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企業點檢定修分析
時間:2022-12-19 11:18:54
導語:工業企業點檢定修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點檢定修在工業企業是設備維修管理領域的延伸。不僅使維修結構清晰、職責明確、執行力強,也為加強設備全過程、全方位的管理提供了有效保證。由于提升了維修職責與權限,使企業的生產與設備維修管理向扁平型企業管理模式發展,為企業管理機制的高效及管理響應的快速等,提供有力的基礎支撐。
關鍵詞:工業企業;點檢定修;意義與作用;工作效率
點檢定修是根據預防性檢修原則和設備點檢結果,通過結合設備狀態評估和適度預知性檢修原則,可以確定設備檢修內容、檢修周期和檢修工期,它是一種科學的檢修策略和檢修方式。在與狀態檢修與優化檢修結合后,既可全過程對設備進行動態管理,有效防止設備的過維修和欠維修,提高設備可靠性,又可以減少和降低維修費用和維修工作量。在該體制中,點檢人員處于設備管理核心地位,是設備管理的責任主體。強調的是以人為本的理念,通過員工發揮主觀能動性的自主管理活動,調動全體員工的積極性,確保設備的可靠性。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首先在冶金行業引入這一管理模式,并結合自身國情與企業具體環境,通過幾十年的不斷摸索,已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設備點檢定修模式。目前以點檢定修制的設備維修管理新模式已得到廣泛應用,并取得了豐碩成果。
1把握好點檢定修模式的意義
在實施過程中,基于不同的企業狀況、不同階段及期望目標,維修隊伍的組織構成等都會有所不同。職能劃分是基于點檢專業機構的設置基礎之上,所以應立足與企業預定的職能進行規劃和實施。(1)確立設備管理責任主體。引用點檢定修管理方式,第一要點在于落實具體設備的管理責任主體,在一定程度上已經表明,管理是“盯”出來的。因而要管好設備,只有對具體設備進行分解管理,確立具體管理責任主體,就需要去落實這個“盯”的責任。只有這樣設備才會有人去“盯”,而管理設備的責任者及工作業績才有可能被“盯”上。(2)加強計劃檢修,提高維修效率,降低檢修費用。通過采用科學方法找出設備異常狀態和缺陷,及時發現隱患和采取對策,既利于把握設備狀態,又可將故障消滅在萌芽狀態,極大提升檢修計劃的實施性和工作效率。又能以設備狀態的把握為維修管理基礎,真正體現出“安全生產,預防為主”的思想。(3)推動標準化、提升信息化。通過對點檢管理工作的合理管控、作業結果的準確記錄與總結分析等,一方面使得計劃的規范化、操作的標準化等實現了有據可依。點檢管理由于管理內容的精細,管理環節的多樣性等,管理對基礎信息歸集與統計分析功能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使得信息化管理已成為企業發展的必然。另一方面也為物資采購、使用與檢修費用預算的執行、統計等管理工作,提供實時的數據信息。(4)建設高素質的設備管理隊伍。通過點檢定修模式的實施,可以培養一批專業技術強、懂管理、有責任的設備管理隊伍,從而形成企業自身獨特的設備維修管理體系,提升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由于核心能力是企業獨具的,是其能力在一系列產品和服務上取得領先地位所依賴的關鍵性能力,這種能力是包括人文因素在內的一種技術和技能的綜合體。1991年,格蘭特提出評價企業核心能力的4個判據:占用性、耐久性、轉移性、復制性。占用性,是指企業內部某些戰略資源不能歸企業所有,而被某些個體據為己有的占有程度;耐久性,是指企業戰略資產作為利潤源的持久程度;轉移性,是指企業核心能力和資源被買賣的難易程度;復制性,是企業核心能力和資源被競爭對手模仿的難易程度。
2推行設備點檢管理給企業帶來的改變
點檢定修實際上是工業企業的設備維修管理模式的提升與延伸,實質是將直線職能制的管理模式在企業設備維修管理領域的進一步發展。直線職能制管理模式在企業管理中的特點是結構清晰、職責明確、執行力強。可以一改以往設備管理中責任主體不具體、不清晰、不到位的情形,為加強設備全過程、全方位的管理提供了可靠基礎。同時由于設備管理人員的職責與權限的提升,使企業的生產與設備維修管理向扁平型企業管理模式不斷發展,為企業管理機制的高效、管理響應的快速等提供了有力的基礎支撐。(1)改變了傳統的工作結構和業務流程。因為工業企業作為原材料和生產設備的采購和使用方,對物質資料的耐久性、轉移性、復制性劣勢等的關注度都較高。隨著科技進步步伐的不斷加快,企業硬件造成的市場競爭劣勢也越來越明顯,設備的相對性能劣化也越迅速。在這個特殊的市場與生產鏈里,它決定了企業的核心能力深植于企業的人文資源、人文過程及其團隊方法,存在于人才資源、企業文化與管理體系中。只有建立自身優秀的生產管理和組織體系,培養大量的優秀技術和管理人才,實現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技術資源與人文過程的高度和諧,在強化信息體系建設的過程中,使企業員工個體的獨立占用性最低化,企業的市場競爭性資源繼承性高,突出信息的共享度和可追溯性,競爭要素的轉移性和復制性低,才能使企業在獲得持久發展的核心競爭力的同時,使工作結構和業務流程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2)使員工技能得到快速發展。員工技能從單一化發展為多樣化,從技術型提升為技術、管理復合型,以適應設備可靠性管理與企業低成本運營的需求。推行設備點檢管理后可以看到,在設備點檢制管理模式下,既實現了設備管理組織的專業化,工作的制度化,方法與內容的標準化,過程規范化,結果信息化,分析成果效益化;也可為企業培養出一批一專多能的復合型技術人才。
