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管理工作思考與創新

時間:2022-09-07 08:38:42

導語:學生管理工作思考與創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生管理工作思考與創新

[摘要]本科護理教育屬于高等護理教育層次,是高素質護理人才培養的基礎和關鍵。學生管理工作作為高校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涵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學風建設、創新能力培養等工作領域,對學生全面成長、成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輔導員和班主任作為學生管理工作的主要承擔者和日常培養過程的重要參與者,必須針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質養成教育和專業引導教育等學生管理工作進行探索和創新,增強學生的德育素質和專業能力,為卓越護理人才培養貢獻力量。

[關鍵詞]護理本科教育;卓越人才培養;學生管理工作本科護理教育屬于高等護理教育層次,是我國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高質量護理專業人才的重要環節,學生培養質量直接決定著未來護理事業的發展。隨著《“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與實施,未來對于護理人才的專業技術和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在此背景下,如何培養適應社會需求和發展的高素質卓越護理人才,是護理高等教育應當予以重視的關鍵問題。

1改革背景及工作要求

從國家層面的要求來說,2018年6月21日陳寶生部長在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上提出了“四個回歸”的工作原則,在學生培養層面明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專業志趣,以及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的具體要求。從護理專業發展的需要來說,隨著“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建立,護理模式也從“以疾病為中心”的傳統模式轉變為“以健康為中心”的整體護理模式,這對于護理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從醫學高等教育改革導向來說,參考2018年9月17日教育部等部委的《關于加強醫教協同實施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2.0的意見》,明確了在醫學人才培養過程中全面加強德醫雙修的素質能力培養和強化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改革導向。圍繞國家、專業發展和教育改革的具體要求,輔導員和班主任應當著重在思想政治教育、黨團和班級建設、學業指導等方面開展工作創新,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營造積極向上的班風學風,增強學生的政治素養、道德修養和專業水平,推進卓越護理人才培養的教育教學改革。

2主要問題及具體分析

2.1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與國家要求不符合。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學生信息來源日趨廣泛,特別是網絡環境中各種非主流意識形態觀點的泛濫,對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3]。在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普遍存在理論教育缺乏認同感,網絡輿論宣傳缺失話語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吸引力的共性問題[4]。針對護理專業來說,由于女生比例較大、專業課程任務繁重等因素影響,學生對于思想政治領域的關注度和敏感度不足,存在較為嚴重的從眾心理,具體表現為學生在思想政治課堂上經常學習專業書籍,對于部分價值導向曖昧朋友圈、微博等內容盲從于網絡意見領袖或朋友看法,對價值導向明顯錯誤的言論或網絡推文不敢亮明態度、勇于發聲,存在學生理想信念不夠牢固,報效祖國、服務社會等價值觀念不夠明確,整體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亟待提高的共性問題。2.2班級學風建設相對滯后,與改革導向不匹配。班級是大學生發展、成長的基本組織形式,是輔導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學生管理的主要陣地,也是黨團建設的重要基礎[5]。良好的班風學風是大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優化學習效率、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基本前提與條件[6]。就目前護理專業學生整體狀態而言,由于入校成績相對較低、人才培養方案設置等客觀原因,相對于臨床醫學等其他醫科類院系,學生在理論學習內容的廣度上覆蓋不足、深度上有所欠缺,存在重記憶、輕理解的傾向,學生群體中存在明顯的兩極分化現象,同時由于部分護理院校存在文理兼收的情況,進一步加重了分化程度,由此造成學生整體學習動力不足[7],并且由于護理專業學生多數來自農村家庭,對于護理專業社會地位和認可度相對較低,多數學生存在轉專業的想法,轉專業學生比例相對于其他專業偏高,學生專業自信心和認可度均有待提高,這些都給班風學風建設造成了不利的影響。2.3創新能力培養相對有限,與學生需要不協調。創新能力是學生能力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將工作實踐中的問題有效轉化為理論研究創新的成果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學生實現終身學習和職業發展的基礎[8]。由于在校學習時間較短(在校時間僅有3a,第4年在外實習)、護理類專科競賽覆蓋面有限、創新能力培養途徑匱乏等原因,護理專業與基礎醫學、公共衛生等其他醫學類專業相比,學生的專利申請數量、數量和各類學科競賽獲獎數量均存在較大差距,參與學科創新的學生人數占學生總人數的比例嚴重不足,學生創新能力與素質培養存在明顯短板,這與學生發展的需要不相協調,需要在學業指導方面創新工作方法予以彌補和解決。

