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醫院管理中行政倫理失范治理措施
時間:2022-11-11 10:43:47
導語:公立醫院管理中行政倫理失范治理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衛生醫療體制改革已有二十余載,醫療衛生事業以及醫療衛生水平確實取得了巨大的發展,但也伴隨著一系列問題的出現:如醫德醫風問題日漸突出、醫療人員服務意識淡薄、醫患矛盾越積越深等等。而這些問題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了公立醫院行政管理過程中出現的行政倫理失范現象。
(一)服務意識淡薄,官僚主義突出
人民群眾賦予政府治國理政的權力,而病人患者賦予醫生看病救人的權力,國家公務員是人民的公仆,醫務人員就是患者的公仆。但是現實中,不少行政醫務人員,以領導自居,服務意識淡薄,人道主義精神淡化,面對患者,不同程度的出現生、冷、硬、頂、推的現象。在處理醫患關系問題上,擺官樣、耍官腔,不切實解決實際問題。除此之外,有的行政醫務人員,專斷獨行、不深入基層、不聽取群眾意見,主觀臆斷地指揮工作。
(二)瀆職失職屢見,享樂主義不止
瀆職失責主要是行政人員在履行職責或者行使職權過程中,玩忽職守、推卸責任,而對社會產生危害的行為。在公立醫院的管理中,也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有的醫務人員在走上行政管理崗位后,不切實履行職責,尸位素餐,享樂主義嚴重。對待醫院決策和部署說得多、做得少,工作落實停留在口頭。同時,不能守住權力邊界,濫用職權、徇私舞弊,出現問題,推脫責任、不愿擔當,對醫院管理和發展產生了嚴重的危害。
(三)價值取向扭曲,權錢交易頻繁
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也觸發了社會新的利益格局調整,人們逐漸加深對自我利益的關注,同時受“經濟人”角色的影響,人們的價值取向漸漸發生改變,過于強調個人的權力和利益。在醫院行政中,某些醫務人員將救死扶傷當成價值獲取和個人斂財的手段,不合理、不切實際的濫開檢驗單、藥方,私下收取病人紅包和財物,接受患者家屬宴請等現象屢見不鮮;還有些醫務人員及有關科室主任利用職權之便,在藥品、器械的采購中以權謀私,收取回扣,這些行為既違反了醫風醫德的倫理價值標準,同時也侵害了醫院的利益。
二、公立醫院管理行政倫理失范的原因分析
造成醫院行政倫理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從國家層面來看,與行政倫理相關的法律尚未制定;二從公立醫院層面來看,行政倫理失范的監督網絡尚未健全;三從個人層面來看,行政人員易受傳統“官本位”思想影響,同時受制于個人倫理道德觀念薄弱。
(一)國家行政倫理法律建設的滯后
我國歷來重視對國家行政人員的倫理道德建設,從“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強調,到“八榮八恥”的貫徹,再到“三嚴三實”的推進,在行政倫理道德制度建設上始終嚴格要求,與時俱進。作為公立醫院,在思想道德建設上始終跟隨國家方針政策的腳步,認真落實。眾所周知,法律與道德都是調整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道德是內心的醒悟,法律是外在的強制。我國雖然在行政道理倫理方面制定了眾多規章制度,但始終沒有一部針對行政倫理的法律,缺乏了法律的強制性和約束力,行政倫理的遵循和踐行,始終依靠個人意志和觀念的把控,這自然增加了行政倫理失范的頻率。同時沒有法律的強制力,也在無形中降低了行政倫理失范的成本。
(二)醫院行政監督體系的不完善
“權力導致腐敗,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這句話揭露了權力的本質,也從另一方面反映出權力監督的重要性。從公立醫院行政監督的體系來看,大多集中于黨內監督和行政監督,黨內監督多數為紀檢監督部門,主要負責醫院的醫德醫風的檢查和監督。行政監督大多來源于上級組織、上級政府機關的監督。而這兩種監督基本屬于體制內的監督,內部監督自然難以克服官官相護、人情關系的弊端,監督力度不足,監督效果不明顯。由于醫院運營管理流程不夠公開透明,監督渠道閉塞,導致民主監督、輿論監督力量薄弱,最終形成黨政內部監督獨大,而外部監督力量弱化的現象,導致監督體系的不完善。
(三)官本位思想的根深蒂固
由于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形成的等級森嚴、高度集權的金字塔型官僚體制,以及“學而優則仕”儒家思想的深刻影響,自古學子便以考取功名為目標,以衣錦還鄉為榮。這種思想對當代中國人存在著根深蒂固的影響,使得很多人價值觀發生扭曲,盲目追求權力,崇拜權力,對上溜須拍馬,對下橫眉冷對,工作出現失誤,不是急于解決,而是企圖掩飾,以保住官位為目的,這樣不可避免導致一系列行政倫理失范行為的出現。
