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企業污染特征與產業導向

時間:2022-05-20 03:11:12

導語:工業企業污染特征與產業導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業企業污染特征與產業導向

1鞏義市概況

1.1城市概況

鞏義綜合經濟實力一直保持河南省前列,被省委、省政府確定為全省擴權縣(市),在第六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評價中居第41位,在中西部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評價中居第1位。

1.2經濟概況

鞏義是工業型城市,2006年起逐步形成以鋁工業、耐材、機械、建材、鋼鐵、化工等六大支柱為主體的工業產業體系;新建擴建了豫聯、二電、明泰、順源等一批重大工業項目,其中投資50多億元的豫聯工業園區是鞏義有史以來投資規模最大的建設項目。鞏義有收入額和納稅額超億元的企業和集團112家,大力推進工業向園區集中。全市15個工業園區入駐企業達528家,形成了回郭鎮鋁加工園、康店民營經濟創業園、北山口耐材園等一批特色園區,竹林眾生、中孚實業和永通特鋼均在國內成功上市。

2企業污染情況

2.1污染源

鞏義有工業源1398家,其中重點源510家,一般源888家;規模以上生活源368家,其中住宿業17家,餐飲業164家,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單位150家,醫院20家,獨立燃燒設施1家,城鎮民生活16家;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數1家。

2.2污染特征

鞏義的大型企業只有10家,還不足1%,中型企業占2.5%,小型企業高達96%以上。小型企業由家庭作坊等形式發展起來,技術設備落后,又缺乏足夠的治理能力,且企業分布較廣,導致鞏義大面積污染。政府應立足現實,引進先進的管理經驗,把地域相近、生產形式相同的企業進行合并、做大、做強,使其有足夠的能力去治理自身帶來的污染。鞏義企業起步較早,加上當地鋁礦石、鐵礦、煤炭、石材等礦產資源豐富,形成以礦物制品業、設備制造業、化工、金屬冶煉、塑料制品、橡膠制品、煤炭開采、電力等高能耗、高污染企業為主的產業格局。圖11398家企業中,用水企業為626家,占全部企業數的44.8%。在這626家企業中有廢水產生的企業535家,有廢水排放的企業269家,占企業總數的19.2%。由此可見,鞏義大多數企業沒有廢水排放。鞏義能源主要來自煤炭、焦炭、電力,這些能源的使用雖然帶來經濟的飛速發展,但也造成大氣的嚴重污染。隨著當地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的深入,粉塵排放量大大降低,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污染依然存在。推廣清潔燃料,指導和督促企業建設脫硫、脫硝設施已是勢在必行。固體廢棄物包括粉煤灰、煤矸石、爐渣和冶煉廢渣。鞏義是資源型工業,煤炭消耗過程中產生粉煤灰和爐渣;金屬冶煉過程中產生粉煤灰、爐渣和冶煉廢渣;煤炭開采過程中產生煤矸石等等。這些固體廢棄物除部分煤矸石被適當貯存外,其余全部得到綜合利用或安全處置。鞏義居民生活用水占的比重最大,那么產生與排放的生活污水占比重也較大,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如建設城鎮污水處理廠)提高居民生活污水處理率,同時也要加強對住宿業、餐飲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的污水治理。

3產業導向

3.1結構分析

根據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工業廢水不是主要因素;污水處理廠的投入使用,有效緩解了生活污水的壓力;鞏義的環境污染主要是大氣污染,特別是二氧化硫的污染。造成這一污染格局的原因如下:(1)資源型工業為主,產業結構性污染問題十分突出;(2)局部大型企業比較集中,形成污染“重災區”;(3)環保資金投入不足,嚴重影響環境綜合整治的順利進行;(4)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日益突出。所有原因中,產業結構是影響鞏義環境和經濟發展的首要原因。由于產業單一,鞏義經濟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損失慘重,一些企業不得不選擇限產、停產,甚至倒閉。

3.2結構調整

舊有發展模式遭遇挑戰,經濟危機成為強大推手。2009年,鞏義市環保局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抓手,環境綜合整治為載體,突出“四個重點”,構建符合鞏義實際、具有鞏義特色的長效環保機制。按照計劃,鞏義將逐步淘汰落后的生產工藝;督促企業完善污染治理設施;加快推進清潔生產步伐;引進低污染高附加值的行業;重視服務業和旅游業的發展。

本文作者:鐘鳴工作單位:河南中孚電力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