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學研”在工業設計教學中的應用
時間:2022-01-21 11:13:21
導語:“產學研”在工業設計教學中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傳統工業設計教學過程中凸顯出諸多問題,例如一味追求技能水平,忽視設計理念,導致專業教學與實踐工作脫離,學生所學知識與生產需求脫離等等,針對這一現狀,研究一種提高工業設計教學實踐價值的教學模式意義重大。“產學研”結合的模式可充分利用學校、企業、社會三方不同的優勢資源,破除封閉的理論化教學模式,實現理論知識與開發應用、生產實踐相結合的目的,從而促進學生在產品理念創新、造型設計、可行性實踐等方面的核心能力得到強化與提升。
在產品開發過程中工業設計是核心環節,其以實現產品的工業美學、實用價值以及提升用戶界面為設計目標,是提高產品商業價值,豐富創新內涵的途徑,隨著目前我國工業化和經濟貿易的飛速發展,工業設計的價值逐漸凸顯,已成為我國工業經濟轉型,提高企業在海外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從教學角度來看,工業設計教學屬于典型的應用型學科,且與多門學科存在知識點交叉,因此對教師和學生設計思維、靈感表達、實踐能力等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大部分院校存在的共性問題為教學內容脫離實際,學生應用實踐能力不足,從而對教學質量造成影響。因此在工業設計教學中引入產學研教學模式,對豐富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創造力具有重要作用。
1“產學研”模式概述
“產學研”模式是指院校在專業課程教學中,將教學、科研、生產進行三位一體結合所創建的一種既能滿足社會生產和發展需求,又能滿足學校教育體制的模式,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工業現代化所需的創新型、復合型人才。該模式利用學校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優勢,充分發揮產學結合和雙向參與的重要作用,既能完善院校專業教學體系,提高學生在工業設計中的創新和造型能力,又能讓社會和企業獲得優秀的智力資源支持。
2現階段工業設計教學的弊端和不足
2.1重技能輕設計理念,導致教學與實踐脫離
目前很多大專院校存在重技能水平,輕設計理念的工業設計教學弊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多以設計技巧和產品實例為主要講解內容,但對設計理念的分析少之又少,這就容易導致學生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容易陷入建模、做圖等邊緣工作的怪圈,這種模式難以將學生培養成為未來的職業設計師。
2.2校企合作深度還需加強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逐漸深入,很多院校已經意識到開展校企合作的重要性,這種方式調動了學生自主探究的積極性,提高了實踐操作能力,但雙方合作仍然只停留在淺顯水平,涉及的知識面狹窄,且無法覆蓋大面積的學生群體。例如目前很多校企合作模式均是建立在以企業對工業設計人才的需求基礎上,但院校、科研單位的出發點和目的均與企業有差異,企業不可能放棄利益專門安排一線員工對學生進行實踐指導,院校也需遵循自己的教學計劃,而不能根據企業的需求隨意更改,這樣就導致學生只能通過短期的寒暑假進行實習,長此以往學生的實踐能力得不到提升。
2.3資源共享與研究成果推進不足
大部分優質資源集中在院校中,企業大部分員工也希望通過回校深造來吸收高校的研究成果,但在盈利的目的下,若研究成果無法及時轉化為收益,企業便會停止共享計劃。同時,企業也擁有大量的先進材料與實習車間以及配套技師,而受制于企業的盈利模式,院校學生往往無法通過這些優質資源真正意義上提高自身的操作水平,于是就陷入了學生無法提高綜合素質,企業得不到合適的人才鏈的惡性循環。此外,工業設計專業的科研項目大多數源自于企業的設計服務,獲得的科研成果應及時轉化為企業利潤,最終實現社會應用。但科研項目通常以單一設計為主,如產品開發、品牌形象等,看似雙方都得到了益處,但往往只是一次性合作,無法實現長期效應,教師與學生也無法參與到多團隊的深入研究過程中,更談不上讓研究成果服務于社會的目標。
3工業設計教學中“產學研”模式的具體應用措施
