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管理部門人才隊伍建設的思考

時間:2022-02-25 09:40:44

導語:信息化管理部門人才隊伍建設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息化管理部門人才隊伍建設的思考

摘要:針對信息化管理部門人才隊伍的現狀,研究了隊伍建設的內容,提出了合理設置內設機構、跨部門兼職和全員大輪值的創新人才培訓培養機制,促進人才隊伍的建設。

關鍵詞:信息化管理;人才隊伍;成人教育

2010年公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指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1]。根據這個規劃綱要,教育部于2012年3月制定了《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指出“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是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戰略選擇”,制定了我國教育信息化的發展目標:“到2020年,形成與國家教育現代化發展目標相適應的教育信息化體系,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優質教育資源的信息化學習環境,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的信息化支撐服務體系,基本實現所有地區和各級各類學校寬帶網絡的全面覆蓋,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顯著提高,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發展的水平顯著提升。教育信息化整體上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對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支撐與引領作用充分顯現。”[2]。加快教育信息化的建設,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在高等學校中已經形成共識。

一、信息化管理部門人才隊伍的現狀

“十二五”以來,我國高等教育信息化發展很快。為了適應教育信息化建設和發展的需要,國內絕大多數高校都成立了專門的信息化管理部門:網絡中心、信息中心、信息網絡中心、網絡與信息管理中心、信息化辦公室、圖書信息中心、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等。信息化管理部門在學校的信息化建設和發展中承擔重要的責任:信息化的引領者和設計者、信息化的支撐者和保障者、信息化的指導者和管理者[3]。信息化管理部門人才隊伍的建設對教育信息化的建設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遺憾的是,信息化管理部門人才隊伍的建設在大多數高校沒有得到真正的重視,信息化部門人才隊伍的建設遠遠落后于學校教師隊伍、科研隊伍和管理隊伍的建設。目前高校信息化管理部門的人才隊伍,普遍存在如下問題:

1.信息化管理部門的組織地位不高

在大多數高校,信息化管理部門是作為學校的教育輔助部門存在的。既不是教學、科研部門,也不是管理部門,在學校處于“被邊沿化”的尷尬位置,以致有專家認為,信息化管理部門已經成為了高校中的“弱勢群體”。這種性質決定了信息化管理部門負責人缺少組織協調和配置相關資源的權限,其組織地位和權責與工作開展很不適應,在組織內部決策影響力有限;專業技術人才由于其“教輔”的身份限制也不容易進行職位交流。

2.人員配備不足,高學歷、高學位、高職稱人員占比低

據高等教育信息化發展報告編委會對全國239所高校信息化管理部門的調查統計[5]:人員配備不足,多數不足20人,一般全日制高校中只有50%左右的學校超過16人,人均服務師生數在1000以上的占多數;高學歷、高學位、高職稱人員占比低,絕大多數學校具有博士學位的人數、具有正高職稱的人數均在2人以下。

3.年齡結構不合理

高校的信息化管理管理部門,對于信息化開展得早的學校,基本上是在學校原來的“電教中心”、“計算中心”的基礎上建立的,在人才隊伍中要么是年齡偏大,要么是年齡偏小,有一種青黃不接的感覺。對于信息化開展比較晚的學校,是全新建立起來的,在人才隊伍中基本上是清一色的年輕人,缺乏運維和管理經驗。

