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鋁制品行業廢水處理方案
時間:2022-09-26 10:15:55
導語:探析鋁制品行業廢水處理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鋁制品加工過程中,產生大量含重金屬廢水,一直是困擾企業快速發展的環保瓶頸。含重金屬的鋁制品廢水如果沒有得到有效治理,一旦排入外環境,將對生態環境造成極大危害。
關鍵詞:含鉻廢水;污水處理;鋁制品
1設計原則
(1)根據鋁制品廢水水質特點,選用技術先進可靠、工藝成熟、處理效率高、運行成本低的廢水處理工藝,確保出水達到排放標準。(2)選用質量可靠、維修簡便、能耗低的設備,盡可能降低處理系統的運行費用。(3)考慮廢水處理過程中的污泥排放,力求在處理工藝中減少污泥的產量,并提出污泥處置的措施。(4)平面布置緊湊,占地面積少,與廠區整體建筑風格相協調,達到人性化的目的。
2設計標準及規范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53號文《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2)《遼寧省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21/1627—2008。(3)《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4)《電力裝置的繼電保護和自動裝置設計規范》GB/T50062—2008。(5)《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50014—2006。(6)《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06。(7)《給水排水工程結構設計規范》GB50069—2002。
3設計指標
3.1設計水量
本方案設計的綜合廢水水量:Q=400m3/d;含鉻廢水水量:Q=40m3/d。
3.2進水水質
根據同行業的水質,設計進水水質如下:第一類綜合廢水水質,懸浮物(SS)不大于2000mg/L,pH值4~6;第二類含鉻廢水水質,六價鉻不大于5mg/L,懸浮物(SS)不大于2000mg/L,pH值4~6。
3.3出水水質
鋁材廢水設計出水水質如下:六價鉻小于0.5mg/L,懸浮物(SS)小于300mg/L,pH值6~9。
4處理工藝
4.1綜合廢水處理工藝流程
綜合廢水→調節池→中和反應池→斜板沉淀池→廂式壓濾機→達標排放。
4.2含鉻廢水處理工藝流程
含鉻廢水→鉻調節池(加入硫酸、液堿、還原劑、PAM)→廂式壓濾機→達標排放。
5流程說明
綜合廢水自流入綜合調節池,然后經提升泵提升至中和反應池中,同時加入中和藥劑與絮凝劑并攪拌,廢水在中和反應池中完成中和、絮凝的過程,然后經提升泵提升至斜板沉淀器中進行沉淀,上清液達標排放。污泥用螺桿泵打入綜合廂式壓濾機中,經過脫水后的污泥外運處理。含鉻廢水自流入鉻調節池中,在調節池中加入硫酸,使pH值調整到3,然后加入還原劑進行還原反應。經還原反應后,加入中和藥劑與絮凝劑,然后用污泥泵打入鉻廂式壓濾機中,經過脫水后的污泥運至危廢中心處理。
6主要工藝構(建)筑物、處理設備
6.1綜合調節池
綜合廢水在綜合調節池內進行水質均衡、水量調節。配套設備:提升泵、液位控制系統。
6.2中和反應池
綜合廢水在中和反應池中完成中和、絮凝的過程。主要配套設備:液位控制系統、攪拌器、斜板沉淀器、螺桿泵、綜合廂式壓濾機。
6.3含鉻調節池
含鉻廢水在含鉻調節池內進行水質均衡、水量調節。同時在含鉻調節池中進行還原、中和、絮凝沉淀反應。配套設備:提升泵、液位控制系統、攪拌器、螺桿泵、鉻廂式壓濾機。
7電氣設計與控制
7.1用電負荷及等級
本處理站總裝機容量約為31.2kW,運行容量為17.1kW;電負荷均為380V和220V低壓用電負荷。鋁材廢水裝置以80%的設計能力運行,日總耗電量約205.2kW。
7.2電源狀況
廢水處理工程用電從廠變電站以380V/220V三相四線電纜將所需容量電源引入控制室配電柜,然后分送到各用電設備。控制系統的電源負荷裕度應為40%,電源設有浪涌保護。
7.3生產管理
本廢水站在運行過程中發生故障,由于廢水處理站必須連續投運的機電設備均有備用,則可啟動備用設備,保證設施的正常運行,同時對廢水處理設施進行檢修。鋁材廢水處理站綜合廢水可實行20h運轉,含鉻廢水可實際10h運轉;處理水量綜合廢水400t/d,含鉻廢水40t/d。需配備4個工作人員,綜合廢水兩班制,含鉻廢水一班制。進行廢水處理設備的巡視、管理、保養、維修。
8投資估算
9經濟指標
鋁制品行業廢水處理工程主要經濟指標如下:設計規模為400m3/d,工程總投資58.07萬元,單位水量投資0.145元/m3污水,其中電費145.2元/d,藥劑費660元/d,廢水運行成本2.01元/m3污水。結語根據鋁制品行業廢水相關數據,設計水平達到《遼寧省污水綜合排放標準》DB21/1627—2008廢水排放標準與《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排放標準。采用的處理鋁材廢水處理工藝,具有技術成熟可靠、處理效果好、經濟合理、管理方便等優點。
參考文獻
[1][美]CP小萊斯利格雷迪,享利C利姆編著.李獻文,楊西昆等譯.廢水生物處理理論與應用[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
[2]曹姝文,梅作漢,袁啟順,等.強化一級方法處理生活污水技術[J].中國環保產業,2001(3):36-37.
作者:張家榮 單位:營口市城市排水監測站
- 上一篇:高校圖書館文創產品開發研究
- 下一篇:商務英語師資培養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