3推行點檢定修管理的基本要素
為提高設備的可靠性、維修性、經濟性、安全性等,按照設備技術水平、設備結構和發展趨勢,推行點檢定修管理模式,既能消除設備缺陷,提高設備的技術性能和可用率,也可結合檢修過程進行不斷優化。(1)頂層設計。企業決策層必須對此進行深入分析,細致設計,并從上而下建立實施的理念和信心,這是實施具體工作的前提,只有這樣才能有極強的推動力投入到整項工作中去。(2)樹立協作精神。企業所有部門、員工的協作精神是形成良好團隊、共同促進、共同推進的思想基礎;對企業需要形成設備運、修、管一體化的管理理念。(3)提高工作技能。不管是操作工,維修工還是設備工程師,都要努力提高工作技能,因為沒有好的工作技能,全員參與將徒具形式,形存而神離。(4)培養核心力量形成經濟、技術管理的復合能力。實施點檢定修,需要一批懂技術、會管理的專業設備點檢人員,并通過他們職能的發揮,來實現和展開技術服務與經濟管理等工作。(5)改善工作環境。改善工作環境要從人際環境和操作環境兩方面考慮。通過合理的機構調整和制度建設,建立和諧溫馨的內部管理環境;通過5S(Seiri,Seiton,Seiso,Seiketsu,Shitsuke,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等活動,改善員工現場操作環境,一方面提高工作環境的舒心度,提升現場工作興趣及作業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設備事故發生。
4推行過程中需要防止的誤區
任何管理理論都是基于實踐,并對實踐行為加以提煉與提升的結果,因而當宏觀管理模式加以推廣時,一定要體現本土化、微觀化、實用性與成效性。對于重形式輕效用、趕時髦輕業績,不經深入研究、細致分析,不結合企業本身實際環境與切實需求,草率引用的情形,往往會導致企業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并可能毀壞企業的內部資源配置與人際環境。(1)不研究自身資源與環境,照搬照抄帶來的是效率低下。每一個企業的地域文化、人員配置都不盡相同,因而體現出的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新管理模式可調用的資源結構等也都各有差異。這一個性,導致企業要根據自身的特殊情況,對組織構架設置時要合乎自身的特點,以利于工作流程的優化設計,及管理效率最佳。避免由于不當的機構配置造成資源浪費,工作扯皮和效率低下等。(2)定位不當帶來的思想沖擊。實施點檢定修,必將對原有企業的組織結構、人員崗位進行局部調整,以適應新管理模式的推行。調整引起的內部資源配置與人際環境改變,必將需要員工在一定時期內加以適應,這一現象在老企業內推行過程中所產生的沖擊力尤為明顯。這里特別要關注點檢員、檢修人員在企業設備管理工作中的定位,明確僅僅是工作崗位的不同,不存他們在企業中地位的差異。避免使用點檢員是“設備主人”等權屬關系的稱謂或概念,這必將引起檢修和其他崗位員工對企業責任認同的懷疑,避免對點檢定修實施的成效造成較大沖擊。(3)工作安排不當帶來的顧此失彼。點檢定修管理的推行,必將需要對崗位、人員、工作進行調整與編配,合理的工作范圍界定與合理的工作量確立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在工作安排中既要突出崗位重點,又要合理人員的負荷。這就需要合理編配日常點檢、專業點檢、精密點檢的工作范疇與工作負荷。避免專業點檢人員過于圍繞現場轉而忽略了他們真正需要的深入分析與計劃優化等工作。要把握數據是為設備狀態分析與優化檢修策略服務的,避免圍著數據采集轉的怪現象,可以通過合理分工來加以改善。(4)職、權不對稱帶來的責任轉移。點檢定修模式,一定程度上在于專業點檢人員對于設備管控權力的放大,體現設備管理是企業的重點。因而在某種程度上要以設備的安全性、可靠性為中心,其他部門與設備管理部門之間積極配合,以穩定的生產運營為基礎,提升企業的管理和經營業績。如果責權不明,一方面點檢員承擔著設備管理責任主體,而另一方面他們的正確抉擇又得不到重視,到頭來還需要承擔工作的不良后果,發生他人的工作過失轉稼至點檢員身上,挫傷他們的積極性。點檢定修包含的內容是設備點檢和設備定修。設備點檢是基礎,設備定修是以點檢工作對設備狀態把握為支撐的維修管理模式。需要明確的是,這里的定修內涵已不同于人們傳統的計劃檢修,更確切地說,應該是建立在點檢基礎上的優化檢修,內涵已獲得了極大的豐富。
5結束語
實踐證明,實施點檢定修是工業企業較好的設備維修方式。將計劃預修理制和以點檢制為基礎的預防維修制相結合后,不僅使維修目標更加明確,工作效率更高,也使執行主體的職責更為清晰。同時也可為檢修策劃提供更為科學的優化依據,科學調整大、小修實施項目和修理時機,在通過合理的工作安排達到優化檢修模型,平衡各方面工作量,從根本上消除設備缺陷,提高設備技術性能和可用率,確保設備正常運行的目的。
作者:王永周 單位:北京卓眾出版有限公司
- 上一篇:工業企業會計內控體系研究
- 下一篇:工業企業成本核算改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