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設備安全風險管理思考
時間:2022-03-23 11:31:51
導語:鐵路設備安全風險管理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為適應新時期鐵路運輸行業發展的需要,從鐵路總公司關于安全風險管控工作具體實施層面,根據江岸車輛段設備車間實際,簡要總結了國內外安全風險管控,詳細分析了車間存在的安全風險“危險源”,制定了四項相應的安全風險管控措施。
關鍵詞:鐵路安全;安全分險管理;危險源;管控措施
1安全風險管理的實質和現狀
安全風險管理(securityriskmanagement)是指對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存在的有害因素、風險進行風險識別、評估及優化,以達到對安全風險的有效控制,減少和消除安全生產事故的一種管理方法。國外企業對安全風險管控研究起步較早,歐盟、美國、日本等國均已建立了各自的軌道交通安全風險管理體系。歐盟在軌道交通安全管理領域制定了一系列標準,如IEC61508、EN50128、EN50129、EN61508等,日本軌道交通行業在RAMS(Reliability,Availability,Maintainability,Safety,可靠性、可用性、可維修性和安全性)理論基礎上制定了相關標準或目標,如JR-EAST制定“精進人力資源與系統相關安全”的企業發展方向。我國鐵路企業對安全風險管理研究起步較晚,在學習國外先進管理方式的基礎上,結合我國鐵路長期的探索和實踐,于2012年推出《關于深化鐵路安全風險管理的指導意見》(鐵安檢[2012]240號),確立了安全風險管理的總體思路,隨后在2016年推出《關于深入推進安全風險管理進一步提升鐵路安全工作水平的意見》(鐵總辦[2016]199號),進一步深化安全全路安全風險管理。
2運輸設備安全管理控制
在鐵總辦[2016]199號意見的指導下,以安全管理規范、設備質量可靠、人員素質達標、保障體系完備的鐵路運輸設備安全風險管理體系逐步形成,構建和完善“路局-站段-車間及班組”的三層分險管理結構。目前,鐵路設備安全風險管控流程可梳理為如圖1所示。依據匯總信息庫的信息對存在的風險因素進行風險識別、研判,進而控制處理,以達到防范和消除風險的過程。在設備安全管控中,如何對危險源進行有效識別和分析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根據軌跡交叉理論(如圖2所示)可將危險源產生來源可分為兩類。一類是設備在使用過程中由于在設計、制造時客觀存在的因素而導致的能量源、能量載體或危險物質的意外釋放;一類是設備在使用過程中由于使用人的不安全行為、環境的不安全因素、管理缺位等不利因素而導致的能量或危險物質約束或限制措施被破壞或失效。結合基層站段工作實際,以江岸車輛段設備車間為例,該車間主要工種有機修鉗工、電工、熔接工和化驗工,典型設備有鍋爐、壓力容器,下面分別從這幾個方面對危險源進行分析。2.1主要工種危險源。機修鉗工作業易發生的傷害事故有機械傷害、高空墜落等。機械傷害主要是由于機械設備或工具絞、輾、碰、割、戳、切對人體的直接或間接傷害。高空墜落主要是由于如天車故障時,需進行登高檢修作業而易發生墜落事故。造成傷害事故的原因從“人”方面分析主要包括:(1)維修人員沒有正確使用防護服和防護工具,或使用安全防護用具不當;(2)調試或操作時的注意力不集中或精神過度緊張,導致錯誤操作、錯誤動作;(3)業務技術素質低,操作不熟練;(4)有僥幸的心理,違章操作。從“機”方面分析主要包括:(1)機械設備本身存在故障;(2)機械設備在設計、結構和制造工藝上存在缺陷;(3)機械設備組成部件、附件和安全防護裝置的功能退化。從“管”方面分析主要包括:(1)安全規章制度不完備,安全檢查不嚴格;(2)監督檢查整改不到位;(3)不能及時發現并排除隱患;(4)使用的機械設備、工具等沒有進行驗收就投入使用。電工作業時易發生觸電傷害事故。造成觸電傷害事故的原因從“人”方面分析主要包括:(1)檢修人員未拉閘斷電,進行帶電作業;(1)沒有在電閘處設專人看守或設置禁止合閘警示牌;(3)沒有采用適當的漏電保護措施及其它安全防護用具。從“機”方面分析主要包括:(1)設備本身有漏電現象未處理;(2)帶電導線裸露;(3)使用的檢修工具存在絕緣狀況不良等。從“管”方面分析主要包括:(1)電工檢修人員安全教育不嚴;(2)未能及時發現排除漏電隱患;(3)檢修工具在使用前沒有經過檢查驗收。熔接工作業時易發生的傷害事故有燙傷、觸電、火災、爆炸等。造成傷害事故的原因從“人”方面分析主要包括:(1)未穿戴好勞保用品;(2)私自對電焊機進行接線;!在移動和倒換電焊機的極性未切斷電源。從“機”方面分析主要包括:(1)電焊線老化、破損,接頭外漏;(2)電焊機接地線不良或無接地線;(3)焊線接頭接觸不良。從“管”方面分析主要包括:(1)作業時滅火器未配備到位;(2)施工區存在易燃、易爆物品;(3)作業時監護人不到位。化驗工作業時易發生的傷害事故有化學品灼傷、吸入有害氣體、水污染等。造成傷害事故的原因從“人”方面分析主要包括:(1)未采用防護措施,化驗操作時未注意有毒氣體的產生;(2)化學物品存放及使用不善;(3)化驗取水時由于操作不當使化學物品對水質造成污染;(4)化驗后的廢水處理不當。從“機(物)”方面分析主要包括:(1)化驗用品變質失效;(2)化驗用器皿有污染。從“環”方面分析主要有化驗室通風、衛生條件不良。從“管”方面分析主要包括:(1)化驗操作規章監督實施不嚴;(2)化驗室管理及檢查不到位;(3)安全保護用品管理配發不到位。2.2典型設備危險源。鍋爐、壓力容器等設備的介質條件復雜且長期在高溫、高壓等極端狀態下運行易發生泄漏、爆炸等重大事故。造成傷害事故的原因從“人”方面分析主要包括:(1)違反操作規程操作設備;(2)壓力表、安全閥等未進行定期校驗;(3)鍋爐、壓力容器未進行內外部檢查。從“機”方面分析主要包括:(1)鍋爐腐蝕現象嚴重;(2)鍋爐、蒸汽管道保溫材料破損;(3)鍋爐、壓力容器有跑冒滴漏現象,各裝置、儀表等不靈敏,顯示不準確。從“管”方面分析主要包括:(1)操作人員上崗管理不嚴格;(2)對鍋爐、壓力容器、儀器儀表等定期校驗的管理督促不到位;(3)鍋爐、空壓機技術檔案管理不完整;(4)工作記錄檢查管理不到位。
