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生管理對策
時間:2022-08-13 11:17:28
導語: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生管理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奉節縣寄宿制學校學生管理的問題
(一)安全問題
1.校舍問題。有些寄宿制學校的宿舍年久失修,或者沒有專門規劃建設的學生宿舍,而是通過教室改建而成的宿舍,其布局極不合理,缺乏衛生間、浴室等必備的生活區域。顯然這對學生的生活造成了不便,而且部分鐵質設施對學生的生命安全構成了威脅。
2.節假日學生管理問題。多數的中小學寄宿制學校都實行封閉式管理,在周末,離家較近的學生大多選擇回家,但途中的交通安全、人身安全缺乏監管;學校并未安排專人對學生離校工作進行管理。許多學生歸心似箭,不考慮交通工具的安全性,往往會選擇一些不正規的、缺乏營運資質的車輛,從而帶來了巨大的安全隱患。與此同時,離家較遠的學生往往選擇留在學校,眾所周知,學校周圍經常有一些網吧、游戲廳、溜冰場等娛樂場所,這就更加大了學校對學生管理的難度。由于中小學生的心智還未完全成熟,不能辨別好壞,抵制誘惑,因此在節假日就更需要學校對學生進行妥善管理。
3.學校忽視學生的安全意識教育。學生缺乏基本的安全常識,安全意識,可能會給他們造成不必要的傷害。盡管少部分學校對學生進行了法制、安全教育,但經常流于形式,學生并未真正的掌握。比如在我所任教的S中學,學校每年舉行一次有關消防的講座,但講座結束之后,學生依然不會使用滅火器,不知道在濃煙中如何逃生。這樣的講座還延續著以往的形式,并未達到預期的效果。隨著手機等電子通訊工具的普及,網絡媒體的飛速發展,學生可以更輕易地接觸到色情暴力內容,這是非常令人擔憂的。如果繼續把這些內容藏著掖著,不從正面加以引導,當學生真正在面對一些危險時,他們會不知所措,受到傷害。
(二)衛生問題
1.宿舍內的清潔。據了解,50%以上的農村中小學寄宿制學校中,宿舍衛生需學生自己負責清理,沒有專門的清潔工人負責打掃學生宿舍樓,每層樓的走廊和公共廁所的清潔工作也分配給了各個寢室的學生。由于缺乏明確的分工和必要的工具,在一些學校宿舍內,走廊和廁所衛生狀況極差,氣味難聞。由于學生的課業負擔和其他原因,學生宿舍內的清潔成了一個問題。在臟亂的學生宿舍生活,肯定會增大滋生細菌,感染疾病的危險,危害學生的健康。
2.學生的個人衛生習慣。受家庭環境影響,許多農村中小學生沒有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早晚不刷牙,飯前不洗手,長期不洗澡,衣服不干凈等陋習也會導致許多疾病的滋生,進而影響學生的學業。
(三)飲食問題
中小學生都處于身體成長期,需要合理飲食,均衡的營養才能保障學生的健康成長。而現實是,學校食堂的飯菜味道欠佳,且菜品單調;甚至有學生反映食堂的飯菜吃不飽,因為食堂員工給的飯菜的分量少。另一方面,由于食堂規模都較小,不能滿足所有同學同時進餐,因此不少學生在校外小食店、小食攤購買食物。那些地方幾乎都是附近的居民經營的,多數沒有經營許可,衛生許可證等資歷。小食攤的食物加工地點臟亂,衛生條件差,極易滋生細菌,增加了學生的安全隱患。身體是學習的本錢,衛生、充足的食物是身體健康的前提。因此,學校的飲食衛生管理工作的意義重大。
(四)心理問題
家庭教育對青少年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對很多西部地區農村中小學生來說,家庭教育難以發揮作用。父母親背井離鄉,遠赴外地打工掙錢養家,有時候因為舍不得路費幾年才回家一趟。當學生出現焦慮、自卑、孤獨、妒忌等心理問題的時候,由于不能被及時發現并矯正,很可能會導致一系列的心理健康問題出現。學校的學生眾多,奢望教師能親自關心問候每個學生是很難實現的。
(五)其他問題
