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人才培養創新研究

時間:2022-01-25 09:11:52

導語:物流管理人才培養創新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物流管理人才培養創新研究

據艾瑞咨詢預測,從2008年至2016年,跨境貿易額將從0.8萬億元增長到6.5萬億元,年均增速近30%。伴隨著跨境電商行業的飛速發展,物流在整個外貿電商供應中存在的問題也隨之凸顯。費用高、物流周期長、退換貨麻煩、各種海關查扣等各種問題嚴重阻礙了跨境電商的良性發展。此時,跨境電商行業對物流專業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也對物流人才的創新培養質量提出了更高、更強的要求。本文研究的側重點為高職層面的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

一、跨境電商對物流人才提出的新需求分析

本文通過對多個典型跨境企業調研得知,跨境電商的物流支撐體系與傳統貿易中的國際貨運有很大的不同,跨境電商行業的參與者既有小微企業,又有大型外貿企業,此時,物流所面對的是各種分散的消費者,貨品的訂單也由傳統貿易中的大宗貨物轉變成為小批量,多頻次的貨品。物流過程的復雜性可想而知。

(一)扎實的國際物流管理基礎知識。在跨境電商的背景下開展物流職業教育,掌握物流管理基礎知識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側重國際物流方面的教學力度,特別是郵政直郵、航空專線等各種形式的國際小包裹運輸業務知識體系,商品檢驗、運輸保險、運費預算等環節的把控,另外為能夠與對方客戶實現更好的交流,還需有扎實的語言基礎,英語、其他小語種的業務溝通能力。

(二)物流業務實踐能力。物流業務能力是通過實踐得以提高的,跨境電商復雜環境下的物流業務更是如此,不同的國家、體制、貿易方式、運輸方式、運費結算、保險等都會有所不同,只有通過反復多次的實踐操作才能夠順利完成物流業務流程,保證跨境電商的正常運作。

(三)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跨境電商過程大多屬于無紙化操作,各種便捷的物流信息系統為客戶帶來更好的購物體驗的同時,物流從業人員也同樣要非常熟悉、并能夠純熟地利用此系統完成業務操作、貨品過程跟蹤與應急處理、貨品數據的挖掘與分析處理能力,與其他系統的銜接能力,以便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

二、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分析

(一)傳統物流、貨代行業仍然是物流人才培養的主流方向。從調研的結果來看,內陸省份物流人才培養的方向大多傾向于傳統運輸、倉儲業、物流市場營銷等方向;沿海省份比較青睞于國際貨運方向,真正面向跨境電商行業的跨境物流方向可以說寥寥無幾,即使個別學校有所側重,也僅僅是增加一到兩門跨境電商相關的課程而已,毫無體系可言。學生對于跨境電商環境下的物流運作要求得不到充分系統的了解,則難以勝任相關崗位的工作。

(二)校企合作形式多樣,但實際效果并不理想。近年來,隨著國內傳統零擔物流運輸企業、速遞企業的蓬勃發展,企業對物流人才的需求比較旺盛,甚至有些年份出現企業“搶人”的情況,企業參觀實習(1~2天)、課內企業實訓(1周)、學期頂崗實訓(2~3周)、暑期實習(5周)、畢業實習(10周)等校企合作形式可以說是多種多樣,看從學校反饋的效果來看,效果不佳,可能是由于工作環境、工作強度等原因,學生畢業后的跳槽率非常高。

(三)師資力量薄弱,專業性不強與缺乏企業經驗并存。從師資方面來看,物流管理專業大多是在2005年左右開設的,但是科班出身的物流管理專業老師可以說是少之又少,大多教師是相關專業經過進修學習之后轉過來的,他們整體上缺乏物流管理專業系統、整體的認知,對專業發展的把控可能不是很到位;另外,近幾年,新進教師的專業性明顯增強,但他們的企業實踐經驗相當匱乏,特別是從學校到學校的教師(畢業后就從事教學工作)。

三、跨境電商背景下物流管理人才培養創新研究

(一)借助利好政策與行業資源,開展“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自2014年教育部推行“現代學徒制”,并在相關高校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以來,國家與政府層面給予了很多關于現代學徒制的利好政策,經過兩年的試運行,走訪相關試點學校了解到,現代學徒制的開展有利于促進地區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全過程,并且學校、學生都有很好的評價。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高校更要抓住機會,開展適合本學校的學徒制,一是根據學校人才培養的方向、學生情況尋找適合的合作企業;二是和合作企業銜接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合作協議、制度保障等相關規定事宜;三是成立學徒制項目小組,組長負責制,全程跟進,保證項目的順利實施。

(二)面向跨境電商需求,進一步優化課程知識體系。跨境電商背景下,物流管理人才培養課程體系設置方面需要兼顧相關學科,比如電商、國貿等。根據跨境電商企業、為該類型企業服務的國際物流公司對物流及相關崗位的崗位職責研究,對目前的物流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進行有針對性的修訂。經過大量的調研。得出跨境物流職業崗位與主干課程對應關系分析如表1。構建“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的課程體系理念,以及專業基礎課程、拓展課程、職業素養課程的三個模塊,同時增加跨境電子商務平臺操作實訓、國際貨代實訓、國際快遞實務、物流法律法規等專業方向課程,將更多跨境電子商務方向的物流專業知識傳授給學生。

(三)注重師資培訓,與聘用企業一線導師相結合,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跨境電商屬于這幾年發展起來的新型行業,現有教師在這方面的經驗明顯不足,學校可以聘請跨境物流行業專家任兼職導師,同時應加強教師在這方面的培訓力度,如有可能,鼓勵教師去相關企業定崗掛職鍛煉,提高企業的實際工作經驗,比如近些年來開展的國培、省培項目等。構建一支適應形勢發展的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四)完善人才評價制度,特別是實踐類課程的評價體系。學校可以嘗試逐步改進傳統的考試定成績的形式,根據學生在培養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知識、能力、素質”綜合考慮建立課程立體評價體系。著重考察學生運用知識的水平與能力及思維創造能力,特別是實踐類課程的評價,更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進行。比如:定崗導師和小組長打分相結合、企業導師和專業教師打分相結合等等。過程考核重于期末考核。

四、結語

在跨境電商環境、新需求下,物流行業需要更多具有國際商務運作、運營管理、業務操作、客戶服務等及基層物流管理人才,結合學校特色,逐步轉變物流管理人才培養策略,服務地區經濟,對接社會需求,實現教育之本。

作者:賈妍 單位:湖南商務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岳好山.電子商務環境下復合型物流管理人才培養策略[J].商,2014,23

[2]田帥輝,常蘭.電子商務環境下復合型物流管理人才培養策略研究[J].價值工程,2014,35

[3]李麗,李永平.電子商務物流應用型人才創新素質培養的研究與實踐[J].物流技術,2013,12

[4]黃琳.淺析電子商務環境下高職物流專業教學改革[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11

[5]李國剛,牛贊宇.基于電子商務環境下物流管理的優化策略探析[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