3方法改革及工作建議

3.1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途徑。針對護理專業學生思想特點和群體特征,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輔導員和班主任應當主動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途徑,在目前以理論教學和講座講授為主開展教育的基礎上,綜合網絡教育、社會實踐教育、榜樣引領等手段,做好“三個結合”,創新教育思路和方法,增強教育效果。3.1.1線下教育與線上引導相結合。目前,以“兩微一端”為代表的新媒體已經深入到學生學習的各個方面,成為他們獲得資訊的首選渠道,深刻地影響著他們的思想意識和行為習慣[9]。輔導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可以考慮通過線下教育著重提高學生對于網絡信息的辨別能力,增強對于網絡謠言和錯誤價值導向的防范意識,通過線上平臺向學生分享優質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打破傳統教育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于學生吸引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3.1.2理論教育與課外實踐相結合。在工作中充分利用護理專業學生社會實踐較多的有利條件,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敬老院護理、醫院服務等實踐活動,著力推動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與課外實踐相結合,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個人價值,鞏固理論教育的效果,在學生群體上實現“知行合一”。3.1.3教師引導和榜樣引領相結合。運用朋輩教育理論,加強對于學生干部和黨員的管理和教育,切實發揮他們的榜樣引領的作用[10]。特別是面對網絡空間中錯誤的言論和價值導向時,能夠勇于發聲,在朋友圈、微博等網絡陣地亮明正確的觀點和態度,形成工作合力,營造積極向上的網絡氛圍,繼而對身邊的同學產生正面影響。3.2完善班風學風建設體系。在班風學風建設方面,輔導員和班主任可以遵循“能級對應、動態調節、分類施策”的工作原則,綜合考慮學生高中學習背景、學習成績和個人性格等因素,將學生發展劃分為“跟跑”“并跑”和“領跑”三個階段,建立基于分類指導思想的工作機制。3.2.1給跟跑者幫扶。充分發揮學生黨員、學生干部等骨干作用,可以通過建立學生骨干幫扶制度,對部分學習存在困難的學生進行“一對一”幫扶,對學習習慣不良的學生進行監督。同時配套建立學業總結報告制度,即要求班級學習委員、學生骨干和被幫扶學生三者定期提交包括作業完成情況、課堂學習情況等內容在內的幫扶報告,對于幫扶效果不佳的學生及時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干預,確保幫扶機制取得實效。3.2.2給并跑者激勵。對于成績處于中游的學生普遍存在的學習動機不明確和動力不足的共性問題,應當充分運用學校綜合測評、獎學金評定等途徑,根據學生未來發展需要對評價內容和體系進行梯度設置,幫助學生由易至難的完成任務并獲得激勵,激發其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例如,在學生每學年綜合測評項目中加入專業能力認證加分制度,即將四六級證書、醫護英語等級證書等體現護理專業學生能力的證書均納入加分范圍,并根據證書獲取的難度設置不同的分值,引導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確立學習目標,增強自信心和就業競爭力,激發其主動學習的熱情。3.2.3給領跑者空間。對于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定期開展經驗交流會、科研專題講座等活動,根據個人特長和專業興趣設置開放性研究課題,引導學生在確保學業成績的前提下,開展學科創新活動,培養科研能力和素質。同時鼓勵績優生積極參與社團服·164·大學履歷的同時強化奉獻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實現個人能力的突破,增強綜合素質。3.3優化創新能力培養機制。在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機制建設方面,輔導員和班主任(包括本科生導師)應當加強聯系,充分發揮班主任和本科生導師在專業上的指導作用,形成工作合力[11]。在工作中注重對于學生的鼓勵和引導,積極組織學生形成創新團隊,充分利用大學生創新實驗項目、各類競賽等鍛煉途徑,實現創新能力的提高。3.3.1工作思路上注重引導在前期的工作調查中發現,阻礙學生參加學科創新活動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指導,很多學生不了解論文寫作、專利申請和參加競賽的要求以及需要做的準備。因此班主任和輔導員在工作中應當及時總結本專業創新活動的特點以及要求,引導學生克服畏難情緒,由易入難地開展創新實踐,逐步提高創新能力。3.3.2工作渠道上注重合作。目前多數本科院校均在低年級配備班主任,在高年級配備臨床導師或本科生導師,因此輔導員、班主任和臨床導師應當加強溝通,分別發揮輔導員在學生組織,班主任在學業指導和臨床導師在實踐指導的優勢,建立行之有效的合作溝通機制,形成創新能力培養工作的合力。3.3.3具體實施上注重督促。在開展創新實踐的過程中,由于存在各種困難,學生難免產生放棄的想法,因此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和本科生導師應當加強對于學生開展科研創新活動的檢查和督促,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指導和幫扶,引導學生突破科研“瓶頸”。以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實施為例,班主任或本科生導師應當把握學生團隊組建、項目申報、開題、中期檢查等重點環節,加強對于關鍵節點的進度監控,對于學生中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解答或推薦教師進行指導,確保工作取得實效。

