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科研信息化管理對策研究
時間:2022-09-01 08:20:48
導語:高職院校科研信息化管理對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科研信息化管理引入大數據的可行性分析
大數據在高職院校科研管理中體現為規模超大、密度低、種類眾多、結構復雜、價值巨大等特點的科研數據集,由分布在高職院校各個管理信息系統中的科研成果、科研統計、科研報告等數據庫組成。科研數據涉及到學生、人事、財務處、后勤、教務等各個部門產生的結構化數據,這些數據具有很強的關聯性,引入大數據技術,可以快速地從這些海量數據中提取出有價值的信息。近幾年,隨著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體系的不斷優化,高職院校為了推進產學研結合,不斷提升競爭力,越來越重視科研工作,投入大量經費進行科研基礎設施的建設,科學研究工具也越來越先進,給科研工作者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在良好平臺的支撐下,高職院校所開展的研究范圍不斷得到拓展,圍繞交叉專業學科所做的研究越來越多,研究維度在高度、深度、長度、寬度上都得到伸延,由此獲取和匯聚的科研數據急劇增大,具備了大數據所特有的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樣)、Value(價值)的4V特征,高職院校科研領域進入了大數據時代,需要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來對待。
2大數據對科研信息化管理的影響
大數據驅動下的科學研究稱之為科研信息化,整個科研信息化活動過程中包括采集數據、傳輸數據、存儲數據、分析數據和展示數據。數據密集和數據驅動成為了大數據時代科學管理的特點,對于科研信息化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科研行為等方面都存在重大影響。2.1在管理方式上,由原來精細化的單項管理方式轉變成全局化的復合管理方式大數據時代,科研數據都成為了多方位、多結構化的海量數據,通過對數據的采集和分析,能夠得到大數據所反應出來的特為特征,這些特征能夠從全局性化的高度為高職院校科研管理提供決策依據。在大數據的驅動下,科研管理行為將會變得越來越全面,信息化手段會貫穿整個科研過程,管理工作有可靠的數據作為參考依據,管理質量進一步得到提高。2.2在管理手段上,由原來單一低效率的手工管理手段轉變成以數據分析為背景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大數據時代,科研信息化管理會遇到文本、圖像、聲音等非結構化數據,這些低密度的大數據,給管理與決策層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將大數據技術中的可視化分析技術、數據挖掘技術運用于管理手段上,從這些結構化數據中挖掘出對科學研究有價值的知識,可以提升管理水平。2.3在科研行為上,由原來的校內行為轉換成社會行為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科研管理有了更廣泛的發展空間,不再只是某個學校的單一行為,而是轉變成為全社會的群體化集體行為。浩瀚無邊的網絡空間,可以獲取很多零成本的專業技術,可以通過多種途徑使用各種各樣的研究資源,在經費、設備上都有廣泛的選擇權和使用權,研究成果與市場實現了零距離接觸,成果轉化更加快捷方便。
3大數據時代高職院校科研信息化管理對策
3.1從全局角度出發,做好科研管理信息化的整體規劃
在科研數據大幅度增長的大數據時代,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設任務顯得更加艱巨和復雜,成為了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科研信息化建設規劃涉及到校園基礎設施建設、整體建設目標、人員用戶、管理模式、組織流程和系統資源整合等幾個方面。需要對這幾個方面的內容進行分析,提出解決對策,保證科研管理信息化充分發揮作用。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已經完成了數字校園建設,正處于智慧校園的建設過程中。在這個基礎上,高職院校科研信息化建設需要在充分考慮學院信息化建設目標和科研發展目標的基礎上,制定與校園基礎設施條件相適應的實施方案。在實施方案中,首先明確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設目標為建立由學術交流、科研數據管理、技術成果轉化、資源整合等功能模塊組成的科研管理信息化平臺,建設過程中需要結合科研工作情況,全盤考慮大數據背景下信息化建設的技術基礎和用戶需求,與智慧校園建設實行統一的標準,從而與校園其他管理信息系統一起形成一體化的信息平臺。其次,科研信息化建設要充分避免信息孤島,科研工作涉及到學院工作的方方面面,數據來源于各個業務系統,需要通過大數據共享中心實現與其他業務平臺的數據對接,進行資源整合,實現科研大數據的采集與匯總。第三,高職院校科研工作者來自于一線基層教師和職能部門的教職工,他們是科研信息化建設的主角,同時也是整個校園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的重要實施者,因此,科研信息化建設需要對這些用戶的需求進行充分的調研,建立統一的門戶,實現“一用戶全網通”的功能,保證科研信息化建設有實效。