4.結構化人員短缺

所謂結構化短缺,不是絕對人員少,而是一種相對的短缺。主要反映在需要的缺乏、不需要的又很多:比如技術類人才缺乏,非技術類人員冗余;技術人員不缺,但有管理能力的人才很缺;單一型的人才不少,但綜合型的人才不足等。高校信息化管理部門人才隊伍的這種現狀,是各種各樣的原因造成的。比如學校對信息化的重視程度、缺乏人才的流動性機制、缺乏相應的人才績效考核制度、缺乏有效的人才培訓機制、缺乏有特色的信息化專業人才薪酬制度等[4]。另外,信息化管理部門組織地位不高,崗位任務重壓力大,服務性工作多且經常得不到理解,容易產生職業倦怠感;“教輔”的身份限制也不容易進行職位交流,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對職業前景感到感到迷茫。信息化管理部門很難難留得住骨干人才,往往成了其他部門或其他單位的“人才培訓中心”,結果導致人才隊伍高學歷、高學位、高職稱人員占比低,年齡結構不合理,而這種狀況又會使信息化管理部門在學校的組織地位更加得不到重視,形成惡性循環。高校信息化管理部門人才隊伍的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針對高校信息化管理部門人才隊伍的現狀,不少專家學者從學校層面、從機制建設方面進行了有益的研究探討,提出了很多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3][4]。保持隊伍的相對穩定,形成隊伍建設的良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當然從學校層面的體制機制保證是最關鍵的,但是發揮部門的主動積極性也非常重要。本文主要從發揮信息化管理部門主動積極性的角度,從完善人才培訓培養方面提出加強隊伍建設的思路。

二、信息化管理部門人才隊伍建設的內容

高校信息化管理部門人才隊伍的建設,要建設好四支隊伍。

1.領導隊伍是關鍵

在任何單位、任何部門,領導都是關鍵。與教學、行政部門相比,信息化管理部門的領導綜合素質要求更高:首先必須掌握技術。信息技術的發展非常迅猛,信息化部門的領導除了必須具備扎實的信息技術基礎外,還要有很強的學習能力,只有不斷跟蹤信息化發展的最前沿技術和動態,才能更好的履行信息化建設規劃制定和實施的職能,帶領整個部門成為教育信息化的引領者。其次,必須熟悉業務。信息化是以信息、流程、人與組織、設備設施等多方面構成的一個系統,它必然會影響和改變原有的業務流程系統。作為信息化部門的領導,雖然不可能對教學、科研、管理等各種業務樣樣精通,必須對學校的主流業務有相當的了解和熟悉,才可能在滿足業務需求、提升業務效能上使信息系統與業務系統復合,實現用教育信息化推動教育現代化的目標。第三,必須具備綜合協調、組織和管控能力。教育信息化涉及到學校各個部門和全體師生。信息化管理部門與其它部門之間、其它部門與其它部門之間、信息系統與原有業務流程系統之間、信息化隊伍與師生員工之間、信息化部門內部各屬下部門之間,都需要協調。信息化系統的建設和實施,需要組織各方面的人力物力。由于組織地位的原因,信息化部門的領導與行政管理部門的領導相比,組織、協調工作往往更難做,必須具備更強的綜合協調、組織和管控能力。高校信息化管理部門人才隊伍的建設,建設一支兼具技術和管理能力的領導隊伍是關鍵。

2.技術管理隊伍是核心

信息技術是一種高技術,專業技術對于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和核心地位不言而喻。事實上,信息化部門的專業技術人員,不管什么崗位實際上從事的都是一種技術性很強的管理工作:信息基礎設施管理。如子網的劃分和管理、路由策略的配置和管理、IP地址的分配和管理、操作系統的版本和補丁管理、負載均衡管理、虛擬化資源分配和管理、流量控制和管理等。信息安全管理。如對信息安全設備(防火墻、入侵防御系統、反病毒系統等)的安全策略配置和管理、用戶及其權限管理、數據備份和恢復管理等。信息系統管理。信息系統從需求分析、系統設計、編碼實現、系統調試測試到系統運行維護的整個生命周期,實際上主要就是一個管理過程。有人說信息化是三分管理、七分技術,也有人說是七分管理、三分技術。無論哪種說些,對于信息化專業技術人員來說都離不開管理。所以我們說,信息化管理部門要建設的不僅僅是專業技術隊伍,而是專業技術管理隊伍。專業技術管理隊伍建設是高校信息化管理部門人才隊伍的建設的核心。

