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產業發展規劃論文

時間:2022-04-24 09:05:00

導語:物流產業發展規劃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物流產業發展規劃論文

從1990年5月國務院批準建立第一個保稅區到現在,中國已建有上海外高橋、天津港、深圳富田,沙頭角和鹽田港,大連、廣州、張家港、海口、廈門象嶼、福州,寧波、青島、汕頭、珠海等15個保稅區。十多年來,全國15個保稅區的保稅倉儲,轉口貿易,商品展示功能有了不同程度的發展,具備了一定規模的國際物流基礎。截至2001年末,已有13180家外商投資企業在保稅區登記注冊,投資總額超過170億美元,這些投資來自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資本的國際化為物流國際化奠定了基礎。事實上,經過幾年的探索和實踐,中國務大保稅區國際物流確實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

初具規模富有活力



上海外高橋保稅區是中國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保稅區,其GDP、工業總產值、運輸量、利稅等經濟指標大于國內其他14個保稅區的總和。上海外高橋保稅區利用其地理區位(港區一體化),政策環境、產業規模、基礎設施等方面擁有綜合優勢,以建立貨物分撥中心的形式,大力拓展物流分撥功能。日本的佳能、松下、美能達、JVC;美國的通用電氣、寶利來、施樂;德國的金鐘—默勒等均在這里設立了分撥中心。目前有近70家位居世界500強的跨國公司進入上海外高橋保稅區,針對國內市場的分撥和采購活動發展非常迅速,僅2001年上海外高橋保稅區的物流分撥額就已經達到601億元。目前,外高橋已形成海運與空運,保稅物流與非保稅物流,區外物流與區內物流、自營物流與外協物流相結合的物流產業。據悉,外高橋物流基地建設采取兩翼展開、全面推進的方略。北區,依托外高橋港區,以發展海運物流為主,擴建方圓1.2平方公里的現代國際物流園區,為中外物流企業提供一個集裝箱快速集并,中轉,分揀。分送的全方位的高效服務平臺;南區,以園區跨國公司高科技產品出口加工業為支撐,依托浦東國際機場,發展空運物流。現在,外高橋地區已成為上海重要的航運物流樞紐。目前已有國際班輪干綫9條,支綫20余條與外高橋連接,全球排名前20位的航運集團陸續進駐港區,而其中保稅區內物流企業已超過600家。



天津港保稅區是全國唯一的坐落在港區內的保稅區,這與國際上自由港區的形式較為接近,對形成保稅倉儲和貨物分撥中心極為有利。天津港保稅區自1994年起借鑒自由貿易區的發展經驗,確定了“國際物流運作區”的發展定位和目標模式,并提出了“以國際貿易為導向.以物流為基礎。以倉儲加工為依托,以保稅生產資料為連接”的發展方針。近年來,天津港保稅區培育和發展了天津港商業保稅倉庫,華鐵隆津泰、天保國際物流等一批重點企業,吸引了日本宇德,岡谷,豐田、松下以及美國海陸、卡特彼勒等一批世界知名的物流企業合作從事物流運作。形成了以CBW,華鐵隆津泰。中輕騰發,振華,鐵宇,岡谷,賽思瑞泰等國內外知名物流企業為骨干的現代物流企業群落。另外,天津港保稅區先后建立了國際商品綜合市場,國際汽車、機械,紡織原材料、建材等一批專業化保稅生產資料市場,天津港保稅區已成為汽車。農用膜、潤滑油。食用油、羊毛電子產品、現代家居等產品的分撥配送基地。天津港保稅區國際物流業穩步增長,迅速成長為北方最具活力的國際貿易物流區。



