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農產品物流模式現狀的啟示
時間:2022-04-10 11:35:00
導語:小議農產品物流模式現狀的啟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文章對日本農產品物流模式進行了深入分析,以日本農產品物流模式為鑒,提出了發展中國農產品物流的對策建議。農產品物流發展的滯后,已經嚴重影響了中國農村經濟的發展和“三農”問題的解決。
日本與中國在農產品市場化上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但因其先進的農產品物流模式,這一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極大地促進了日本農村經濟的發展。因此,日本農產品物流模式對我國農產品物流模式的構建具有巨大的借鑒意義。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緩慢,“三農”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究其原因有許多種,農產品流通不暢無疑就是其重要原因之一。集中表現為農產品流通效率低、成本高、損耗大、農產品流通的發展嚴重滯后于現實的需要。
一、日本農產品物流模式探討
日本是一個島國,自然資源貧乏,人多地少,土地分散,土地規模化經營程度較低,農村經濟以小農經濟為主。但農業現代化水平高,農業勞動生產率高,農產品流通模式先進。
(一)日本農產品物流模式
日本農產品流通模式主要是以批發市場為核心。這主要是因為日本的土地規模化經營程度較低,農業生產規模較小,面臨著“小生產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所以農產品批發市場能有效解決小規模的農業生產和大市場之間的矛盾。日本農產品的物流模式主要由兩種渠道構成:生產者-中央批發商-地方批發商-中間批發商-零售商-消費者;生產者-“直買所”等形式-消費者。
(二)日本農產品物流模式的分析
當前,日本農產品物流模式主要以批發市場為主,以“直買所”等形式為鋪的物流模式。其主要特點如下:
1、流通環節多,流通成本高,但直銷方式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日本農產品從生產到消費,一般經過兩級或兩級以上的批發市場。日本《批發市場法》規定禁止中間商從事批發業務,這使得絕大多數農產品要經過多級批發市場的交易后,才能到達消費者的手中,因而提高了流通成本。但是,日本從20世紀90年代后,以“直買所”為標志的直銷方式正在蓬勃發展。
2、農產品物流的基礎設施和設備發達、物流技術先進。日本擁有便捷的交通網、完善的服務體系和配送系統、有效的保鮮設備、快速的信息處理網絡,這為實現農產品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服務體系和物流配送系統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3、農產品物流主體組織化、規?;潭容^高。在日本,批發市場中最主要的產地供貨組織是農協,各大中小城市的批發市場的建立和運營都離不開農協。農協利用自己的優勢,把農產品集中起來,進行統一銷售,充當了農民與批發商的中介。農民、農協和批發商三者之間的利益均沾的關系,使得三者中間建立了一種相互依賴的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
4、農產品交易方式多樣化。日本農產品的交易方式除了傳統的零售以外,還有拍賣、期貨等形式。農產品交易方式的多樣化,節約了交易時間和費用,促進了農產品的流通,有效地解決了日本農業生產小規模與大市場的矛盾。
二、我國農產品物流模式的現狀
我國的農產品物流體系經過不斷地改革和發展,逐步趨于完善。但是農產品物流整體上還處于初級階段,物流體系比較落后。我國的農產品物流主要模式如圖1所示。
我國農產品物流模式存在的問題,大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流通環節多,交易成本高,直銷模式發展程度低
我國現行農產品流通體系十分分散,農產品流通效率低,流通過程中收費過多、過頻。除此以外,我國直銷方式還處于較低水平,多是農民自己直接銷售,沒有組織性。這些原因導致流通過程承擔了過高的成本。
