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實踐教學計劃
時間:2022-08-20 09:48:13
導語:物流管理實踐教學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互聯網+”背景下需要優秀卓越的物流人才,對物流管理學科課程教學提升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因此,本文結合實際,基于物流管理的實踐教學計劃,對“互聯網+”背景下學科課程教學提升的探索與實踐的相關內容進行了分析,以期為“互聯網+”背景下物流管理學科課程教學改革和實踐創新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課程教學;物流管理;實踐教學
一、物流管理實踐教學的主要內容
培養優秀的物流人才實踐能力提升的關鍵指標是超強的實踐學習與創新能力。物流管理課程是工商管理專業的學位課,是一門把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物流管理分析工具相結合,更表現為一種綜合交叉而形成的質的升華,提煉,從而強化企業決策者在物流管理中的理性思考與理性創新。物流管理要借用經濟學原理和方法,是一門介于經濟學和管理決策學之間的交叉學科。物流管理是提高企業管理人員以“理”來“管”的水平,不能把“理”變成空中樓閣,既要講“理性”,又要講“靈活”,只有靈活地、創造性地應用,才能取得更大的實效。學理論,理性思考;講效果,理性創新[1]。這是學習、領會物流管理的基本觀念和方法時,必須加以注意的關鍵。物流管理課程注重基本理論與實踐業務相結合、系統結構體系和細節知識點相結合、現狀與發展趨勢相結合,企業的物流管理科學決策和目標優化,只有借助于這些具體的方法和具體的工具才能實現。
二、實踐教學課程設計理念與思路
物流管理是商學院市場營銷本科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基礎課程,也是工商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相關專業的一門主要專業課程,在專業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物流管理》課程廣泛地面向市場營銷、工商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系統與信息管理等各個專業的本科生、高職生等多層次學生進行講授,涉及面廣,影響大。物流管理課程是一門把經濟學原理和分析方法應用于企業物流管理決策的學科。本課程將市場營銷專業培養目標作為主導思想,理論和實踐并重,在課程設計時,從物流管理的本質出發,對物流管理中的相關理論側重上層應用,即突出應用性的原則。提高學生在“互聯網+”背景下物流管理的能力和水平。物流管理主要內容包括:第一介紹了理論基礎:現代物流管理概述、現代物流戰略體系[2];第二闡述了運作管理:運輸技術與組織管理、倉儲技術與質量管理、包裝技術與效益管理、裝卸搬運技術與管理、配送技術與業務管理、流通加工技術與管理[3];第三主要探討了運營戰略:現代物流戰略、第三方物流戰略[4];第四分析了實踐模式:基于上述研究,提出了現代物流管理與戰略發展趨勢,分析了國內外有影響的現代物流管理與戰略運作成功的模式典范等相關內容的應用[5]。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物流管理決策的基本理論,初步具備“用經濟方法對企業物流管理和市場進行管理”的意識和能力。
三、課程教學提升目標
競爭和企業價值最大化是物流管理研究中始終圍繞的兩個主題。物流管理的教學服務于三個目標:1.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與基本原理。運用經濟學的方法思考和解決企業物流管理問題,為企業物流管理提供一個邏輯分析方法;2.掌握物流管理分析的主要方法。使學生精通和掌握物流管理中涉及協調和配置企業活動和資源的范疇、方法和分析工具,為思考和分析適用于更多企業具體活動和問題的物流管理決策提供一個有效的決策思維方法;3.能夠熟練使用物流管理的原理及方法分析各種政策及物流管理決策。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企業戰略性的決策分析中。技能目標:會把物流管理中學習的理論進行決策的模擬,培養學生的經濟思維與優化方法。
四、課程教學提升方法和評價
教學要求:教學中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實踐及應用能力的培養。教學方法和手段:通過案例引入新內容,運用案例討論、小組探究、翻轉課堂、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等教學方法,實踐課主要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講解各章理論部分過程中,均安排案例討論的方式讓同學們參與,并在課后布置思考題及參考書目。教學評價:教學評價由平時成績(30%)和期末成績(70%)構成。平時成績主要由作業或報告、課堂討論和提問、考勤等構成。平時作業中,可結合實際布置操作性較強的練習,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物流管理原理和方法的內涵。五、物流管理的實踐教學環節指導計劃(一)實踐環節安排。1.生產現場管理系列。《生產現場管理的提升與改善》【課程定位及實踐目標】學習掌握現場管理、勞動力平衡配置、物料管理、TPM設備保全管理、品質控制等管理技術、步驟和方法,消除、解決現場管理、物料管理、設備維護、質量改善等問題,實現優化秩序、提高品質、提升生產效率的目標[6]。《生產現場的6S管理實務》【課程定位及實踐目標】深化對6S管理的認識,使企業通過貫徹6S管理措施,擺脫現場無秩序、過程無記錄、物料混淆、狀態無標識、生產秩序混亂的不正常狀況;減少現場的混淆、浪費和安全隱患,實現現場管理的規范化、可視化和安全化[7]。《工廠目視化管理方法》【課程定位及實踐目標】學習掌握目視化管理的要求、步驟和方法,使之熟練運用標識、標記、顏色、圖表和看板等方法,實現企業管理信息的目視化、共享化,有效減少誤導、誤判和混淆,提高管理信息的時效性、準確性,提升管理效率[8]。《工廠定置化管理方法》【課程定位及實踐目標】學習掌握實施現場定置管理的方法、要領和操作步驟,改變以往作業現場流動無秩序、狀態混淆,設備、物料、作業狀態無定位、無定量、無分區、無標識、無記錄的混亂狀況,實現管理的有序、規范和作業的標準化[9]。《TPM設備作業管理提升與改進》【課程定位及實踐目標】學習掌握TPM設備管理的理念、方法和實施步驟;明確做好設備的維護、點檢、潤滑、緊固、保養等項工作的操作要點;掌握OEE設備效率指標的含義、計算公式和應用方法,了解、學習人機平衡作業的原理與要領,實現設備管理和設備利用效率的全面升級[10]。2.管理技能提升系列。《生產一線優秀員工的成長修煉》【課程定位及實踐目標】明確作為一名企業員工,不僅應具備良好的職業心態、敬崗愛業、遵紀守法的職業素養;還應掌握有關的生產作業、質量檢驗、現場管理、物料搬運、設備維護、記錄表單、安全生產、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技能,使企業員工成為工作上的技術能手和業務標兵[11]。《生產、物流企業的統計核算技能》【課程定位及實踐目標】使企業的統計人員掌握統計的基礎知識,學習掌握企業生產、質量、倉儲物流、銷售、設備統計指標的口徑、核算方法、填表要求;掌握倉儲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識,知曉倉儲物流中配送管理、入庫流程、進貨驗收、物料信息管理和出貨、發貨管理的流程、基本要求與作業方法;發揮統計反映、服務、監督的職能,為企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提供數據支撐[12]。(二)實踐教學提升方法。實踐環節在講解各章理論部分過程中,均安排案例討論的方式讓同學們參與,并在課后布置思考題及參考書目。教師要保證課程案例的數量,按授課內容分配案例的基本比例。課堂教學方法一定要與實踐教學方法相結合,才能突出理論與實際的緊密結合。一是實習基地企業類型多樣,學生能夠學以致用。二是實驗室統一規劃,設備先進,管理規范。三是學生參與我校每年設立的“大學生創新計劃”“創業創新大賽”“大創大賽”“三創和互聯網+”項目,增強分析企業實際經營問題能力。
作者:王靜 單位:西北政法大學
- 上一篇:檔案管理公共服務問題及策略
- 下一篇:高校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