廣州保稅區地處廣東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區,而廣州作為華南經濟中心和交通樞紐中心,是外商投資最為活躍的地區,是全球外資加工制造業最為密集的地區之一。到目前為止,廣州保稅區已規劃2平方公里的范圍,劃分為兩個區域:一個區域是電腦工業城,專門為電腦產品進出口提供服務.被省市定為重點建設項目;另一個區是物流貿易區,范圍大約是1平方公里,設有倉儲,運輸,報關,碼頭,服務機構,其中特設特種冷凍,恒溫倉3--4萬平方米;碼頭一座,年吞吐量100萬噸;擁有一批具備綜合現代物流管理與服務能力的中外物流企業。其中包括進口汽車及零配件集散中心,華南進口紙張集散中心,珠江三角洲加工貿易企業料件及產品物流中心、化工材料集散中心、國際空運貨物物流中心、鋼材及有色金屬集散中心、金銀首飾加工專用料件物流中心,國際貨運等項目;努力把保稅區建設成為華南國際物流中心,成為廣州及廣東省物流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

從以上保稅區的實踐可以看出,統一高效的體制優勢和管理優勢推動了國際物流業快速發展,保稅區物流業發展所需要的外部基礎設施條件也已經基本形成,國際物流服務網絡初步具備了較好的市場基礎。保稅區物流業的發展正在從起步階段向功能提升和加快發展的新階段邁進。



內外兼修協調發展



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保稅區在物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這些問題阻礙了保稅區國際物流的進一步發展,影響國際物流功能在中國保稅區的充分發揮。



從保稅區來看,存在的問題首先是物流業務需求量小,尚未達到規模效益的要求。保稅區物流業的發展前景從根本上說取決于保稅區物流企業的現狀與未來,而保稅區物流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關鍵在于要形成具有規模效益的物流量。由于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各保稅區目前的物流量還未達到規模效益的要求,保稅區內現有的主要物流企業業務量仍不飽滿。這種狀況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為工商企業、跨國公司本身缺乏對保稅區物流的需求,而是由于保稅區物流企業的專業水平,提供能力、運作質量及其競爭力等還不具備明顯的優勢。美國規模最大的物流倉儲企業之一、威特集團董事長李學海曾直言道:“外商之所以沒有大規模進入中國物流市場,主要因為目前中國物流業發展還較不完善。人們還沒有弄明白什么是物流,怎樣的物流才有價值,中國的物流企業也存在著經營項目混亂、專業性不強的弱點,同時中國物流體系更缺乏一個信用保障機制。”其次,物流服務的水平還需要進一步提高()目前,保稅區管委會及所屬機構雖然在為區內企業提供服務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但從總體上看,與物流相關的服務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進一步提高。保稅區物流服務體系建設滯后,將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中國保稅區國際物流業的發展。第三,保稅區內外的物流網絡缺乏有效銜接。在吸引新的物流企業進入保稅區的過程中,大多數保稅區沒有注意使保稅區內的物流網絡與區外的物流網絡以及腹地的物流網絡很好地相互對接,建立緊密的協作關系。第四,保稅區內設施條件仍不能滿足國際物流發展的需要,比如現代物流業要求的具有完善物流信息平臺的綜合物流系統還沒有很好地形成。



同時,從保稅區外部來看,亦存在一些制約因素。一是由于有關部門對保稅區的認識及政策條文的理解不完全一致,保稅區的政策優勢實際上并末得到充分落實,這必然會影響到保稅區物流業的發展。二是物流運作涉及到交通運輸、郵電通訊、商業物資和對外貿易等若干個行業部門,保稅物流的運作還要涉及到海關和外匯管理部門,由于管理體制改革的滯后,部門分割、條塊分割、政企不分的狀況依然存在,適應物流業發展的管理體制尚未建立起來,物流業的發展受到制約。三是海關監管制度建設滯后。首先是海關管理法制建設不健全。一些過時的法規沒有及時廢止;正在執行的一些法規不夠透明。其次是海關通闖效率不高。對一般貿易進口貨物的驗放,海關的現行做法是先稅后放,申報,查驗,征稅等手續都在口岸現場完成,大量貨物進出口影響了口岸通過,形成了“口岸瓶頸”。再次是海關通關手續繁雜,海關職能管理劃分不清,影響了工作效率。四是保稅區與港口沒有進行一體化聯動。中國大多數保稅區的進出口貨物大部分都需要經由港口,保稅區發展國際物流功能顯然離不開港口的支持和協作。可目前由于保稅區和港口是兩個獨立的部門,雖然目前兩者間在某種程度上保持著較好的合作與協作關系,但綜合效益還是不如一體化的效率高。



