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生產企業監管建議
時間:2022-03-14 10:56:44
導語:保健食品生產企業監管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食品迎來了行業發展的黃金時段。據報道,近幾年我國國內居民保健食品類消費支出正在以15%~30%的速度增長,遠高于發達國家13%的增長速度。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中國保健食品市場規模2939億元,產值約4000億元,生產企業已達3000多家。然而,這些生產企業集中于廣東、北京、山東、江西等省份,中西部省份保健食品生產企業占比少,產業發展緩慢。為了扶持中西部省份保健食品產業,使其快速健康發展,筆者在調研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基于保健食品行業特點的監管模式,創新思路和方法,形成六點建議。
一、中西部保健食品生
產企業存在的問題經調查了解,中西部省份保健食品生產企業發展有如下特點:1.生產企業分布零散,產業不具規模化。由于缺少溝通的信息平臺和保健食品資源分布不均等問題,企業間及與上下游缺乏交流和合作,地域發展極不均衡,產業難以形成規?;?。2.企業以中小型為主,行業規模全國占比低。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保健食品行業總體呈現增長趨勢,尤其在最近的五年中,中國保健食品行業規模年均增速超過15%。但據調研,中西部省份近一半企業固定資產總額在1000萬~3000萬之間,企業多數為中小型規模。由于產業起步較晚和市場營銷薄弱等原因,導致行業規模占全國比重很低。3.企業產能產量比例失衡,銷售能力較弱。調研數據顯示,中西部省份保健食品生產企業年產能約600多萬件,而年產值只有20多萬件,約為30:1,比例嚴重失衡。根據《食品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到2016年底,我國營養與保健食品產業達到1萬億元,企業年銷售總額均值約為5000萬元,形成15家以上年產品銷售收入在100億元以上的企業。在45家參與問卷調查的保健食品生產企業中,2016年平均銷售總額為450萬元,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在與企業相關負責人的座談中筆者了解到,由于經營周期長,大量的資金用于品牌宣傳和市場維護,融資困難導致企業周轉資金不足,最終走入銷售局面每況愈下的惡性循環。4.企業研發投入少、能力弱。據調研結果統計,擁有專門的研發團隊和專利申請部門的企業均僅為半數,大多數企業僅有1~2個自主研發品種。在廣東省走訪調研過程中我們了解到,當地保健食品生產企業每年用于新品種、新技術研發的資金投入約占全年銷售總額的20%,遠高于中西部省份5%的研發投入。受限于人才儲備、科研投入、企業自身人員素質等方面的原因,企業研發能力較差、科研成果少,造成產品粗放、單一,以一代產品為主,難以對市場變化做出快速的反應。5.原料資源利用率較低。以山西省為例,全省已獲批保健食品所用主要原料共計70多種,其中約有20種產自本省,占比約為29%。而省內幾乎80%的藥材原料銷往全國市場,資源優勢并沒有轉化為產業優勢。另外,本省特有資源也沒有很好地利用,大多是單一資源的產品,缺乏深加工,也沒有與其他資源整合利用。
二、對策建議
由上述調研結果可知,中西部省份保健食品企業在交流合作、市場營銷、產品研發、檢驗檢測、資源利用等方面還存在著諸多問題,現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如下六方面建議:1.創優發展環境,確保各項優惠政策落實到位。近年來,國家出臺多項政策,促進健康產業和中醫藥發展。各省政府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確定并實施一系列戰略舉措,在獎勵補貼、人才引進、減輕企業利稅負擔等方面相繼出臺一系列的配套政策,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有利的政策環境。如在科研創新方面,出臺研發加計扣除、科研創新劵、科研項目資金扶持以及省市區三級研發后補助等優惠政策;在環境保護方面,為綠色高效的企業增設節能減排補助;在品牌建設方面,設立擴大生產獎勵和優質品牌認證獎勵;在人才儲備方面,以“外部引入”和“本地培養”為基本原則,提高了人才的福利待遇。此外,政府相關部門還不斷推進金融機構改革創新,健全多層次金融體系,搭建銀行和企業之間的紐帶,從根本上解決保健食品企業資金不足、融資困難的問題。但在我們調研過程中了解到,政府出臺的相關政策無法在第一時間傳達到企業,究其原因,還是政策宣貫力度不夠。針對這一情況,各政府部門應積極響應省政府的號召,充分利用媒體、網絡等渠道,主動向企業提供“政策上門”的服務。確保各項優惠政策在企業落地生根,全面創優全省企業的發展環境。企業應當主動積極地通過網站、電話和微信等多種渠道,了解科技廳、中小企業局、發改委等有關政府部門的信息,便于及時了解有關優惠政策。