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食品問題解析及思路

時間:2022-02-23 03:19:36

導語:國內食品問題解析及思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內食品問題解析及思路

本文作者:李少覲工作單位:河南科技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

我國食品安全生產存在問題的原因

所有制形式改革帶來新問題我國由社會主義公有制向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并存的所有制形式改革中,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尤其是私企、外企生產力達到了迅速地發展,利益格局也由單一的國有變成了國有、私有和外企。與此相對應的食品監管部門、立法部門等沒有跟上食品工業發展、國家利益分配方式改革變化的步伐,給一些企業生產違法亂紀食品提供了可乘之機,這就是造成當前食品安全尷尬局面的主要原因。食品工業化生產“遠離”了人們的視線現代食品工業化生產,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習慣。我們對食品的需要是真實的,但對食品是怎樣生產出來的卻知之甚少。每個人都不可能像自給自足經濟時期,對自己所需食品都親手加工,只需要到有關商店采集自己喜愛的食品就行了。這種遠離人們視線的食品工業化生產,給食品生產監管部門的監管人員帶來挑戰,為企業主生產假冒、仿真、添加非食用物質和合成不安全食品提供了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科學技術的發展成為“催化劑”現代化學工業和技術的發展,為“虛擬食品”、“仿真食品”和“合成香料”等創造了物質條件。如:劣質饅頭就是用甜蜜素、山梨酸鉀、染色劑等添加劑生產出的特種饅頭。化學添加劑成了這些食品的“調味佐料”,模擬食品的味道、氣味、口感、形狀和顏色,為了存放較長的時間還超標使用了防腐劑。真正的食品原材料可以使用也可以不用,外觀和口感都比貨真價實的饅頭時尚得多。追求利益是食品不安全事件頻發的內因有的企業對食品有關法律法規了如指掌,對違法食品的危害性和惡劣性心知肚明,在金錢的誘惑下,喪失了人的善良本性,把追求利益視為人生的最高目標。也有一些企業原來遵紀守法,有社會責任心和使命感,不愿意涉足違法食品生產領域,但是,當看到生意伙伴通過不正當手段生產食品獲得巨大收益卻安然無恙,或者看到違法食品被查處,通過人情關系輕易化險為夷時,良心和金錢的天平發生了傾斜,倒向了利益一邊。這就是違法食品屢禁不止,甚至出現惡性循環現象的內在原因。監管不到位造成違法食品禁而不止按照國家的規定,食品生產企業,農業、畜牧業、水產品養殖等主要由技術監督和農業部門負責監管。從目前監管運行實踐來看,形勢不容樂觀。當一項工作能給某些人或部門帶來利益時,很多部門就搶著管,所謂“群龍搶水”;無利可圖,有理由放手的,就撒手不管。導致食品某些領域出現了監管盲區,這是十分令人擔憂的事情。食品安全已成為我國當前的一個熱點問題,黨和國家有關部門三令五申要求做好這項工作,這就形成了從上到下,從宏觀向微觀施壓“一緊一疏”的管理現象。當上面有檢查任務時,食品監管工作就如火如荼地進行,違法食品也隨之銷聲匿跡;反之,就松弛下來,違法食品又卷土重來。這種食品管理辦法,怎么能確保食品長治久安呢?食品安全法律法規不夠健全,依法打擊不力食品法律法規一些條文內容模糊,界定違法情節困難,不利于震懾犯罪,維護法律尊嚴。如:《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五條:“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貨值金額不足一萬元的,并處兩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貨值金額一萬元以上的,并處貨值金額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許可證”。條文罰款金額彈性太大,給執法者留下空間,不利于嚴格執法和廉政建設。有的化學有害物質對人是致命的,其危害性不能立即顯現出來,要潛伏很長時間,這個“情節嚴重”就很難界定。食品安全法律中欠缺食品監管人員失職責任追究內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有關于食品衛生管理人員犯瀆職罪的處罰條款,給人的印象是非常籠統簡單。執法不嚴、打擊不力是現今食品安全監管中不容回避的問題。“有法不依,違法不究”已成為食品安全執法中的頑癥。一些案件往往受到地方保護主義的干擾,“人情案”和“地方特例案”等褻瀆著法律的尊嚴。

