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時代的工業設計論文

時間:2022-09-16 05:16:59

導語:大數據時代的工業設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數據時代的工業設計論文

一、定制化服務的關鍵是數據

大數據時代設計創新主要體現以互聯網為平臺的網絡終端創新,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導航產品和電子支付等生活類產品及服務的創新設計,以及與此相關的后臺基礎設施創新,如云計算、通訊、軟件工程等技術領域。知名IT評論家謝文認為,目前網絡業創新過程中,對大數據的獲取可分為三種戰略:前臺、中臺和后臺為主的模式。蘋果、Facebook和亞馬遜分別是這三類模式成功的典范。蘋果通過設計、銷售各種互聯網終端產品,通過Ios系統下的Itune網上商店將產品和服務集成來匯集數據,形成自成體系的規范數據標準平臺,這種商業模式讓蘋果獲得了巨大成功,表明工業設計有效利用大數據可實現產品和商業的成功。Facebook則抓住目前頗具人氣的網絡社交需求,依托Web2.0系統平臺的構建和運營來獲取各種標準化、結構化的用戶數據,形成開放、龐大的共享數據流。亞馬遜則通過建立強大的網絡營銷后臺獲取網絡用戶的各種需求數據,再結合電商形成開放平臺,為用戶提供量身定制的各類個性化服務,為電商提供行業所需的大數據。在口碑營銷成為王道的電商時代,借助互聯網提供的營銷數據,掌握消費者的需求,企業能夠及時調整設計、生產和制造策略,并通過3D打印快速實現消費者的個性化定制需求。這就需要通過網絡獲取用戶數據,同時用科學方法分析這些數據所體現的用戶消費心理、行為,最終轉換為有用的設計語言。傳統的產品設計、制造是一種線下行為,遠離互聯網,與消費者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存在時間差,獲取的消費者數據十分低效。“3D打印”技術的出現讓物質產品的設計、生產實現了數據化,傳統制造業和互聯網行業的高度融合,不但拓展了網絡行業的產業邊界,也為制造業的定制化服務提供了巨大空間。針對用戶的產品定制,借助強大的物聯網可實現低成本營銷,真正實現個性化設計和按需生產,這讓傳統制造業進入到大規模、打破時空界限的全新發展階段。這種借助互聯網、物聯網形成的新型產業鏈和商業模式改變了傳統制造業,讓企業從產業鏈上游及戰略規劃階段就可集成物質化產品設計、制造和流通過程所需的各類數據,這要求制造業企業必須具備互聯網思維,要求工業設計必須依靠網絡集成各種數據,及時獲取消費者需求。

二、大數據時代的工業設計

互聯網打造了全新的社會形態和生活方式,人們的工作、生活已離不開網絡,通過網絡消費者可實現交友,衣、食、住、行各種所需。謝文認為,未來通過網絡有望實現三方面創新,個人數據集成、公共服務數據集成及物質生產集成。如收集消費者在網絡上的言談舉止和生活中所有活動產生的數據,建立“數據人”模型,為線下的制造業提供人的需求數據;集成線上的公共服務數據為國家、政府和組織提供服務支持;集成物質生產數據實現制造業的數據化生存。對工業設計而言,網絡連接消費者、社會和物質產品組成的三維空間,融合各種大數據,可支持制造業的轉型與社會進步。這正是新形勢下工業設計的發展方向,即通過設計具體的服務產品,為消費者創造感性價值,實現消費者情感上對個性、品位和身份的追求。這些服務化產品在提供高品質服務的同時,以技術推動組織和社會創新,實現人、組織、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此時的工業設計從“提供功能,方便使用”的問題解決方案,轉向“講述故事,創造意義”的“造意”階段,“造意”正成為當下產品設計新的關注點。借助網絡獲取用戶數據,讓產品滿足基本功能的同時,更多地向消費者講述故事,引起消費者的回憶和聯想,成為當下產品設計成功的關鍵。

三、結語

互聯網、3D打印塑造了以大數據為特征的這個時代,大數據是平臺(移動互聯網),造意是手段(感性價值創造),用戶體驗是目的(價值實現),構成了新時代工業設計的基本構架。大數據時代,一切皆可量化,對設計教育而言,“研究驅動設計,設計驅動創新”將是工業設計改革的方向,這要求在學科層面成立設計研究學會,基于對各種用戶數據量化的科學研究為制造業服務。2014年初,中國工業設計協會成立了設計研究專業委員會,這是一個可喜的進步,標志著中國工業設計教育由基礎實踐型向科學研究型發展邁出了開拓性的一步,但未來依舊任重道遠。

作者:楚東曉單位:武漢大學城市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