3.2堅持以為人本,通過多種途徑加強科研信息化人才的培養
高效的管理需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將決定管理水平的高低,構建高效的科研信息化管理管理模式,具有高素質、高水平的信息化人才是根本,目前各高職院校具有較強管理能力而又精通計算機應用技術的人才缺乏,高職院校要實現全方位的科研信息化管理和科研大數據的應用,需要加大科研信息化人才的培養。第一,根據科研管理信息化要求制定科研部門崗位職責,優化人員結構,加快科研管理人員對科研管理信息化流程的適應程度,建立和完善科研管理信息化人才選拔機制,通過引進和選拔科研管理信息化人才,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科研信息化人才隊伍,特別是科研管理領域大數據應用人才。第二,從領導層面重視信息化人才的培養,將信息化人才培養納入到全院教職工素質提升工程中,出臺相關的激勵制度,將信息化水平的考核納入到員工考核和錄用范圍,使科研工作者和管理人員樹立全新的信息化管理理念;第三方面,積極采取不同的培養方式,鼓勵教職員工通過繼續教育、網絡學習、交流培訓進行科研信息化學習,提升自身的科研信息化操作水平、科研大數據的獲取和分析能力,對于科研管理信息系統要花大力氣推動使用,并編寫詳細、操作性強的幫助手冊提供給教職員工查閱,使科研工作全過程實現信息化管理。
3.3夯實建設基礎,完善信息化基礎設施的建設
大數據時代,實現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設需要有更加穩定和可靠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做支撐,高職院校在現有的信息化校園建設的基礎上,運用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整合現有的包括網絡、信息系統、數據庫在內圖1科研管理信息化管理規劃示意圖時,針對存在的各個業務子系統并行工作的現狀,對如教職工基礎信息、科研項目信息、學院基礎信息等內容的定義和描述實行統一、規范的基礎信息標準。
3.4引入大數據技術,開展科研管理信息平臺的建設
大數據技術由數據庫技術、智能技術、網絡技術結合而成,其先進性體現在從海量數據中找出數據的關聯性,挖掘出尚未發現的知識。科研管理信息平臺應該包括項目管理系統、成果管理系統、學術交流系統、成果轉化系統、數據挖掘與分析系統等子系統組成,各個子系統應相互關聯、數據共享,通過大數據技術將科研管理數據庫中豐富的信息資源挖掘出來轉換成有價值的信息。建立基于云計算的科研信息平臺,采用面向服務和分布式體系架構,實現高速的科研管理業務處理、云端存儲和數據訪問功能。科研信息平臺系統架構分為用戶層、SaaS(軟件及服務層)、PaaS(平臺及服務層)、DaaS(數據即服務),平臺集合了數據獲取、存儲、處理、共享等功能,具有超強的開放性、數據融合能力、共享性,用戶可以通過平臺獲取數據、整合數據、共享數據、挖掘出有價值的數據,實現高效率、低成本的跨專業學科、跨地域的高效研究模式。大數據環境下建立的科研信息平臺,其核心功能是要充分運用大數據技術對科研數據倉庫進行深度挖掘和分析,為科研管理工作提供決策依據。因此,創建基于大數據技術的科研資源整合模式,首先對由科研人員庫、成果庫、項目庫、經費庫、基礎設施庫等組成的資源數據庫進行數據采集和清洗,在海量數據中將有效數據收集分類,將無效、冗余數據刪除,得到關于科研項目信息、人員信息、經費信息、科研成果信息、成果轉讓信息等各類集成數據;然后運用挖掘算法、聚類算法、支持向量機(SVM)算法等技術進行挖掘與分析,分析得出項目相關信息之間的內在關系,實現科研項目的全過程管理,方便科研管理者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同時也可通過分析結果預測出未來幾年的關鍵技術、重點研究領域和發展方向,制定出科學、有持續性發展的科研發展規劃。
4結語
大數據為科研信息化管理帶來了挑戰和機遇,給高職院校科研工作的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科研行為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在科研信息化管理中引入大數據技術具有很強的可行性。因此,各高職院校需要做好科研信息化建設的整體規劃,注重信息化人才的培養,運用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實現科研管理信息平臺的建設,通過對數據倉庫的數據挖掘和分析獲取有價值的信息,為科研管理決策提供依據,以實現高效、規范的科研管理。
作者:楊小燕 廖清遠 單位:湖南商務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土特產業信息化管理研究
- 下一篇:淺析人力資源信息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