3.服務隊伍是目的

信息化管理部門,不管其組織性質是教育輔助部門還是管理部門,其實質都是為教學、科研,為師生員工提供優質的服務的。所以,對于信息化部門來說,不只是屬下的用戶服務部(或用戶中心、客服中心、維護中心等)是服務隊伍,整個部門的所有人員,首先都是服務員,然后才是領導、高級工程師、工程師、各種管理員等。把整個信息化管理部門建設成為一支服務觀念強、服務水平高的服務隊伍,是高校信息化管理部門人才隊伍的建設的目的。

三、創新繼續教育機制促進隊伍的建設

信息化部門傳統的人才隊伍的建設,繼續教育是重要的手段。傳統的繼續教育,基本上都基于這么幾種繼續教育的方式:(1)學歷教育(碩士、博士送培等);(2)各種短期性的培訓(職業素養培訓、管理技能培訓、系統工程師培訓、網絡工程師培訓、信息安全工程師培訓、維護技能培訓等);(3)參加各種學術交流活動(CERNET學術年會、信息化學會、教育技術學會、各個IT廠家、兄弟院校之間等的交流)。誠然,這些繼續教育的方式,對信息化管理部門人才隊伍的建設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信息化部門人才隊伍的建設不是簡單的通過提高學歷、學位和參加一些培訓課程就可以實現,要實現信息化任務隊伍建設的目標,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創新人才的繼續教育機制。

1.合理設置內設機構

前面說過,信息化管理部門作為“教輔”性質的部門,在學校處于“被邊沿化”的尷尬位置。但這種性質也有一個好處,就是部門內部內設機構(科室、部門等)不受學校機構設置的限制,可以根據工作、人員的實際自主合理的設置。信息化管理隊伍中大多數人都是專業技術出身,管理知識和經驗相對不足。在盡量不影響部門工作效率的前提下,可以適當增加部門內設機構,使更多的人能有機會擔任內設機構領導(部門中層),一方面可以使他們能從時間中學習和積累管理知識和經驗,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他們提升自我價值感。

2.跨部門兼職

在學校層面缺乏人才的流動性機制的情況下,信息化管理部門內部的職位交流就顯得非常重要。但是,信息化管理部門畢竟是技術性要求很強的,不可能象行政管理部門那樣頻繁的交流崗位。在合理設置工作崗位和完善工作職責的基礎上,按照“輪崗交叉、專業互補、技能搭配”的原則,在一般管理崗位、技術管理崗位、用戶服務崗位之間采取崗位兼職工作制度即跨部門兼職(如網絡管理員兼職用戶服務部副主任,系統管理員兼職培訓部附主任等),既有利于員工拓寬視野、鍛煉能力、盤活人才資源、激發員工隊伍活力,同時解決信息化管理部門結構性人員短缺和培養復合性人才。

3.全員大輪值

如果說信息化管理部門是高校的“弱勢群體”,那么部門內部直接面向用戶的機構———用戶服務部(或用戶中心、客服中心、維護中心等)無疑是“弱勢群體”中的“弱勢群體”。工作環境相對惡劣、工作強度大、直面用戶的壓力大等,很多正式職工部不愿選擇這種崗位,不少學校只能采用臨時外聘人員。針對這種情況,可以考慮采用部門大輪值的制度。所謂的大輪值,指的是信息化管理部門中各個崗位的人員都參與用戶服務部的輪流值班,根據各個崗位的工作任務和性質,可以是每周值一天或每兩周值一天。這種全員大輪值,一方面可以解決用戶服務部人手不足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所有人員都有直接面對用戶的機會,能進一步了解用戶的需求和強化服務意識,對實現建設一支服務觀念強、服務水平高的服務隊伍的目的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2012.3.

[2]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2012.3.

[3]雒樹靜,盛曉光,施家元.淺談加強高校信息化專業隊伍建設和管理.中國現代教育技術裝備,2010,NO3:16-18.

[4]李志博.高校信息化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研究.科技信息,2010.NO6:396.

[5]汪瓊.高等教育信息化發展報告編委會.2015年高等教育信息化創新論壇,2015年4月.

作者:吳麗娟 梁京章 單位:廣西大學信息網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