力,使產業的經濟效益得以提高,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3對食品安全進行監管的具體方法

3.1完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以加強對食品安全的管理。企業要構建一套健全的食品安全的管理體系,對管理階層實施分級管理,對食品安全工作人員進行分組分工的作業方式,采用科學、有效的領導和決策。另外,企業要根據國家規定的控制標準做出強有力的執行措施,做出與企業情況相符的評估等程序。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使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落實到位,進而推動企業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順利實施。例如,某市工商局成立了監管領導小組,并把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納入到行政管理目標中,年初的時候與各室、經管分局簽訂相關責任書,又將監管任務分解細化給各巡察組,并且開展了對監管常規知識的培訓工作,正真做到了層層落實監管工作。通過完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提高了執法人員的自身素質,還促進了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落實情況。3.2對食品的檢驗檢測進行深入研究,加大檢測應用的投入。食品企業要對食品生產源頭到流入銷售的過程進行檢測工作。為了使食品衛生安全得以保障,我國對食品安全檢測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對其檢測形式也更加的注重科技化、速度化和信息共享化。所以,加強對食品檢測手段的研究,提高儲備型人才的投入、增設專業化的檢測部門,為提高食品檢測技術水平發揮著重要作用。例如,2012年1月,國家發改委和工業信息化部聯合關于食品相關規劃,要求逐步實現檢測設備國產化,增加企業原料檢驗、產品出場檢測等先進檢測設備的設置,以提高對食品檢測的水平。3.3制定合理的預警機制以構建可行的風險評估平臺。相關監察者對食品中含有的有害配方、食品毒性程度和食用風險做出相應的判斷,這一過程被叫做食品風險性評估,此環節對食品的安全性調研和監管有著重要的影響。以往的食品安全機制缺乏相關的技術手段,使食品企業經營者不能對食品的安全隱患做出及時有效的預防[3]。如今,食品企業可以效仿國際上高技術食品預警機制的成功經驗,對我國出現的食品安全問題進行有效解決,形成對信息收集、評估和預警為主要工作內容的預警機制,檢測食品的安全和異常狀況,要求相關檢測人員對食品安全信息等進行科學地判斷,并分析出正確的應對方案和解決措施,使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有效開展。例如,在2008年的乳制品“三聚氰胺”的事件報道出來后,監管人員在系統中輸入問題奶粉的生產批號等信息,就會對問題奶粉的生產廠家和分布情況有所了解,系統上就會給出其省市的廠家和產品數量等相關信息,監管部門就會根據這些數據信息進行監督檢測,并進行有效的預防。通過食品的風險預警可以讓相關管理人員在第一時間了解到食品信息,并開展高效的監管工作。

4結束語

綜上所述,食品安全問題與人民的健康和社會發展息息相關。食品產業能否做大做強和消費者的需求有直接聯系,同時消費者的需求也取決于食品是否安全健康。一直以來,食品安全問題都與企業經濟效益緊密相連,食品企業只有把自身的監管工作與相關檢測體系和預警機制相結合并正真落實下去,才能促進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社會的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玲.加強食品質量與安全控制的措施[J].食品安全導刊,2018(9).

[2]楊雪.中國食品安全監管問題研究[J].吉林財經大學,2016.

[3]雷勛平,邱廣華.基于整體性治理理論的食品質量安全監管對策研究[J].雞西大學學報,2016,16(05):73-76.

作者:鄭晗昕 單位:福建省計量科學研究院閩南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