進一步發展的戰略措施



1.構筑和完善以多式聯運體系為核心的國際物流高速公路。



國際多式聯運系統是指在國際運輸中靈活運用各種運輸形式所具有的安全、準時、大量、高速,舒適等特性,綜合組織成最有效和最適合運輸需求的綜合物流運輸系統,即由一個承運人員責將多種運輸方式綜合與集成,以最好的服務,最快的速度、最具競爭力的價格實現“門到門”運輸。這種綜合運輸方式不僅可以更有效地擴大運輸能力,還能促進運輸總體經濟效益的提高。發展國際多式聯運,不僅是運輸業本身的發展方向,也是國際物流的高速公路。保稅區具備了構建國際物流多式聯運體系的條件,這也正是保稅區發展國際物流的重要支撐。因此,要積極構建國際物流經營運作的基礎設施,形成便捷的交通運輸網絡。比如,天津港保稅區要在建立以天津港口為龍頭的海陸、海鐵多式聯運體系的基礎上,積極推進和完善空港物流區的運作,從而實現海陸空多式聯運體系。深圳保稅區可以憑借豐富的海岸港口資源發展以遠洋國際運輸為龍頭、以海鐵聯運為主要方式的聯運系統,帶動其他運輸方式的發展,特別是充分利用京九,京廣鐵路的運輸能力和廣東地區相對發達的公路網,海陸對接,建設小陸橋通道,在提高過境貨運總量的同時帶動內陸經濟的發展。保稅區要與區域的總體發展銜接配套,和大口岸建設銜接配套,要創造“九通一平一圍”的配套條件,要建成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供電。給排水,污水處理,通訊、供熱,制冷系統,為多式聯運企業造區營造良好的國際商務環境。



2.建立國際物流信息交易系統



隨著國際物流信息化趨勢的推進,保稅區要加快建立國際物流信息交易系統,確保全天候地與國際互聯網溝通,以滿足國際物流運作的需要。具體說來,保稅區國際物流信息交易系統應該包括:(1)保稅區國際物流信息,即進出區商品的種類、價格,數量、性能,預計入區時間;進出區商品的來源或去向。(2)保稅區國際物流商品展示信息,即進出區展示商品的種類、價格、質量,敷量;進出口展示商品的供貨商信息及可供應商品情況;進出區商品展示空間利用信息。(3)保稅區國際物流余缺商品調劑市場信息,即進出口短期余缺商品調劑市場信息;進出口中長期滯存商品處置信息。(4)保稅區國際物流加工信息,包括區內加工企業信息,出區加工商品信息等。(5)保稅區國際物流倉儲信息,即進出區商品倉儲條件和設施信息;進出區商品倉儲設施占用信息(倉庫、貨場、貨架和預期周轉時間);進出區商品倉儲可用空間信息(倉庫,貨場,貨架和預期周轉時間)。(6)保稅區國際物流金融體系,即國際物流結算體系(網絡銀行);資金市場(短期資金拆借);資本市場(中長期資金信貸);外匯市場(調劑外匯余缺);保險市場。(7)保稅區國際物流配送信息,包括:公路配送網絡,價格,時間表;鐵路配送網絡,價格,時間表;海運配送網絡,價格、時間表;航空配送網絡,價格。時間表。(8)保稅區國際物流服務反鎮信息。



