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管理與經營模式

時間:2022-06-04 09:42:02

導語: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管理與經營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管理與經營模式

土地開發整理設計到工程技術、經濟、法律、行政管理等多個領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科學有效的土地開發整理,能夠促進區域生態環境的改善,有利于推進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實現區域內農業增產,增加農民的收入。關于土地開發整理的項目管理,需要科學的進行理論指導,結合規范化模式操作,從而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相互統一。

1.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管理相關概況

當前,在我國土地開發整理工作中,依舊存在著以下幾點問題:(1)部分地區只追求土地開發與整理的數量,忽略了開發與整理后的質量問題,這些耕地很難得到預期的生產能力,資源容易被破壞,造成資金的浪費。(2)很多項目在實施的時候只追求近期的利益,沒有針對土地開發整理項目考慮到長遠的利益。這些項目的負責人多是農民個體或者農村集體組織,他們收到資金和技術等方面的限制,無法對土地做出合理的規劃,導致土地的浪費。(3)很多組織在進行土地開發整理的時候缺乏有效的管理機制,最終的導致土地開發的成本過高,這種情況下一般都是房地產經營公司,他們的管理體系比較落后,對于項目調查的信息過少,導致決策出現失誤。對于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管理的內容,以下幾點可進行概括:(1)土地開發與整理的可行性論證,這是從一個地區的生態與經濟角度考慮的,在進行可行性論證的時候需要考慮這個地區如果進行土地開發整理,將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什么樣的影響,是良性的還是惡性的,對于經濟的發展是有利的還是不利的,還需要考慮開發整理時人力和物力的具體情況,針對所有考慮到的因素進行取舍。(2)項目規劃與設計,在規劃與設計的時候要結合理論,根據相關要求和標準,從項目的整體再到項目的各個細節進行考慮,根據經濟發展和生態的平衡對技術進行修整與更改,最后結合專家的意見做出詳細的計劃書,保證該地區進行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的經濟利益與生態效益可以統一。(3)技術指導,這是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管理的技術措施,在涉及到農業、林業以及水利等方面的時候,技術指導尤為重要。(4)資金使用評估與管理、土地開發整理項目數據庫的建立同樣也是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管理的重要內容,正確對土地進行價值評估,從而選擇適當的管理方式,可以減少時間與成本的浪費,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管理的效率。相關數據庫的建立是為了對土地開發進行科學的管理,關于生態、工程、投資等多方面的數據進行整合與分析,將與土地開發與管理的成功案例與失敗案例共同放入數據庫當中,可以為更多的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管理組織提供寶貴的經驗與指導,幫助他們正確做出決策。

2.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管理的經營模式

2.1農戶開發整理,政府適當補償模式。這種模式目前在農村地區被廣泛應用中,因為農戶開發整理的土地管理模式比較小,工程量也不大,對于一些閑置的土地或者荒地的開發比較有效。對于這種模式,農民不僅是土地的開發者,也是土地的使用者,他們只要在開發與管理的過程中保證土地的質量就好。而且政府鼓勵農民開發土地,并適當進行補貼,開發的費用較少,農民在自己農閑的時間就可以了,且無需過多的經濟壓力。從政府補償的角度來看,這種模式可以免征或者減免稅收貸款,農民在管理與開發時更加不需要過多顧慮。,也不需要過多的技術支持,只要在政府的幫助下,依靠自己多年的農耕經驗就可以了。2017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了《關于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其中明確的表示了農民的土地不再被違法剝奪,而是成為土地的使用者,在開發與管理的過程中,政府將進行管理指導和資金支持,農民也可以對土地進行征收與流轉,從中獲得實際利益,土地的價值不再廉價,也不再是城市的后備土地。2.2集體組織開發整理模式。與農民個體進行土地開發與整理模式不同,這種模式是在有一定經濟實力和土地資源的鄉村地區進行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管理,一般是農村集體組織進行投資,農民開發,然后將土地承包給農民進行合理經營,承包費用再次投入新的開發項目當中,這是一種滾動式的發展模式,也是良性的循環。某地區在使用集體組織開發整理模式的時候,家家戶戶承包的土地都會受到政府的技術指導,政府安排相關人員前來提供技術幫助,從而保證農民在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管理時提高開發與管理的效率,減少不必要的資金浪費,保證土地資源可以在最大限度上應用得當。2.3土地入股、聯合開發整理模式。投資成本是制約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管理的重要因素,為此,不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都將入股作為一種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管理的方式,土地成為股份入股,國營與事業單位聯合經營開發,這些收益按照股份的比例進行分紅,從而解決該地區土地開發與整理的投資問題,但是在采用土地入股、聯合開發整理的模式中,要格外注意利益糾紛的問題,科學有效的進行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管理,保障開發者的合法權益不會受到侵害。2018年2月3日,英山縣金鋪鎮六口塘村“全民持股,美麗鄉村”百姓農業改革技術正是啟動,第一批四十多位村民用四十畝地作為股份入股公司,轉身成為公司的股東,該地區使用這種方式有效提高了土地的配置和利用效率,從而發展系統化、規模化農業生產,增加了農民的經濟收入,在當地一經推出反響十分熱烈。2.4土地開發整理公司集中開發整理模式。這種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管理模式一般指的是涉及到特殊性開發技術,例如開發時具有難度或者需要大型設備支持的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管理,如磚瓦取土場或者鹽堿地改造等項目,農民個體和農村集體組織是無法辦到的,所以這就需要有專門的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管理公司,以政企分開為原則,集中開發資金與技術力量進行土地開發,這種管理模式的能力較強,技術力量強大,企業的資金雄厚且比較集中,在進行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管理的時候必須做好投資的預算,加強項目的設計管理。目前18億畝耕地紅線不能突破的前提下,怎樣保證工業發展、居住改善、生態保護、旅游休閑等用地需求,成為國土人必須面對的問題,而土地整治,無疑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抓手。對此,荊門漳河新區對于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管理選擇進行能人自建、企業自建與國家投資三大模式并行的方式,且進行土地開發整理公司經營的辦法,集中對土地進行開發,力求土地的開發具備科學化、規模化。

總而言之,根據目前的國情進行分析,當前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管理已經不能完全使用我國現階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也不能適用于土地整理事業的相關標準與要求,需要進一步進行管理與創新,無論是從農民個人角度進行,還是農村集體角度,或者是在土地開發整理公司經營方式入手,都可以從多方面解決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管理存在的問題,從而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率,節約開發與管理的成本,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

作者:王艷麗 單位:山東省鄆城縣國土資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