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科技創新動力機制建設論文

時間:2022-06-03 09:48:02

導語:企業科技創新動力機制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科技創新動力機制建設論文

1江蘇省企業科技創新的現狀

1.1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不斷強化

一是企業在科研經費的投入上占主體地位。根據2014年11月公布的《2013年江蘇省科技進步統計監測結果與科技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13年,全省科研機構、大學、企業和其他單位的研究與發展活動經費支出達1450億元,同比增長12.58%。其中,工業企業科技創新與研發經費投入1239.57億元,占總投入的85.48%。二是企業在科研機構的建設和科技人才的投入中占主導地位。截至2013年底,全省共有各類科技機構19335個,擁有研究與試驗發展人員37.67萬人,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技術研發機構17996個,占機構總數的93.07%;企業擁有研究與試驗發展人員33.22萬人,占從業人員總數的88.18%。

1.2企業創新意識不斷增強

一是企業的科技創新活動的開展日益頻繁。最近5年,全省各地有關于各類型企業科技創新活動的交流座談活動不斷增加,江蘇省政府更是連續幾年組織江蘇省中小型企業科技成果展。二是企業的技術創新占主導。據調查,超過60%的企業正在或者準備投入資源用于提升企業生產技術的科技活動中。三是專利保護意識不斷提高。隨著企業參與國際貿易活動日益頻繁,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意識到專利保護的重要性。現在有很多企業已經擁有幾百項專利,正逐漸在市場競爭中占據主動。四是注重人才引進。目前江蘇省各型企業中的科技人才已經占社會人才總數的90%以上,越來越多的高素質人才加入到了企業中,為企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五是注重品牌的培育。現在眾多企業開始培育自己的品牌,并加強品牌的保護工作,以便使自己更好地參與國際競爭,并逐漸開拓自己的市場,提升品牌知名度。

1.3企業創新環境不斷改善

最近5年,江蘇省各級政府都在大力推進科教興省戰略規劃,從財政資金支持、稅收優惠、人才培養等多方面著手,積極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科技創新氛圍,建立能推動企業科技創新發展的新環境。在城市創新環境問題上,60%以上的受調查企業對“十二五”發展規劃、政府相關政策的支持以及計算機網絡普及程度等都給予了較高評價;超半數的受調查企業對本地人才市場培育程度、城市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條件、網上人才市場發展程度等環境因素都給予了積極肯定。

1.4企業創新發展成果豐碩

2014年江蘇省區域創新能力連續六年排名全國第一。其中全省企業共申請專利26.1萬件。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較快,2014年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57277.2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0.36%;完成出貨值13232.9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44%。其中電子通信設備制造、新材料制造和智能裝備制造占總產值的60%以上。全省按國家新標準認定高新技術企業累計達7703家。2014年認定省級高新技術產品10277項,國家重點新產品151項。已建國家級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133個,科學技術和企業科技創新能力持續增強。

1.5民營科技企業正成為江蘇省企業科技創新的生力軍

隨著企業注冊資本限制的放開,越來越多的人陸續成立了自己的企業。在全省企業經濟發展中,民營科技企業已成為最具創新活力、最具創業精神、最具創優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作出了重要貢獻,這也使得民營科技企業成為經濟發展中的新亮點。根據江蘇省2012年度民營科技企業統計快報數據分析,江蘇省民營科技企業發展呈現了以下特點。一是企業數量持續增長。截至2012年底,全省民營科技企業達53687家,同比增長45.4%,其中蘇錫常地區民營企業發展迅速。二是企業經濟效益不斷提升。截至2012年底,全省民營科技企業全年實現總收入35883.8億元、凈利潤達2588.2億元,為歷年最高。三是高素質人才的積極參與。借助靈活的運行機制和更加良好的發展環境,民營科技企業正不斷吸引著大量創新人才的加入,尤其是眾多高素質人才的引進使得民營科技企業科技創新人才儲備不斷增加。目前全省民營科技企業博士和碩士從業人員達1.1萬人和7.4萬人,并呈現高速增長的態勢,江蘇省民營科技企業在企業科技創新活動中正肩負著重要的任務。

2江蘇省企業科技創新的主要問題

2.1大部分企業缺乏真正有競爭性的核心技術

盡管我省企業出現了如富瑞特裝、常柴股份、江南電纜等自主創新的典型企業,但是絕大多數企業在核心技術方面主要還是依靠從國外引進為主,擁有核心技術的企業還不足1%,有近八成的企業沒有申請專利。在技術含量較高的航空制造、軟件開發和集成電路等領域,許多關鍵技術仍然被國外企業所掌握。這使得一些企業,尤其是剛成立的中小企業在發展初期,必須投入大量的資金用于買斷或者支付國外公司的專利,甚至有些只能成為科技企業的代工廠,從事低利潤、高成本的簡單加工,難以進行科技創新等科研活動。

