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經濟區國際物流發展研討

時間:2022-07-13 01:45:01

導語:廣西經濟區國際物流發展研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廣西經濟區國際物流發展研討

近年來,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經濟快速發展,逐步深入參與國際分工。如何充分利用國內外物流網絡,大力發展國際物流,提高物流運營效率和物流經濟效益,成為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面臨系統性課題。

一、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國際物流發展狀況

目前,國際上并沒有統一的國際物流發展水平衡量指標,根據廣西區域性國際物流發展具體情況,以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和進出口貿易額作為衡量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國際物流發展水平的參考指標。1992年~1999年,廣西進出口貿易總額一直在200億元左右波動,但到2010年廣西進出口貿易總額迅速上升為421.83億元(見圖1)。1992年~1999年廣西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一直在2000萬噸左右,但到2010年廣西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迅速上升為1.86億噸(見圖2)。2000年~2010年,廣西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年均增長109.59%。這表明從2000年開始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國際物流發展迅速,國際物流活動對廣西國民經濟發展的貢獻日益增大。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國際物流主要包括3個部分,即沿海港口國際物流、邊境口岸國際物流和保稅園區國際物流。2010年廣西邊境貿易主要商品進出口總額為421.83億元,約占2010年廣西國際物流總額的35.19%,還有很大發展空間。目前,廣西欽州保稅港區、南寧國際綜合物流園、北海出口加工區和憑祥綜合保稅區的國際物流還處于市場培育期階段,還沒有形成一定的發展規模。

二、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國際物流發展體系構建

(一)構建合理國際物流區域經濟合作體系

國際經濟合作的快速發展,促進了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生產和經濟的國際化,加速了生產要素的流通,擴大了國際貿易規模和區域范圍,使產業結構趨于優化、國際物流快速發展。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展區域經濟合作,不僅可以整合區內外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實現差異化發展,與國內其他地區實現優勢互補,而且可以利用其區位優勢,為國內其他地區提供過境的國際物流服務。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物流區域合作體系,應該從以下幾個內容進行構建和實施,為國際物流發展奠定基礎和條件(見表1)。

(二)構建國際物流、國際貿易“互動”持續發展體系

1.國際物流與國際貿易的“互為動力”發展機制。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國際貿易與國際物流之間的關系,存在著互相促進的長期均衡關系,即“互為動力”發展機制。從圖1和圖2中可以看出,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進出口貿易曲線與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曲線之間存在趨勢一致性延伸,曲線形態和節奏非常一致。因此,可通過進出口貿易趨勢,把握其國際物流發展動態。

2.以國際貿易作為促進國際物流發展的動力因素。從貿易方式角度看,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進出口貿易主要按一般貿易方式進行(74.96%),而其他進出口貿易方式不超過12%;從進出口貿易的洲際分布看,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進出口貿易主要按在亞洲范圍內進行(68.67%),而同其他洲的進出口貿易不超過10%;從進出口貿易的亞洲分布看,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主要同越南開展進出口貿易(49.36%),而同亞洲其他國家的進出口貿易不超過10%。為了促進國際物流發展,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應該采取適宜的進出口貿易策略(見表2)。

(三)構建促進區域物流發展產業結構體系

在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國際物流形成機制中,國內區外不同產業結構(或產業鏈)、區內不同產業結構(或產業鏈)和國外不同產業結構(或產業鏈)是產生和形成國際物流服務的根本原因。因此,不斷優化經濟實體中的產業結構,不斷完善區域經濟的產業鏈,可以不斷創造跨國(或跨地區)的國際物流服務需求,從而優化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適宜區域物流發展的產業結構(或產業鏈)體系,促進和加快國際物流的發展。

(四)構建國際物流暢通運行的物流網絡體系

“十一五”時期,廣西物流通道建設成果顯著:開工和續建鐵路29條,區內建設里程3300公里,新增營運里程500公里,總營運里程達到3200公里;開工和續建高速公路39條3400公里,新建成1235公里,建成總里程達到2574公里;全區新增公路3.95萬公里,總里程達到10.3萬公里;沿海、內河港口吞吐能力分別新增8500萬噸和2800萬噸,總吞吐能力分別達到1.2億噸和6000萬噸,北部灣港跨入億噸大港行列;建成欽州保稅港區、憑祥綜合保稅區、南寧保稅物中心,拓展北海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功能。西江黃金水道建設深入推進,建成南寧至貴港千噸級、貴港至梧州2000噸級航道。但是,應當看到,廣西具有的沿海出口通道、邊境陸路通道優勢和特色農業產業出口貿易潛力還沒有得到有效利用和發揮。未來幾年,應依據《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商貿物流發展專項規劃》和《西部大開發“十二五”規劃》所提出的有關物流網絡建設內容,結合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國際物流發展的具體需要,進行物流網絡建設和完善(如表3所示)。

(五)加快物流金融服務創新,拓寬物流融資渠道

鼓勵金融機構與物流企業聯手為客戶提供融資擔保、存貨質押、倉單質押、保兌倉、統一授信等增值服務;鼓勵金融機構開發和推廣針對物流企業的應收賬款、應收票據保理、質押產品、車輛等專用設備抵押信貸業務。加快物流金融服務創新,吸引民間資金進入物流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搭建以金融中心為主體、政府為主導的物流產業投資融資信息平臺,建立物流金融市場反饋體系,加強信息溝通,積極為物流項目創造融資條件,實現物流與金融的高效率配置。

(六)構建國際物流人才培養支撐體系

目前,真正適應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展國際物流業務發展需要的物流人才并不多,建議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各高校人才培養定位為:面向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和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等物流產業發展,服務物流企業,培養全面發展的復合型人才,適應國際物流職業崗位需要,具備現代物流技術專業崗位(群)需要專業能力,能熟練地應用國際物流相關信息系統開展貨物進出口業務,可從事國際物流業務的管理人才。建議相關職能部門投入一定資金和人力等社會資源,制定相應人才培養規劃,培養地方經濟發展急需的國際物流人才,為國際物流發展提供人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