我國食品安全問題治理思路

我國食品安全治理的基本原則是:“自我創新為主,借鑒國外為輔,立足當前,面向長遠。”我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政治制度、所有制形式、工業化程度和歐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都是不同的,由此決定了我國食品安全治理必須走自我創新的道路。“舶來之物,焉服水土”。歐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食品生產管理中的一些經驗,只能借鑒不能照搬。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也是各項事業興旺發達的領導核心,食品安全生產任何治理措施,都不能脫離這個基本國情。2012年7月3日,我國頒布了《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這是我們搞好食品安全治理的綱領性文件。《決定》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時間,使我國食品安全治理整頓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突出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用五年左右的時間使我國食品安全監管、法律法規、標準體系等更加科學完善,生產經營者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和誠信意識普遍增強,食品安全工作格局基本形成,食品安全總體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我們要把《決定》貫徹好落實好,把食品質量安全治理好,為形成符合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食品監管機制打好基礎。污染問題環境污染是造成牲畜養殖、農作物種植、生存環境、大氣和飲用水等污染的“難點問題”。其一,不管是工業企業、還是養殖企業,也不管是私人企業、地方企業、外資企業和國有企業,只要工廠排污不達標,企業都應該關門停產,絕不能姑息養奸。其二,凡發現有弄虛作假,偷排污和隨意拋撒工業垃圾現象的企業要依法處理,重罰重判,讓他們付出應有的代價。違法添加問題使用非食用物質、超標使用食用添加劑是食品不安全的“重點問題”。要科學的、有效的、一勞永逸的解決亂使用非食用物質和超標使用食品添加劑問題,就必須創新管理模式,在嚴管上下功夫。建設食用物質專業市場,對各食品生產企業使用食品添加劑,實行統一管理、專賣配給。建立健全嚴格的審批、進出庫、車間消耗臺帳記錄制度等,依法從嚴管理,預防流向黑市。對產能過剩的食品添加劑等生產企業,該淘汰的淘汰,力求供求基本平衡。發展規模企業,對小企業小作坊“集中管理”據統計,目前全國食品企業共有44.8萬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6萬家,產品市場占有率為5.8%;規模以下10人以上企業6.9萬家,產品市場占有率為15.4%;10人以下小企業小作坊35.3萬家,產品市場占有率為78.8%。以上數據簡析可知,我國規模食品企業太少,10人以下企業數量和產品市場占有率處于主導地位。要大力支持發展規模食品企業。規模食品企業在市場競爭力、食品質量安全和食品研究創新等方面都具有優勢。應從政策上、資金信貸上、人才上和費稅上給以大力扶持,使這些企業能夠盡快壯大實力、走向世界。建設食品生產“工業園”。建議我國在廣泛論證、科學布局的基礎上,建設食品生產“工業園”,讓小企業小作坊“入園”發展。“入園”好處很多:有利于嚴格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改善衛生條件、提高食品質量和方便獲取先進技術、信息等。像工業“孵化器”一樣,建成培育食品工業后備力量的基地。隊伍建設要建立一支訓練有素、執法水平高、依法勤勉、權威高效的專業監管隊伍,同時,要加強廉政執法教育,預防個別成員發生執法犯法收受賄賂的現象。強化責任分工對食品監管人員要實行目標管理責任制,實行全覆蓋管控。從目前食品安全生產監管的實際運作來看,大、中型食品企業有人管,效果較好。小企業、小作坊和個體戶管得少,查得松,基本處于盲區。這些管理薄弱的地方,食品安全問題比較突出,工作重心要下移,漏洞必須補上。健全評議獎懲制度通過公正、公平、公開評議,對業務精、責任心強、成績顯著、執法嚴明和作風正派的監管人員進行獎勵,在提干晉升方面要優先考慮。反之,要按照處分制度進行處罰。法律用語、處罰辦法和罰金額度要準確對違法食品生產者的處罰只有一種選擇,必須徹底杜絕這樣也行、那樣也成的不嚴謹做法,不給違法分子和執法者提供金錢與權力交易的機會。要堅持重典治亂的原則不管是違法使用激素、抗生素和其他非食用物質等都要重拳出擊,使以身試法者在法律面前望而卻步。法律應規定對食品監管人員責任追究內容國家食品監管人員,在違法食品生產面前不作為、不制止、不報告、不依法處罰或者故意放縱、以大化小、為違法犯罪分子提供保護等行為必須受到法律的追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問題舉報制度我國還沒有健全的食品安全問題舉報制度。健全的舉報制度應該包括:有專業的受理和核實處理機構、通暢的舉報通道、舉報人保護與保密制度、泄密者處罰辦法和數額較大的獎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