2.2大部分企業研發投入仍然相對不足

從國際企業發展的角度來看,一個企業研發資金的投入一般不低于銷售收入的5%。但是根據江蘇省自主創新企業統計數據(2012),約20%的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例不足2%,僅39%的企業這一比例超過了5%。所以從整體來看我省企業科技創新的發展還低于國際水平。一方面,眾多的中小企業與大企業相比,缺少吸引優秀人才的條件。在企業性質、文化、科研技術條件、企業科技創新環境以及對個人發展前途等方面,多數企業不具備優勢。所以很難吸引有創新能力的人才。所以更多的只能依靠企業的技工,長期依靠僅有的一些人才自我摸索和實踐。另一方面,許多企業由于資金規模有限,僅有的一些資金難以引進先進的設備。裝備水平不高阻礙了企業對新技術的引進和吸收,限制了企業的二次創新。

2.3企業融資渠道少,內部管理不完善

伴隨著新一輪企業對外擴張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要求,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從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入手,規劃企業科技創新發展的藍圖。但是,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企業科技創新仍然存在著諸多限制。第一,融資難融資貴。由于部分企業規模較小,經營穩定性差,信用等級低和可用于抵押給銀行的資產不足,這使得商業銀行不愿意對這些企業發放貸款,這樣就導致了企業不能從銀行獲取資金來用于自身發展。第二,管理思想和手段落后。許多企業規模已經擴大,人員已經增多,但是,在管理方式上仍然保留著創業時的方法,尤其是民營企業,許多重要的崗位大多被家族成員所占據,雖然從處理業務的角度依靠自己人較為可靠,但是從創新發展的角度,家族成員的專業素質和能力并不一定跟上企業的發展要求,直接成為企業發展的絆腳石。

3增強企業科技創新動力機制建設思路

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是一個系統工程。為了提升企業的科技創新效率,需要建立一系列的科技創新動力機制來為企業科技創新活動提供保障。

3.1激勵機制

激勵機制包括企業內部激勵與外部政府激勵。企業技術創新的主體是企業員工。為了充分調動員工開展創新活動的積極性,企業一方面要為員工提供展示自己技能的舞臺,另一方面,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激勵機制,對員工開展自主科技創新活動進行物質和精神上的獎勵,使員工在為企業創造價值的同時實現個人價值。與此同時,政府也應積極準備,通過出臺各項扶持政策和搭建一系列創新活動平臺,為企業科研提供包括人才、資金、項目等在內的社會資源,推動企業科技創新的順利進行。

3.2催化機制

隨著我國的科技創新水平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單位甚至個人都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成果。我們現在專利申請量和商標申請量已經是世界第一。但是,如何將這些科技成果、專利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是當前的首要任務。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辦法之一就是知識產權的市場化。通過明確科技成果產權人、利益分配等關鍵因素,使這些科技成果和專利能夠為企業所用,并為社會創造價值。

3.3供給機制

企業的科技創新需要人力資本、技術資本、金融資本等眾多要素的支撐。其中,人力資本最具主動性和創造性的。高素質、高水平人才的積累是企業創新發展的不竭動力。同時,應積極引導企業有效地引進和改造企業的生產技術,不斷增加自身的技術資本的積累,提高企業的生產能力。此外,發揮金融創新對技術創新的助推作用,培育壯大創業投資和資本市場,提高信貸支持創新的靈活性和便利性,形成各類金融工具協同支持創新發展的局面。

3.4競存機制

市場經濟,強者生存。隨著企業競爭壓力越來越大,企業如果不參與科技創新,不獲取新的技術創新,就很難在這個市場上生存下來。當然,有競爭就會有合作,企業在自身的科技創新之中也需要與自己的競爭對手,與有供需關系的上下游企業、科研機構、高等科研高校等開展不同方式的合作,進行合作創新。在合作中取長補短,提高創新能力。

3.5需求機制

不斷提供滿足市場需求的產品是企業生存的根本。隨著經濟和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消費者的需求越來越高,企業為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就必須不斷加大科技創新的投入力度。與此同時,企業對技術自身的需求也會越來越旺盛。一方面,企業為獲得規模效益,就會增加對現有新技術的追求來節約成本,擴大生產;另一方面,通過科技創新研究未來的新技術,這將利于企業形成自身的核心技術體系,增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作者:蔡冬林王麗麗單位:江蘇理工學院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