4成效與小結

以上工作探索與創新自2016年在鄭州大學護理與健康學院進行應用與實踐以來,在思想政治教育、學風建設和創新能力培養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思想素質方面,學生在積極參加黨史知識競賽、紅色經典閱讀等活動的基礎上,還主動建立了“史光小屋”微信公眾號,主要推送黨史知識等學習內容,在學生中取得了良好的反響。2016級15班團支部榮獲河南省2018年“活力團支部”榮譽稱號,取得團建工作新的突破。在志愿服務方面,學生志愿者注冊率連續3a保持在100%,每年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五十余次,學生在志愿服務中展現出的精神面貌和專業素質得到鄭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等單位一致好評,2018年學院榮獲“鄭州大學優秀青年志愿者協會”稱號,2019年由學生組建的“護使之路,精準扶盧”愛心醫療服務團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得到了共青團盧氏縣委員會的表彰。在學風建設和創新能力培養方面,大學生英語六級總體通過率由2013級的27.4%增長至2016級的45.2%,2016—2018年,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立項數量由每年18項增長至每年70項,專利授權數量由每年7項增長至每年24項,數量由每年36篇增長至每年61篇,另外以學院2015級學生武曉雪為核心的創新團隊設計的多功能保健輪椅,榮獲第十一屆iCAN國際創新創業大賽全國二等獎,并代表學校參加2018年《最強大腦》全國總決賽的角逐,學生管理各項工作均取得顯著成效。在教育部推進“卓越計劃”(2.0)和新醫科教育的背景下,以輔導員和班主任為代表的高校學生工作者還需要不斷探索工作的有效方法,進一步融入到“三全育人”的工作體系當中,切實推進學生德育素質、專業素養和創新能力的提高,為推進學?!半p一流”建設和卓越護理人才培養貢獻力量,為滿足人民醫療需求提供堅實人才保障。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N].人民日報,2016-10-26(001).

[2]穆榮紅,李瓊,李娜娜.高等護理教育中人文素質教育改革的思考[J].中華護理教育,2014,11(2):149-151.

[3]龍妮娜.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路徑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11):13-15.

[4]崔海英.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上半月綜合版),2017(8):85-90.

[5]宋勝強.關于我國高校班級發展現狀與建設管理的研究[J].科技視界,2017(33):138-140.

[6]秦佳曦.淺議高校班級團支部在學風建設方面的探索與實踐[J].高教學刊,2019(7):133-135.

[7]李玉媛,姜榮榮,張丹萍,等.282名本科護生學習倦怠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學報,2017,24(2):57-60.

[8]林森.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施[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1):76-77.

[9]廖澤容,馬智容,蔣先翠,等.基于“兩微一端”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創新研究[J].新媒體研究,2018,4(24):36-39.

[10]李璟璐,王道明.朋輩榜樣促進高校學風建設的實踐探索[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10):65-67.

[11]鄭展鵬.本科生導師制人才培養模式的認識誤區及改革創新[J].河南教育(高教),2019(8):88-93.·264·

作者:姚陳寧 王飛 單位:1.鄭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人事科2.鄭州大學護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