(二)農產品物流的基礎設施和設備不發達,物流技術有待提高
經過近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農產品物流的基礎設施、設備以及物流技術都有了一定的發展。但是其總體水平仍然較低。主要表現在基礎設施建質量差、布局不合理;物流設備和技術的數量和種類較少、效果差、技術含量低。
(三)物流主體的組織化、規?;?、專業化較低
我國農產品物流主體主要有分散的個體農民和農業經紀人、私營的個體批發商、規模較小的運輸公司、國營的大國有企業。除了國有企業外,其他物流主體的組織化,規?;潭榷急容^低,擁有專門設備,從事農產品運輸的企業就更少。
(四)農產品交易方式單一,嚴重制約了農產品的流通
我國農產品交易方式的主體是傳統的零售方式,拍賣的方式較少,其期貨方式更是沒有。這種單一的交易方式,使得農產品的流通速度永遠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嚴重制約了我國農產品的快速流通。
三、日本農產品物流模式對我國的借鑒
通過對日本模式的分析研究,結合我國農產品市場的特點,以及現有的條件,建設新型的農產品流通模式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一)縮短供應鏈,發展直銷方式,減少流通成本
借鑒日本農產品物流供應鏈過長的教訓,以及我國實際的狀況,我國必須縮短供應鏈長度,使我國農產品流通的效率得到提高,物流成本降低,農產品價格處于更合理的位置。除此以外,應大力發展直銷方式,使直銷方式更加多樣化,只有這樣更加有效地提高物流的效率,減少流通成本,降低農產品的價格。主要措施有:規范市場秩序,嚴禁倒買倒賣行為;加大力度,完善當前的批發的市場,使其布局更加合理;加快農產品物流信息化建設,構建良好的信息平臺,使市場信息能夠有效的傳達給生產者、批發商和消費者;開拓創新,研究和發現更多更好的直銷方式。
(二)加大對農產品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及設備的投入,不斷提高農產品物流的運輸水平
農產品物流業是固定資產投入較大的產業,很大程度上依賴良好的設備和便利的基礎設施,所以,發展和完善農產品物流業必須加強基礎設施和設備的建設。農產品物流業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農產品批發市場、農產品倉儲、交通運輸條件和工具等設施的建設。首先,加強交通運輸建設,不斷完善運輸網絡,提高交通網的深度和廣度,確保農產品能夠流通順暢。一是加強對農村交通道路的建設;二是合理布局,使各地區的交通運輸能力能夠滿足本地區的需要。其次,加大對農產品批發市場、倉儲中心的建設。一是合理布局批發市場和倉儲中心;二是不斷提高批發市場和倉儲中心的條件,使其能最大限度地滿足農產品流通的需要。最后,加大對農產品儲運設備的投入,改進原有的設備或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的運輸設備,及時淘汰不符合衛生的車輛,加強保鮮冷藏庫的建設,以確保冷藏農產品的質量。
(三)不斷提高農產品物流主體的組織化、規模化和專業化
農產品物流主體決定著農產品物流的水平。因此,要想不斷地提高我國農產品的物流水平,就必須提高我國農產品物流主體的組織化、規?;蛯I化。首先,政府加大引導,支持分散的個體農戶成立合作社或其他方式的組織。其次,加大資金支持,使個體批發商和規模較小的運輸公司能夠做大做強。再次,加大培訓力度,不斷提高農產品物流主體的專業化程度。
參考文獻:
1、張京衛.日本農產品物流發展模式分析及啟示[J].農村經濟,2008(1).
2、王志剛,祝倩宜.農產品批發市場交易方式選擇的理論詮釋[J].商業時代,2006(33).
3、趙曉飛,田野.我國農產品流通渠道模式創新研究[J].貿易經濟,2009(6).
4、王艷,喻曄.美國農產品物流模式對我國的借鑒[J].物流管理,2009(1).
5、喻曉燕,黃立平.供應鏈環境下我國農產品物流運作模式初探討[J].物流技術,2004(11).
6、李晉紅.美日農產品流通渠道模式比較及對我國的借鑒[J].中國合作經濟,2005(5).
- 上一篇:小議虛擬股票期權制度與本土化戰略
- 下一篇:提高寫作效率的方法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