(四)行政人員的倫理道德觀念薄弱
我國正處于政治、經濟體制的轉型期,而相對應的行政體制和倫理規范并未完全成熟、完善,行政人員的言行大多依靠自身內在的品德和信念制約。但由于個人工作閱歷、認知水平、道德品質的不同,他們對自身角色的定位和權利義務的理解也見仁見智。其中部分行政人員由于道理修養的缺失,倫理道德觀念薄弱,造成了他們在面對復雜外部環境的誘惑和影響時,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抉擇,從而出現了行政倫理失范行為。
三、公立醫院管理中行政倫理失范治理路徑的探析
行政倫理失范已逐漸成為公立醫院管理中的一種普遍現象,也是當前公立醫院亟需解決的重大課題,它涉及到醫院行政事務的點點滴滴,更關系到醫院的長久穩定發展。因此,為了避免行政倫理失范對醫院管理和發展帶來危害,必須加強行政倫理的建設。
(一)希冀國家行政倫理法制化的推進
從宏觀層面來看,我國對于行政倫理制定了一系列行為規范準則,但對于行政倫理至今沒有頒布一門專門的法律。不論是公務員,還是公立醫院的管理人員,行政倫理的遵循僅憑個人的道德自律,是無法完全實現的。國外對于行政倫理早有立法先例,如美國國會在“水門事件”之后便通過了《政府道德法案》;加拿大政府為了規范公務員行政倫理行為,也頒布了《加拿大公務員利益沖突與離職后行為法》。因此,我國在行政倫理法制化的道路上也應加快進程,盡快將倫理行為上升到法律行為的層面,將符合社會形態的倫理道德規范,納入現行的法律體系之中。使其具有法律的效力,強制個體在道德自覺的基礎上,強化道德他律性;從政策、法律層面增加行政倫理失范的成本,從而減少公立醫院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倫理失范行為。
(二)完善醫院行政監督體制
對于公立醫院監督力量薄弱,監督資源分散的弊病,應加快完善行政監督網絡的建設。首先,正確發揮醫院黨委和紀委的政治優勢,改革工作思維和方法,實現各方面監督力量的合理配置,在各行政科室、臨床科室、黨支部挑選行政監督員,成立醫院行政倫理監督小組,配合協調醫院紀律監督工作;其次,在醫院門診、住院部、行政樓等多處設立舉報信箱,同時也可利用醫院官網、微信、微博公共賬號等,廣泛接受公眾的監督的舉報,并對舉報的行為,認真查實,并及時給予回應。
(三)加強醫務人員行政倫理培養
行政倫理建設除了制度的設計,更離不開行政人德性的培育。行政倫理的道德教育,是將外在的道德規范轉化為個人內在品質,從而使其在行政活動中遵守道德規范和倫理準則的過程。在培訓方式上,應緊密聯系醫務人員的工作實際,因地制宜地進行行政倫理教育和培訓,如典型案例分析、專業培訓活動、小組討論、定期強化等方式,將抽象的理論學習與形象化的教育結合;在培訓內容上,注重對行政倫理規范與準則的教育,以及正確行政倫理判斷力、倫理決策能力的提高,逐漸引導他們確立公平正義的利益觀,樹立美好的倫理價值目標,并內化為自身的行政人格。使其能夠在復雜的行政環境中堅守倫理準則,破除“官本位”等不正確的行政思維,抵制有悖于行政倫理的欲望和需求,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實現社會公共利益。
(四)提升行政倫理自我修養
康德曾說過:“要使一件事情成為善的,只符合道德規律還是不夠的,而必須同時也是為了道德而做出的。若不然,那種相合就很偶然,并且是靠不住的。”個體倫理道德是一個行政人員必須具備的品性、資質,能夠促使其自覺服務于公共利益。提升自我倫理修養是醫務人員自覺進行學習、改造、陶冶的過程,其實質是個人將社會道德規范自覺轉化為個人內在品德的過程。醫務人員可通過網絡、書籍、培訓等方式獲取行政倫理相關知識,包括思想道德修養、政治修養、作風修養。在學習的同時反省和檢查自身現有的認知和舉止,糾正自身存在的有悖行政倫理的思想和行為,并對自己進行自我監督;對于外部環境不良思想及行為的影響需提高警惕,在外部監督缺位的情況下,仍能夠堅持正確的道德信念,獨善其身。通過學習、反思、慎獨的方式,逐漸將外內的行政倫理標準內化為個人內在的行為準則,陶冶道德情操,確立道德信念,并貫徹于實踐之中。公立醫院行政倫理失范的治理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這既需要每一個醫務人員的道德自律,也需要醫院政策制度的完善,更需要國家的重視和整個社會社會風氣改變。只有完善各方面的措施,才能有效減少并杜絕公立醫院的行政倫理失范現象。
作者:傅強 單位: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 上一篇:人民防空“十三五”建設工作規劃
- 下一篇:文化建設在醫院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