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議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策略探討

時間:2022-07-01 06:01:00

導語:芻議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策略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芻議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策略探討

【摘要】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在教學中積極探索,努力拓展教學思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知識,促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想得新、想得巧,從而將學生引入創(chuàng)新學習的境界。如何對學生進行信息技術教育,如何培養(yǎng)他們的信息素養(yǎng),是每位教育工作者應該思索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教育;信息技術;信息素養(yǎng);教學策略

筆者在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中采用了幾種教學策略,在此拋磚引玉與大家共同進行探討

一、巧設導語,激發(fā)學習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奠定一節(jié)課成功的基礎,因此,課始教師的導語是很關鍵的。好的開場白,既可以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讓學生愉悅身心,喚起他們更高的學習熱情。作為教師應當注重導語的設計,充分發(fā)揮導語的激趣作用,引導學生樂于參與教學。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決定了他們對各種新生事物都充滿好奇心、有極強的求知欲。作為計算機教師,應高度重視并充分利用學生的這種積極的心理因素,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出能夠引發(fā)學生好奇心和產生興趣的導語導入新課,以快速縮短學生同教材的距離,使他們樂學。如發(fā)問式:你能把你的姓名“寫入”計算機里嗎?你知道怎樣用計算機聽歌曲的嗎?你能用計算機畫出美麗的圖畫嗎?這一系列的問題,扣住了學生的心弦,驅動了他們的好奇心,接下去的新課的講授學生就很容易接受了。另外,還可以用范例作品代替語言,讓學生欣賞美妙的音樂、美麗的圖畫、用Word設計的版報、用PowerPoint制作的自我介紹、用Flash制作的動畫……用這些生動、形象的具體例子,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

二、精心設計教學任務,優(yōu)化教學內容和方法,營造創(chuàng)新氛圍

我們知道,興趣是學習的巨大動力。實踐也證明,學生如果對所學的內容有濃厚的興趣,便會由被動變?yōu)橹鲃樱蓮娖葘W變?yōu)樽杂X學,心情會變得愉快,進而使注意力變得集中和持久,觀察力變得敏銳,想象力變得豐富,創(chuàng)造思維更加活躍,從而保持昂奮的學習勁頭。作為信息技術學科,有一個很大的優(yōu)勢,學生本來就有濃厚的興趣。為了保持這種興趣,我們更應精心設計教學任務,優(yōu)化教學內容和方法。

比如,錄入文章、修改文章一般是學生不在意甚至是不感興趣的事。為了使他們掌握這部分概念,我設計了一個小任務:讓學生輸入一段題目為“我的家”的小作文,作文的內容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編寫。于是學生們饒有興趣地完成了任務,他們不僅掌握了錄入文章的基本規(guī)則,而且當發(fā)生輸入錯誤時,還學會了修改文章的技巧,可謂是一箭雙雕。再比如,在學生進行指法練習的時候,內容單一、乏味。如果不優(yōu)化教學內容,學生很容易失去興趣。針對這一情況,我精心挑選多種軟件,如CAI指法練習、金山打字通等讓學生練習,學生用金山打字通中的測試程序“吃蘋果”、“打地鼠”等游戲進行單個字母的練習,接著在“青蛙過河”中練習單詞的輸人,最后在“警察抓小偷”中進行綜合測試,并結合競賽形式,這樣一步步,循序漸進,學生在不知不覺中不僅練習了指法,也激發(fā)好強和好勝的心理。

三、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精心設計任務

在教學過程中,為教材中的每一模塊設計一個大任務,此任務中包含這一模塊中的所有知識點。再將大任務分為若干小任務,每個小任務中隱含著一個或幾個知識點,每一課完成一個或幾個小任務。例如學習“Word的功能和使用"這一模塊時,我設計的大任務是要求每一位同學編制一份精美的電子報刊。本章有以下5個知識點:1.Word的基本概念,建立編輯文檔;2.設置字體、字號,段落排版;3.頁面設置及文檔的打??;4.Word的圖形功能;5.Word的表格功能。我把大任務分成5個小任務,每個小任務中隱含著其中的一個知識點,每一節(jié)課完成一個小任務。教學時,我又把一節(jié)課的小任務分成幾個更小的任務。如第一節(jié)課的任務是按要求對現(xiàn)有文檔進行修改。修改要求中隱含著3個知識點,即:1.Word的基本概念;2.文檔的建立、打開與關閉;3.編輯文檔。這3個知識點分別隱含在3個小任務中。另外,結合時尚的、學生感興趣的事物來設計任務也非常重要。如在教學“自選圖形”時,我設計的任務是:運用自選圖形設計一個機器人。由于學生對機器人非常感興趣,因而學習積極性很高。學生在完成這一任務時,很快就掌握了各種自選圖形的使用方法。

四、注重自主實踐,品嘗學習樂趣

實踐操作是鞏固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俗話說熟能生巧、勤能補拙,多練習,學生會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所要學習的知識,從中品嘗到收獲的樂趣,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成就感和榮譽感。

在教學中,我將探究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給他們多一些表現(xiàn)的機會,多一份創(chuàng)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體驗,給學生一種到達成功彼岸的力量。例如教學《畫多邊形》一課時,教師首先不是直接講解畫法,而是出示“五邊形”圖讓學生觀察,然后出示自學要求,讓學生自學,同座合作畫出“五邊形”,根據(jù)自學要求,學生一步一步操作,最后將自己的作品展示給其他同學看,“五邊形”會畫了,其它的三角形、七邊形等等同樣可以很快畫出了,這樣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不僅學會了“多邊形工具”的使用方法,而且逐漸學會自學的方法,每完成好一個操作,學生就會獲得一份成功的喜悅,就會從中品嘗到收獲的樂趣。

五、整合學科,多面發(fā)展

計算機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內容和方式,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在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中就應該讓學生“把所學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應用于日常學習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計算機的教學過程中就必須與其他學科結合起來,讓學生自覺做到“學有所用”。如在教學word時,結合學生實際,讓他們用計算機進行作文創(chuàng)作、修改等;教學畫圖軟件時,讓他們配合美術課,進行實際的繪畫;在教學上網時,結合自然、語文、社會等學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識;……這樣,使學生在學習

計算機過程中完成其他學習任務,讓學生感到計算機知識的重要性和實用性,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增長了學生的知識面,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創(chuàng)造能力,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

總之,要上好小學信息技術課程這門課程,必須使用易于學生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同時要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實踐中去,讓學生感到信息技術課一定要學會,一定要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