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勞動力的認識和量化建議
時間:2022-03-15 04:37:55
導語:醫療勞動力的認識和量化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內外醫療勞動從業人員的工作現狀
①英國公立醫院醫生的勞動價值主要以“崗位權重”進行評估,包括:工作所要求的知識和技能、身體條件、工作責任、物質和精神方面的付出、工作環境等要素。輔以參加臨床教學和科學研究,并適當考慮上下班時間隨叫隨到,電話服務和上門服務等勞動付出。②美國醫生的勞動價值與服務質量、服務數量和患者滿意度相關。③日本公立醫院醫生是公務員,醫院重視醫生資歷,醫生的勞動價值評估主要以年齡、本單位工齡和學歷等要素掛鉤。綜合來講國外醫療從業人員的職業滿意度較高,具有強烈的職業歸屬感和崇高的職業尊嚴。④我國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十幾年來醫療從業人員與不同行業專業技術人員一直簡單套用事業單位統一的工資標準,未能體現不同行業勞動力付出的差異,醫療從業人員的勞動力價值與他們對社會的實際付出不相匹配。
醫療人員勞動力量化的現實背景
①我國的醫療單位由過去的粗放式分科,如:大內科、大外科、婦產科、小兒科等逐漸細化為呼吸內科、消化內科、腎內科、神經內科、腫瘤內科、血液科、康復科、小兒內科、小兒外科、婦科、產科、普通外科、神經外科、胸外科、心血管外科、泌尿外科、肝膽外科、頭頸外科、骨科等等門類專業性極強的各專業學科,各學科的勞動難度、勞動強度、勞動風險系數、勞動環境、突發事件概率、知識和經驗積累的過程等等存在差異。②國務院已明文規定醫療衛生事業單位在2010年1月全部實行績效工資改革,距今已有2年,隨著新的“衛生醫療體制改革”和“關于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相繼出臺,醫療單位內部績效工資分配改革已勢在必行,而績效工資分配需要與之相應的從業人員勞動價值評價體系和考核標準。
醫療人員勞動力量化的幾點建議
①建立以各學科為單位的量化單元。近年來我國醫療機構打破了過去的大內科、大外科的粗略分科格局,更進一步細分為專業性極強的各專業科室。每科室勞動強度、勞動難度、勞動風險、勞動環境等等有所差別。而醫療勞動又是個體勞動和團隊協作的緊密配合,診療的連續性決定了在本科室內單人無法單獨完成每單個患者的診療過程,所以以學科為單位計量醫療人員的勞動力付出更能體現科學和公平。②選擇好基點科室,根據勞動難度、勞動強度、勞動風險系數、勞動環境、突發事件概率、知識和經驗判斷等等指標的賦分值不同核定各專業學科的勞動量,從而科學核定各學科的勞動付出。在學科內劃分醫療組,根據各醫療組所完成醫療勞動分項指標的情況并充分考慮各分組之間的協作配合,進一步核定各專業組的勞動量。各專業組成員按實際崗位所承擔的責任、風險及知識、經驗判斷能力的不同確定各成員的勞動量。③建議在醫療勞動量統計的過程中對外科室的手術勞動計量可采用附帶勞動方式,引入已有的被業界認可的業務難度及復雜性評價指標。如普遍采用的手術分級制度比較科學地劃分各專業手術技術難度等級,幫助我們客觀地核定各專業學科不同等級手術的勞動貢獻,進而合理體現各專業學科的勞動價值。④量化醫療勞動只是體現醫療人員勞動力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建議在各專業學科勞動力統計的過程中還應充分考慮醫療勞動的復雜性、專業風險性等等所產生的醫療人員無法量化的勞動付出,不能只看醫療勞動量而忽略了醫療勞動的過程。
醫療勞動力的量化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工程,不能因為復雜而裹足不前,也不能追求過分量化而偏離醫療勞動的本質和特點,只有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的修正和補充、肯定和否定才能最終建立切實符合實際的量化體系。
本文作者:萬怡郭杰工作單位:唐山市人民醫院
- 上一篇:醫療保健業的理論與實證初探
- 下一篇:小議風險分析和臨界點控制在醫療管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