2.發揮地域優勢,建立三大保健食品特色圈。在調研中我們了解到,各省保健食品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但是,企業擁有優勢資源卻不能把產業做大做強。針對各省保健食品的地域優勢,建議重點打造不同的保健食品特色圈。依托地域資源優勢,把大型企業做強一批,把中型企業做大一批,把小型企業做精一批。整合全省特有資源,把特色產品集中發展作為切入點,縱深發展產業鏈條,將保健食品產品與本地資源緊密結合起來。3.創建宣傳平臺,線上線下集中展示特色品牌。在此次對各省保健食品生產企業的走訪調研中我們發現,市場營銷差、銷售局面慘淡、產品認知度低是各省企業面臨的共性問題。保健食品產業的發展之路,離不開政府的牽線搭橋。建議政府在各省特色品牌的基礎上,建立線上線下兩種宣傳平臺:一是在“線上”搭建各省特色保健食品宣傳平臺,擴大產品知名度和影響力,同時方便全省保健食品生產企業交流合作、互通有無;二是在“線下”整合資源,舉辦保健食品展銷會,在綜改示范區內建設特色保健食品產業園區,形成“政府引導、產業規劃、資源整合、人才引進、聯盟協同”的園區化產業鏈條,將各省特有的資源優勢集中向外界展示,以“集群化”發展的模式將保健食品企業做大做強。4.加大研發力度,深入開發全省特有資源。據本次調查,產品結構單一,創新能力不足是導致各省特有原料資源不能充分利用的主要原因。據《2015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1]顯示,我國科技經費投入,在不同省市和自治區分布很不均衡,中西部省份遠未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建議各省政府應加大對科技的投入,積極促成保健食品企業與科技部門、高等院校、研究院所、檢驗機構等單位的交流合作。充分利用科技創新劵和大型儀器共享平臺等政府資源,深入開發各省特色原料資源,以科技創新引領工藝創新,以特色原料提取物研究為突破口,配合現代工藝,制成口服液、片劑、膠囊等適合大眾的劑型,提高特色資源的利用率,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5.轉變監管理念,主動扶持與重點監管相結合。隨著政府職能的不斷轉變,“服務型”監管已經漸漸成為主流。中西部省份保健食品生產企業多數還處于起步探索階段,監管部門要本著“扶持中發展,發展中規范,規范中發展”的原則,對企業進行科學正確地引導。一是要上門走訪,積極主動與企業溝通,了解企業所面臨的困難,在檢驗檢測、品種研發等方面為企業提供幫扶機會;二是要主動宣貫,利用與企業溝通的信息化平臺等各種途徑,對最新出臺的相關政策向企業進行傳達,確保信息渠道的暢通;三是要有的放矢,要把監管的重點轉向處于長期停產或者間歇式生產的中小型保健食品企業,做好風險評估工作,把潛在的隱患消除在萌芽階段。6.建立行業協會,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在對廣東省保健食品企業走訪調研的過程中我們了解到,近年來廣東省食品監管部門高度重視保健食品行業協會的培育工作。目前廣東省轄區內成立了5家與保健食品相關的協會,對省內打“四非”專項行動工作及長效工作機制提出意見和建議,此外行業協會還密切關注監管立法和舉措,建立起信息互通聯系機制。建議抓緊建立保健食品行業協會,由政府引導,幾家“重點企業”牽頭,整合現有的行業資源,建立由保健食品相關的原料生產供應商、生產企業、經營單位、研發機構、檢驗機構等部門組成的保健食品行業協會。待保健食品行業協會發展到成熟階段,逐步建立相關專業協會,如保健食品政策法規研究協會、保健食品生產工藝研究協會、保健食品質量管理研究協會、保健食品市場聯合協會等。發揮各行業協會在法規政策傳達、科研創新交流、企業互動合作、市場前景分析、檢測能力培訓等方面的不同作用,作政府、行業、企業之間的橋梁和紐帶作用。例如可以在會員企業中開展相關政策及法規宣傳,引導企業健康良性發展;加強與國內外健康產業的交流與合作;組織企業引進先進技術,提高企業科研水平;打造地域品牌優勢,加大產品的宣傳力度。除此之外,行業協會還可以組織相關專業人才開展培訓工作,解決中西部省企業普遍存在的質量管理水平低、檢驗檢測能力差等問題?!笆濉笔谴蠼】诞a業發展的重要機遇期,也是各類矛盾和挑戰的凸顯期,我們要用全球眼光、戰略思維和創新意識,立足省情實際,牢牢把握全球新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方向,科學認識和主動適應全國經濟發展新常態,化挑戰為機遇。全面貫徹黨的精神,把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擺在推進轉型發展的突出位置,充分發揮區域特色和比較優勢,把保健食品產業做大做強。
作者:董培智 王子龍 申國華 郭景文 梁卜文 裴曉芬 李勇軍 單位:山西省食品藥品檢驗所
- 上一篇:公路建設與養護一體化管理研究
- 下一篇:電力企業科技人員創新管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