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律與人力資源管理的共存
時間:2022-04-20 03:14:11
導語:勞動法律與人力資源管理的共存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相關定義
我國的勞動相關法律作用在于調整和規范雇主和員工之間勞動關系,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是最重要的法律基礎。人力資源管理以企業為主體,指的是企業為了提高自身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而采取的一系列員工管理行為的統稱,包括員工的錄用、待遇、培訓、離職等,人力資源管理要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和員工的實際情況進行具體操作,同時也要遵循國家制定的相關法律法規。
2.勞動法律和人力資源管理的關系與趨勢
我國勞動法律和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呈現出一種互相影響和促進對方發展的關系,在中國的企業進行人力資源管理,其發展必須受到勞動法律的指引,而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創新又勢必會倒逼我國勞動相關法律不斷完善。在勞動法律頒布的初期,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和勞動法律呈現一種強制性的態勢,而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二者開始逐漸融合,這也使得我國的勞動力就業市場變得更加規范化。由強制階段到融合階段的過渡可以說是一個國家的勞動力維權意識和企業意識開始覺醒的階段,在強制階段時期,國家通過法律的強制性作用對企業不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人力資源管理行為進行限制和引導,在這個過程中還有可能會用上一些其它的措施。勞動法律的側重點在于使得勞動力的合法權益得到保障,而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目的是使得企業自身的效益最大化。當勞動者的合法按權益被侵害的時候,勞動者可以根據我國勞動相關法律對企業進行起訴,也可以通過相關組織對此類事件進行處理。當經濟進一步得到發展的時候,企業對勞動法律所規定的相關條例已經比較熟悉,而且這時需要的是員工的工作效率。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也就會更加側重于如何增強員工的工作效率,這就和勞動法律中對于勞動力合法權益的維護結合到了一起,所以勞動法律和人力資源管理的融合將會是必然趨勢。勞動力和企業的利益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有所沖突,但它們并不是“零和博弈”,而是需要互相促進互相發展。
二、促進勞動法律和人力資源管理和諧共存的措施
首先,企業要以人為本的樹立管理觀念。二者目的都在于保障人的利益,勞動法律和企業相關人力資源管理有所沖突的時候必然是因為企業發展沒有考慮到員工的利益,需要企業對自身進行調整,注重員工利益和企業利益的同意,深入學習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為員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和工作待遇,從而增強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使得企業效益能夠進一步提升。其次,企業的員工相關制度要根據法律法規不斷完善,具體來說是企業福利需要進一步改善。員工和企業是契約關系,這也就意味著利益將會是員工和企業之間的唯一紐帶,只有完善了員工相關制度,員工才會以更大的激情投入到工作當中去。目前企業針對這方面都采取了一定措施,如使用成長性的薪酬制度使得員工能夠更積極地參加工作;為員工繳納“五險一金”使他們沒有后顧之憂。同時科學合理的企業績效考核制度也可以在勞動法律的基礎上推出,員工對自身有充分的了解,明白自身在企業發展中應該承擔怎樣的責任,使企業整體和結構都得到優化。最后,企業要根據勞動法律精神和人力資源管理技巧,使得員工心中有更多的企業歸屬感。對于企業來說,市場競爭讓企業不能投入過多的精力在員工福利和員工成長上,這種時候就要重視對于員工的技術專業素養培訓,只有這樣企業才會有更多的競爭力面對市場大潮。集思廣益也是企業發展的方法,目前很多企業使用的員工持股模式就是人力資源管理的奇招,員工能夠從企業的發展中獲得更大利潤,也會真正為企業能否順利發展而擔憂,和企業更好地融為一體。
總之,勞動法律和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和諧共存有其現實依據和現實需求。勞動法律的制定充分考慮到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在企業中應該怎樣得到維護,而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目的也是增加員工的利益來確保企業的正常運轉,二者之間不僅不矛盾,還需要相互融合和諧共存。
作者:李彩榮 單位:河北省唐山市灤縣九百戶鎮政府
參考文獻
[1]董保華.勞動法律與人力資源管理的和諧共存[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4):37-47
[2]王絮微.試析勞動法律與人力資源管理的和諧共存[J].管理觀察,2015(9):31-32,34
[3]董保華.勞動法律與人力資源管理的關系[J].現代人才,2009(2):10-13
- 上一篇:建筑施工管理中精細化理念的滲透
- 下一篇:立德樹人理念下學生管理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