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議CDIO模式下工業設計專業改革
時間:2022-12-13 03:10:51
導語:試議CDIO模式下工業設計專業改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傳統模式下工業設計專業特點及不足
一般來說,我國目前設置工業設計專業的院校的招生生源一般分為兩類:基本沒有藝術基礎的理工科學生及具備一定藝術基礎的特長生。就其生源特質來講,第一類生源的優勢在于理性思維強于感性思維,擅長邏輯思考;后者則感性思維強于理性思維,善于創新設計。然而,隨著藝術類應試教育的發展,很多藝術生也是臨試速成的“快捷”特長,同樣存在藝術基礎較差的現實障礙,對于所學專業的了解存在較為嚴重的欠缺。其藝術基礎也僅限于繪畫等基本環節的掌握,對于有關設計領域的理解則不甚了了,這就需要在本科教育的初期階段必須對其進行專業針對性培養,使其能夠盡快的適應并轉入到專業的學習中來。目前,我國高等院校工業設計專業教學方式大部分還沿用傳統課程體系的模式,不足之處可歸納如下:
1.教學方式模式化。工業設計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其基礎課程主要是培養學生相應的專業基礎素質,這樣的培養目標往往由于學生自身的基礎素質和理解能力的差異,使得基礎課在傳統說教的教學方式上很難得到較好的實施。
2.各門基礎課相對獨立,缺乏聯系。學生對于課程本身的理解、對于課程之間的關系、以及課程學習的目的等方面由于各門基礎課相對獨立,缺乏聯系而造成了諸多學習障礙。
3.基礎課程內容應用性較弱。基礎課程內容相對單調,并且實踐性不強,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難明確學習目標,在后續課程的應用上也很難將以往的知識串聯起來。
4.承前啟后差、系統規劃不足。對于設計類專業來說,基礎類課程的重要性可以說是至關重要。先修課程不能完善的為后繼課程鋪墊,是導致整個教學環節不連貫的最主要原因,也是我們現在亟待解決的問題。
CDIO工程教育理念具有創新性,其中對于基礎課程的重要創新主要表現在基礎課程價值認識、基礎課程結構、基礎課程教學方法和基礎課程教師要求等方面。針對這些創新要求,應用型本科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對策是:調整基礎課教學目標、調整基礎課課程結構、改革基礎課教學方法、建立一體化教學平臺和改革教學評價方法。具體如下:
1.更新教學理念,明確培養目標CDIO工程教學理念雖然在2005年就已經進入到我國的高教領域,但在具體的推行過程中仍然有比較大的難度和一些問題的出現,主要原因就是CDIO理念同傳統的教育觀念相比,具有極強的創新性,這就需要我們全面更新教學理念。從上層的院校管理層,到具體的執行環節,都需要深入理解CDIO的精髓,以CDIO的原則來指導我們的教學工作。工業設計專業的本科教育環節旨在培養能夠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中國文化底蘊和國際視野,動手能力強、適應當前工業設計發展的新潮流、能從事產品開發與設計、視覺傳達技術及環境設計創作、研究和教學的高級專門人才。在這個大前提的指引下,每一個教學環節都必須有明確的培養目標和具體分工。
2.增強“基礎課程群”內各課程關系,注重承上啟下基于CDIO“做中學”的理論體系針對工業設計專業學生的課程結構進行研究與分析,使原來單一、獨立的各門基礎課程系統的、有機的連貫起來,形成一套整體的課程群。以“課程群”的方式對基礎類課程進行改革,明確各個環節的教學目的。在前期的基礎教學中,使大部分的學生綜合基礎設計與應用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具備初級的設計協作、交流與討論能力,從而實現基礎課程群所擔負的承上啟下的作用。