生活指導教師數量和質量偏低的問題。按照規定,生活教師的職責一方面在于配合學校管理住宿中小學生的日常飲食生活,另一方面要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等問題。但在現實中,大多數的生活教師都是臨時招聘人員,沒有固定的事業編制,年齡一般在40歲左右。他們沒有受過正規的培訓,無法勝任生活老師的工作職責。在日常交往和生活中,生活教師與學生產生摩擦或矛盾不斷發生。另外,學校對生活教師也缺少相應的管理制度,沒有明確其職責。學校缺乏相應的生活設施或服務也是一個問題。對于農村寄宿制學校的學生來說,學校是學生學習生活的唯一場所。因此學校應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滿意為前提,為寄宿制學校學生提供便利,加強對學校其他實施的生活設施管理。但很多學校對學生的后勤保障服務并不盡如人意。比如開水房的水不熱,而且開放的時間短,導致了很多學生直接飲用自來水,顯然這不利于學生的健康。諸如此類的還有洗衣房,小賣部,醫務室等。
二、對農村寄宿制學校的學生管理工作的建議
(一)安全問題
1.落實經費投入,加大政府對教育財政的投資力度
重慶市奉節縣在寄宿制學校建設中,最大的問題仍是政府的經費投資不夠,部分宿舍樓年久失修,沒有正規的學生公寓,不能保證寄宿制學校的基本硬件的建設。這一方面阻礙了學校自身的發展,另一方面也給學生的生活帶來了不便,存在安全隱患。因此,需要進一步加大政府在教育在財政上的投入,興建校舍,保證學生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2.學校嚴格制定節假日對學生管理的制度
節假日期間學生安全事故頻發,引起了社會廣泛的關注;所以學校在節假日期間對學生的管理也應該相應加強。每當節假日將至,學校要提前安排專人組織學生分時段、分批次有序離校;及時提供車次信息,并大力宣傳乘坐無牌無照車輛、人貨混裝車輛等交通工具的嚴重危害。有條件的學校,可以配備專門車輛和駕駛人員接送學生,其他學校也應該主動聯系正規客運公司,針對放假時出現的客流高峰及時制定預案。針對農村寄宿制學校周圍的娛樂性場所,學校要聯合政府相關部門開展整頓,嚴禁未成年人進入,把安全隱患扼殺在搖籃中。
3.適度調整傳統的安全教育模式
安全教育是災害預防的重要內容,學校應該從小學就開始向學生教授安全防范的基本技能。事實上,很多學校在這方面做得并不到位,只是通過簡單的集中講座來向學生普及相關知識;顯然這不足以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識和技能。為此,學校要把實際效果作為最終教學目標,針對中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開展形式靈活多樣的教育活動。通過對傳統的安全教育模式的適度調整,力求實現把安全知識變成實踐本領,提高師生自救、互救能力。
(二)衛生問題
學校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建立公共衛生制度;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預防傳染性疾病在校園內傳播;建立飲食衛生制度,確保學校食堂的衛生條件達到國家標準。保證食堂讓學生吃得放心,保證宿舍空氣流通、被褥干凈,保持廁所清潔。
(三)飲食問題
中小學生都處在身體發育階段,需要均衡的飲食才能保證他們健康的成長。但很多學校的菜品單一,味道欠佳,或分量較小不能保證學生的基本飲食需要。因此,學校在保證學生吃飽的基礎上,合理調整學生飲食結構,增加菜品及改善菜品質量。
(四)心理問題
農村中小學寄宿制學校的學生都處于正處在身心成長發展階段,家庭教育的缺失不是通過集體生活就能完全彌補的。因此,寄宿制學校和教師應該更多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老師可以在合適的時機、環境下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學校還應開設心理咨詢室,讓困惑、焦慮、煩躁等的同學到心理咨詢室去接受心理輔導或幫助。
(五)其他問題
農村中小學寄宿制學校的學生管理的過程中,生活指導教師是極其重要的。由于大多數寄宿制學校的生活老師的質量不高,容易引起問題。因此,亟需建立一支高素質、高能力的生活指導老師隊伍。首先在生活指導老師的選擇上,學校應制定相應的標準,比如要有愛崗敬業精神,學習了心理學、教育學、管理學等知識。其次在生活指導老師的工作中,學校應經常對生活老師進行培訓,并監督、評價他們的工作,促進學生管理工作順利進行。
作者:謝丹 單位:石河子大學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