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小規模援外項目促進對外經援發展策略論文
時間:2022-04-13 11:19:00
導語:建設小規模援外項目促進對外經援發展策略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選準項目,事半功倍;挑好人員,以情感人;加強項目成本控制與管理;加強項目的技術管理四個方面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貧困落后國家的貧困原因非常復雜、當地經濟文化落后、受援國自然資源也不貧乏、根據受援國生產力發展水平、結合我國的市場特點來考慮、政治素質高,道德修養好、身體狀況好、知識面廣,業務素質高、性格堅強,情緒穩定、富有正義感、同情心、國內設備的采購、經援專家小組的經費開支、小規模援外項目一般是相對固定的援外工作點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摘要】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經濟發展的加快,綜合國力的提高,對外交往日益增多。我國政府對世界許多貧困國家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或無償援助,或無息、低息貸款,或送貨贈物。這些援助項目極大地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增進了友誼,密切了受援國與我國的友好關系,促進了世界和平事業的發展。為充分利用好國家有限的對外援助經費,取得最大的經濟與社會效益,文章結合對外經援工作的實際,探討如何加強小規模對外經援項目管理,以求得對外經援工作的社會與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關鍵詞:小規模對外經援項目管理技術管理成本控制社會效益
1選準項目,事半功倍
貧困落后國家的貧困原因非常復雜,或是飽受戰爭之苦,或是長期被殖民剝削,或是自然條件惡劣。由于當地經濟文化落后,基礎設施薄弱,當地人民的生存、發展是最大的問題。另一方面,一般受援國家的勞動力豐富,有的受援國自然資源也不貧乏,以這些作為切入點,就能找到容易見效的項目,達到投入少、見效快、受惠面廣、影響大的目的,進而促進受援國與我國關系的良性發展。
具體來講,根據受援國生產力發展水平低,人民衣食住行困難的實際情況,可從衣食、供水、供電、交通、醫療衛生、通訊等行業入手,以我國的工業基礎而言,這些項目的技術比較成熟,實施比較容易,對提高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作用明顯,容易樹立較好的口碑。
同時,還應結合我國的市場特點來考慮。最近幾年,我國經濟發展的市場化程度、工業技術水平已有很大的提高,國內市場供求關系已逐步由賣方市場轉變到買方市場,很多行業產能過剩,有必要走出國門,拓展海外市場,而對外經援無疑也為國內企業進入世界市場提供了一個契機,因此,為充分發揮對外經援的政治、經濟作用,應結合我國與受援國的實際情況,揚長避短,選取雙贏的項目,調動國內、國外兩方面的積極性,進而取得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達到事半功倍之效。項目的選擇,其實也即方案的選優,不同的項目有不同的優缺點,因此,項目的確定也要進行嚴格的社會效益及經濟技術論證,在確保社會效益(國際影響)最大化的前提下,保證良好的經濟效益。
2挑好人員,以情感人
一旦項目確定,援外人員的選擇便是援助項目成敗的關鍵。經援項目有大有小,大的資金過億,人員上千;小的資金幾萬,人員(2~3)人,甚至1人。對于大的項目,國家往往采用招投標的方式選擇承包單位,一旦中標,人員便相應落實。由于援外人員身處異國他鄉,語言、文化、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生活環境等與國內大相徑庭,因此,對小規模經援項目專家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一旦人選不當,不僅造成項目的經濟損失,往往還會造成惡劣的政治影響。從某種意義上說,人選的合格是項目能否成功的重中之重,也是經援行為能否取得預期社會效益的關鍵所在。
挑選經援專家組成員,要注意以下幾條幾點:
(1)政治素質高,道德修養好。身在國外,言談舉止,待人接物,工作作風,敬業精神,無不代表一個國家的形象,沒有較高的政治與職業道德修養,沒有一定的奉獻與自我犧牲精神,就不能顯示一個大國援外使者的風范。
(2)身體狀況好。由于受援國家醫療衛生條件一般較差,加之水土不服,若身體抵抗力差,心理素質不佳,往往會因緊張、恐懼導致身體生病而影響工作。這方面的例子很多,有些專家因身體原因而提前返國,既給派出單位及個人家庭帶來負面影響,也給經援工作帶來政治與經濟雙重損失。
(3)知識面廣,業務素質高。由于小項目人數少,而承擔的責任并不小,技術牽涉面廣,比如廣播、電力、醫療組的人員可能只有(2~3)人,但涉及的社會影響面相當大。因此要求經援人員不僅在本專業技術突出,而且在相關專業甚至其他專業方面亦有較高的造詣,這樣才能應付自如。反之,若知識面過窄,技術單一,又缺人參謀,參考資料又匱乏(這在國外是很普遍的現象),則會給工作帶來很大的影響,同時也會影響專家的聲譽,實際上也影響了國家的聲譽。
(4)性格堅強,情緒穩定,待人寬容。經援人員應具備較好的心理素質,由于小項目人數少,長期生活在一起,常因脾氣性格、生活習慣等不同而在共同生活中引發矛盾。同時由于長時間(往往是1~2年)離開家庭,對家人的思念,亦往往會導致情緒不佳,而人數少,談心的對象少,勸解的機會也少,一旦產生矛盾,往往難以化解,所以應考慮在一個組內人員的性格互補問題,人數越少,這個問題越突出。
(5)富有正義感、同情心。經援專家除了搞好專業工作外,平時還有較多的時間同當地人進行社交活動,由于受援國一般生活水平不高,教育相對落后,若援外人員缺乏同情心,則往往會歧視他們,這又怎么可能同當地人相處融洽呢?又怎么能促進我國同當地民族的良好關系呢?
3加強項目成本控制與管理
小規模經援專家組的組員,往往身兼專家、會計、出納等身份,由于特殊的管理環境,因此在財務管理與成本控制方面存在許多薄弱環節,另外在設備的國內采購環節上也存在許多質量與成本控制問題。
(1)國內設備的采購。由于援外設備的采購,尤其是我國在受援國已建成多年的項目的更新,設備及零配件采購等,尚未完全采用招投標制,而是由承辦單位自行采購。由于責任心及部門利益、個人利益驅動等因素,導致采購行為不規范,大量質次價高的產品被購入到援外物資中去,而一旦貨物發運到受援國,驗收時,雙方都難盡驗收責任。這種行為給受援國帶來極大的傷害,也損害了中國政府的國際形象,最終會影響我國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這部分設備的采購應盡量采用招投標制,以杜絕此類現象。在未完全實施這種制度前,應組織國內國外兩級驗收,國內驗收由承包單位協同質監部門組成,承包單位側重于型號、規格、數量的驗收,質監部門側重于質量的監督,雙方進行驗收報告的會簽,以落實責任。貨物發到受援國后,由當地的中國專家會同外方人員共同驗收,同時中方專家應單獨寫出驗收報告,將驗收中發現的問題詳細記錄匯總,整理分析,寫出驗收報告,分別送給采購承包單位和中國駐受援國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贊處),并在當地專家組留底。這樣就能將質量問題通過經商處反映給外交部及對外經濟合作部,從而引起有關主管部門的重視,進而切實加強管理,重塑中國產品的形象。
(2)經援專家小組的經費開支。經援專家小組的經費開支主要有交通工具的維修費、燃料費、招待費及醫療費等,這些開支的管理也不容易。由于受援國家的票據管理相對落后,全憑專家小組的責任心,若全部限額定死,則確實難以估準,若僅憑自我約束,則又超支較多。筆者認為,較為可行的辦法是采用定額包干加分成的辦法,根據工作量要求及往年平均數制訂較為可行的定額,節余與超支部分均由個人及承辦單位分擔,從而促使專家組人員自覺加強管理。
4加強項目的技術管理
小規模援外項目一般是相對固定的援外工作點,往往是我國以前援建的項目竣工交付使用后保留部分技術人員指導工作,而中國選派專家往往采用定期輪換(一般2年一個周期)的方式,人員的流動性較大,專家組的短期行為比較明顯,工作的責任心不易加強,每一個接替的人員都需要花大力氣熟悉設備、場地、技術要求等,若技術臺帳、檔案等資料收集、記錄、保管不善,則會給后續人員的工作增添許多困難。因此對這一類項目組,應建立嚴格的技術檔案記錄、保管制度,防止技術資料、數據的缺失,促進技術進步。為防止這一工作的形式化,承辦單位應將這一任務列入到專家組的工作目標中去,與專家的工資收入掛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