3.吸引航運集團共同建設國際物流園區,為推進國際物流網絡的建設提供依據。



國際航運集團將以其現代化的管理手段、高質量的服務水平、同貨主的良好關系和高科技的網絡技術而成為世界物流的主導力量。這是因為航運集團在建立和完善綜合運輸系統中使集裝箱運輸突破了傳統的“港到港”概念,進入了“門到門”多式聯運網絡。不僅經營傳統的海上運輸業務,而且大量滲透到陸上運輸。港口裝卸、倉儲、,裝拆箱等與運輸相關的產業,掌握著全球物流網絡中的60%貨代業務,物流從資金密集型向信息密集型過渡,從傳統的運輸業務向國際多式聯運發展。因此,吸引國際航運集團和綜合物流的骨干企業共同建設保稅區國際現代物流園區是營建國際物流網絡的中心環節。物流園區是近幾年來現代物流發展的產物,它是多種物流設施和不同類型的物流企業在空間上集中布局的場所,是具有一定規模和綜合服務功能的物流集結點。它按照專業化、規模化的原則組織物流活動,將眾多物流企業集中在一起,共享相關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發揮整體優勢和互補優勢,實現物流的專業化和規模化。國際物流園區的規劃和建立是現代國際物流發展的關鍵之一。國際物流園區的規劃和建立也是一個巨大的系統工程。因此需要保稅區貫徹“不在所有,重在所流”的經濟思想,在“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指導下,實施定向招商,按照產業布局和產業功能的要求,有計劃有重點有步驟地引進基礎物流、第三方物流,專業物流和物流技術等多功能行業性的企業落戶物流園區,并與海關共同研究物流園區提速通關的必要條件和監管新模式,與國際航運集團和國際大港研究亞太地區的貨源、箱源,箱流,為優化產業功能體系,推進國際現代物流網絡的建設提供依據,吸引航運集團、建設物流網絡。



4.鼓勵保稅區內物流企業發展第三方物流。



第三方物流是物流服務供給方在特定的時間段內,按特定的價格向需求方提供個性化系列物流服務的交易方式。這種物流服務是建立在現代電子信息技術基礎上的。物流活動和配送工作由專業的物流公司或儲運公司來完成,由于它們不參與商品的買賣,只提供專門的物流服務,因此是獨立于買方和賣方的第三方,故稱‘第三方物流’:常用于支撐第三方物流的信息技術有:實現信息快速交換的EDI技術.實現資金快速支付的EFT技術、實現信息快速輸入的條形碼技術和實現網上交易的電子商務技術等。第三方物流服務實質上是第三方物流服務商通過對供應鏈各個環節的活動的協調實現高效的供應鏈設計,供應鏈成員之間的信息分享,庫存的可見性及其與主事的良好協調,從而降低庫存水乎,提高運輸一、物流產業的概念和定位

在國際上,物流業已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可以這樣講,在生產與再生產過程中,除生產過程以外的其它過程都可以包涵在物流過程中,物流業包括運輸業、倉儲業、裝卸業、包裝業、加工配送業、物流信息業、郵政業等等,是服務業中的一個新興產業。

對這個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如何定位,我認為:

宏觀定位: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

中觀定位:是流通業的基礎。

微觀定位:是企業第三利潤源泉。

二、中國的物流業要不要有一個總體規劃

我認為很有必要,理由如下:

1.鑒于物流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物流業一方面可以按市場經濟規律自我發展,但物流業需要培育。2.如何讓物流業成為一個重要產業,如何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需要有目標、有措施、有分階段實施步驟。要作為一個重大戰役來打。

3.物流業既是一個知識密集型產業,更是一個資本密集型與勞動密集型產業,需要國家的投入,也需要吸引民間資本的投入,加上我國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各地經濟有其特色,要按物流的需求來發展物流業,防止一哄而上,重復建設,造成浪費。