3安全風險管控
在安全管控過程中,從典型案例和故障分析中建立完善人-機-環-管四個方面危險源信息庫,進而改進設備風險“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的閉環管控。在此基礎上,選擇有效的應對策略和具體措施,把安全風險所造成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目前,結合工作實際,以現有安全管理為基礎,從以下三個方面對安全風險進行管控。3.1細化管理標準,明晰責任主體。通過對發生的典型事故和典型問題尤其是慣性事故和慣性問題進行深層次分析,依據危險源識別,定位設備管理人、主要責任人、監管責任人及其車間部門,制定細化管理標準和管控措施。依靠“干部履職考核管理”和《職工安全作業指導書》,通過安全專員量化考核、日常安全隱患排查、現場檢查寫實、重點設備掛牌、周日重點信息追查等具體措施,形成對設備安全風險的過程管控。3.2強化安全教育,降低人為失誤。在人-機-環-管系統中,安全風險管控的主體對象是行為人,據統計由于人為失誤直接或間接造成系統失效高達70%~90%。行為人即車間所有干部職工的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安全風險管控的成效。對此,一是通過對干部職工進行強化安全教育,普及安全風險管理知識,建立安全意識,掌握崗位技術技能,明晰崗位有關重大風險,清楚違章操作后果,激發全體職工自覺學習業務技術,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提高對新技術、新裝備的了解和掌握,保證設備安全生產有序可控。安全教育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貫穿與日常工作的各個階段,二是通過制定詳細的安全教育計劃,車間班子和車間職工每周集中組織一次安全風險管理學習,并在學習中開展安全討論,根據新情況新形勢,不斷研判新出現的安全風險因素,制定應對措施,防止或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3.3加強監督管理,實現過程管控。一是通過在車間每個班組設置一名或多名專(兼)職安全監督員,負責監督指導安全風險管控工作,強化作業控制,確保設備檢修質量達標,設備運行質量優良,職工人身安全可控。二是加強車間干部職能專職的安全風險管理能力,緊密結合車間安全工作現狀,實施好安全風險管理,逐步提高安全管理能力。三是加強現場的安全管理。對研判出的各類安全風險實行分類管理,科學制定管控措施。對工作現場,做好安全監督與檢查工作,避免由于對危險源管理不善、處理不當而造成的安全事故發生。3.4建立并完善“信息庫”,提高事故預警能力。分析鐵路設備安全風險管控流程(如圖1所示)得出,充分利用和管理由“事故信息”、“故障信息”、“安全問題信息”和“處理信息”等數據構成的“信息庫”是科學管理與決策的前提,建立并完善“信息庫”是有效管控安全風險的核心之一。將已積累的現場監控數據、設備故障信息、事故分析總結信息、安全隱患排查信息以及安全風險信息等數據進行篩選整合,建立設備安全管控“信息庫”,并持續更新維護,為設備安全風險管控提供更科學客觀的依據,從而更加有效對安全風險進行預警,進而提高安全風險管控能力。近年來,該車間在引進推行安全風險管控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在現有管理經驗的基礎上,細化管理標準,強化安全教育,加強監督管理,逐步完善安全風險“信息庫”,進一步推進設備安全風險管控,保證了安全生產有序可控,實現了安全生產1萬天。
4結束語
本文從江岸車輛段設備車間的實際出發,將既有安全管理和風險管控相融合,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設備安全風險防控辦法。為提高鐵路設備安全風險管理水平,提供一定的參考與借鑒。鐵路設備安全風險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如何在設備全過程管理和風險防范等方面提升能力水平,最大限度降低安全風險,仍然是今后的重點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1]中國鐵路總公司.鐵總辦[2016]2號中國鐵路總公司關于創新安全風險管理加強2016年鐵路運輸安全工作的意見[S].
[2]李速明,劉敬輝,馬俊琦.鐵路安全風險管理現狀及發展研究[J].鐵道技術監督,2017,45(5):32-37.
作者:邵永霖 單位: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
- 上一篇:鐵路企業民主管理工作實踐思考
- 下一篇: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發展體制機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