3.推行本科導師制,針對性植入“課題”在教學過程中推行本科導師制,注重學生與導師各種層面的交流,真正做到不僅“授業”,更要“傳道”、“解惑”。打破傳統師生關系中的隔閡,引導學生正確價值觀及思維方式的形成。CDIO不僅僅是一種培養模式,同時也是一種方法和理念,導師要與學生定期溝通交流,才能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培養。在確立導師后,針對學生個體差異,針對性的將原有分散的課程體系進行有針對性的整合,充分考慮各個教學階段的需要,以“課題”的形式使教學內容直觀、明了的展現出來。
4.劃分“基礎課程群”的各環節培養目標,加強教學監控。工業設計專業基礎課程群包括兩個階段:
(1)設計基礎培養階段。課程群主要構成包括:由平面構成、色彩構成、裝飾圖案、平面設計等課程的全部或部分內容構成。此階段培養目標是在總體教學目標的指導下,通過若干個有針對性的設計實踐環節的訓練,重點培養學生的各種基本能力。通過對本課程的學習,應使學生初步了解形態的基本概念,了解形式美的基本法則和色彩的基本理論,理解二維平面與三維空間的相互關系,理解色彩對視覺的影響與作用。進一步掌握形態塑造的基本方法和形態表現的基本技能,并能夠較為熟練地將其應用于實踐訓練的各個環節。初步掌握形成圖案的基本方法和圖案表現的基本技能,并嘗試將此方法和技能自覺地與設計實踐訓練相結合。通過對本課程的學習,學生應具備一定的動手能力、圖形的表現能力和交流能力,具備一定的對美的鑒賞和評價能力。
(2)設計能力培養階段。課程群主要構成包括:由設計速寫、設計表現、立體構成、形態設計、色彩設計、創新思維、產品設計的一般方法、電腦輔助設計、設計研讀、賞析與討論等課程的全部或部分內容構成。此階段培養目標是在總體教學目標的指導下,通過若干個有針對性的設計實踐環節的訓練,強化和培養學生的各種專業基礎技能和素質。通過對本課程的學習,應使學生了解產品設計常用的表現方法,理解設計方案圖在設計過程中的地位與作用,理解設計方案圖中常用的圖面元素的意義及作用,掌握編輯和繪制設計方案圖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掌握產品設計快速表現的常用方法和基本技能,并能夠自覺地將其運用到設計方案圖的表達中。了解形態認知的一般規律和產品形態的演變過程及基本特征,理解產品形態與產品其它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理解影響產品形態設計的主觀因素,初步掌握產品形態設計的基本原則與方法。通過對本課程的學習,學生應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產品形態初步的塑造和表現能力,初步的設計協作和交流能力。總之,新的教學計劃的改革,除了系統嚴謹的改革措施,還必須要建立完善的監督和信息反饋體制,為了保障和提高教師每一節的課堂教學質量,應建立有課堂教學常規要求、教研活動的形式和要求,教師崗位職責、教師考核制度等,以保證CDIO課程計劃的實施。做到發現問題,及時調整,保證教學質量的形成與提高。
三、結論
通過對工業設計專業基礎課程群進行CDIO模式的教學改革,主要目的是引起學生對專業課程、尤其是核心專業課的學習興趣;能夠超前或同步于教學計劃,帶項目或問題進行主動學習達到深度掌握;親身體驗初級設計制作過程,知識的學習和應用之間形成良性互動,為后期高層次設計環節打下基礎;超過書本的內容通過課外自學或活動獲得,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實際CDIO實踐教學,加強學生的實際創新及動手的綜合能力;引導對社會、歷史、職業道德的思考和提升,全面提高學生個人素養。基于CDIO模式下的工業設計專業基礎課程群的教學研究,對于培養學生的全面設計能力、提高學生的環境適能力、培養創新意識等,都有現實意義。對改進高等工程教育模式、探討培養高素質的工業設計人才,都有一定的理論指導意義。綜上所述,要使CDIO工程教育模式發揮出應有的巨大魔力,需要做大量系統、細致工作。院校政策的支持、對專業進行針對性系統化設計、推行項目教學模式,以及對教師的工程化教學素質培養等很多方面都帶來很多的挑戰。只有將CDIO改革同日常的訓教工作融會貫通,才能真正領悟CDIO這一創新性教育模式的精髓。
作者:陳煥單位:河北工程大學建筑學院
- 上一篇:遠程教育模型分析與構建
- 下一篇:論遠程教育學員的科學化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