4.根據國外的經驗,政府都介入物流業的發展,不同的是介入的程度不同而已。

三、政府對物流業的發展要承擔什么責任

我認為,中國物流業的發展,政府、企業、中介組織要發揮各自的作用,政府的主要作用在于推動,企業的主要作用在于運作,中介組織的主要作用在于協調。在物流業起步階段,政府的作用特別巨大。

政府干什么?我認為主要是以下五個方面:

1.制定物流業發展總體規劃,并納入國民經濟總戰略目標之中。

2.制定物流業發展的產業政策,如市場準入、土地使用、稅收、技改貸款、項目審批、口岸設立、培育大物流企業與鼓勵中小物流企業發展等等。

3.加大對物流基礎設施的投入。

4.強化與協調物流標準化建設。

5.推動物流教育與物流科技發展,用信息化帶動物流現代化。

四、中國物流業發展規劃基本思路

(一)中國物流業發展規劃指導思想

1.總體上是一個指導性意見,但在項目建設上又是一個指令性意見。

2.市場化運作,向國內全部開放,向外國按加入WTO的承諾執行。

3.規劃是粗線條的,要發揮各部門、各地方特別是企業的積極性,不是把大家搞死。

4.中國物流業的發展要以城市為中心。

5.在注重工業品物流的同時,要特別關注農產品物流。

6.中國物流業的發展,開始就要提倡綠色物流,堅持可持續發展。

7.中國物流業的發展要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從各個城市,各個企業的實際情況出發,不提倡一切都要高起點,不提倡一切都要新建,要充分利用原有資源。

(二)中國物流業發展規劃的框架

中國物流業發展規劃應包括以下內容:

1.五種運輸方式總體規劃。這一規劃實際上已經制定,但要按物流需求變化及時加以調整。并服從于物流的總體設計。

2.城市物流中心規劃。包括港口進出口物流,公、鐵、水、航結點集散物流,城市社會物流等,形成點、線、面為一體的物流網絡系統。

3.物流現代化規劃。包括信息化推進、物流技術開發、物流標準化推進、物流管理現代化開發、物流信息統計體系建設等等。

4.物流人才規劃。據預測,未來10年內,國內需高級物流管理與技術人才3-4萬人。需要教育部、人事部、勞動部的配合。

5.物流企業發展規劃。包括培育國內大型物流企業,引進國外物流企業,扶持國內中小物流企業發展,鼓勵生產與流通企業把物流活動分離出來。

(三)中國物流業發展規劃如何運作

1.要有一個運作的組織,建議成立“中國物流產業發展協調小組”,由計委、經貿委、交通部、鐵道部、信息產業部、民航總局、國家郵政局、科技部、教育部、統計局等部門參加。

吳邦國副總理曾指出:“現代物流是一項跨行業、跨部門、跨地區,甚至跨越國界的系統工程,國家經貿委要會同有關部門抓緊研究制定相關政策措施,大力推動此項工作。”按邦國副總理意見,中國物流業由國家經貿委牽頭,國家經貿委如何牽頭要組織落實。我們不希望出現各自為政、互相牽扯的局面。

2.要出臺一定的物流發展產業政策,有利于物流業的超越式發展。

3.要提出一個總的投資來源計劃,包括國內資本與國外資本。

4.要充分發揮中介組織的作用。國家內貿局撤銷后,經經貿委、民政部同意,并報國務院領導同志批準,中國物資流通協會已更名為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后,是帶中國字頭的唯一一家全國物流產業的行業組織。目前正在許多領域為推進物流業的發展服務。在物流領域還有中國交通運輸協會、中國交通企業協會、中國鐵道學會、中國公路學會、中國倉儲協會、中國物資儲運協會、中國船東協會、中國港口協會、中國貨貸協會、中國船貸協會等等,中國物流業的發展應充分發揮這些中介組織的作用。目前由7家協會(學會)已成立“共同推進物流發展聯席會議”,希望政府充分重視這一力量。

本文為丁俊發2002年1月10日在《現代物流發展規劃研究座談會》上的發言提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