3.1確定工業設計的教育方向,制定彈性教學計劃
工業設計的教學模式應以“教育服務社會”為原則,以培養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為起點,將工業產品設計理論、創新實踐、市場營銷等環節聯系起來。(1)在課程設置過程中需注重豐富實踐性課程內容,例如以《專題產品設計》、《工業產品開發設計》等課程為主,以《消費者與產品研究》、《消費市場調查》等課程為輔,讓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能互為補充,促進其對市場有更為清晰的認識。(2)教學模式要與市場和社會緊密貼合,制定有彈性的教學計劃,對教學內容進行靈活安排,例如教師可選取目前較為熱門的話題——智能穿戴設備的設計進行教學計劃編排,具體教學過程可采用任務教學法結合案例教學法,通過三個課時來完成該知識點的教學,第一課時以了解智能設備的發展歷程和文化內涵為主;第二課時可引用智能手環、智能手套、智能眼鏡等實例來進行產品分析;第三課時以智能穿戴設備的具體設計構思、新型設計理念的運用講解為主,并要求學生靈活運用設計理念,在多媒體教師制作概念圖,并附上產品設計說明書。在此過程中教師也可結合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增加消費者對智能穿戴設備造型、功能、使用習慣的分析內容,從而突出工業設計教學的實用性和創新性。(3)針對師資分配問題,院校可聘請社會上有實際設計經驗和理念的設計師來校授課,這將有利于學生緊跟工業設計的前沿,不斷追尋和把握市場需求,從而激發設計靈感,創造出更優秀的作品。
3.2落實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理念,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為了解決校企之間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矛盾,在產學研平臺下可將企業真實課題項目導入到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將學生創新項目研發與企業實際課題相結合,強化學生理論知識與設計實踐融會貫通的能力,從而提高工業設計的系統與整體性。在此過程中,院校師生還可根據企業實際成果申請專利或者撰寫學術論文公開發表,在師生團隊配合過程中能逐步強化學生的整理歸納水平,實現研究的實際價值。例如針對《立體構成》、《人機工程學》、《空氣動力學》、《工程力學》等綜合性較強的課程,在教學中可采取“1+N”的專題模式,選取一位主講教師對教學大綱和計劃進行統籌安排,并根據實際項目研發進展,邀請工程師、科研人員、業務人員擔任專業指導老師來共同協作完成教學任務。這樣更有利于豐富學生的專業知識和綜合創新的能力。
3.3鼓勵師生協同完成科研項目,提高研究成果的實際價值
在產學研工業設計教學模式中,教師需承擔兩種角色,一是合作企業中參與市場競爭的設計實踐者,二是院校內設計人才的培養者和引導者。但教師對新技術、新材料和新工藝的了解通常存在滯后性,只有轉化成具體產品時才能獲知,為了解決這一弊端,在產學研模式中,教師可充分發揮知識面橫向發展,且單一性突出的特征,聯合材料學、機械自動化等院校教師、企業技師,對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進行深層次合作研究,開展多學科交叉實踐,并通過與學生互動,注重研究成果轉化為實際產品的過程,共同完成科研項目,從而解決工業設計教學與產業實際脫節的問題,彰顯研究成果的實際價值。
4結語
工業設計是一個多學科知識交叉、實踐性強的專業,在教學方面存在諸多難點,將產學研模式引入到教學過程中可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學生和教師通過不斷接觸實際項目,可將各種設計理念以及院校研究成果貫穿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有利于達成校企合作的雙贏,為社會輸送更多創新型、復合型工業設計人才。
作者:徐庭麗 單位:江西陶瓷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尹興圣.論"產學研"在工業設計教學中的應用[J].科教導刊,2011(18):56-57,65.
[2]林霜.產學研平臺下工業設計教學模式的探索[J].欽州學院學報,2014,29(2):69-72.
[3]楊豐齊,伍欣.地方性本科院校工業設計專業“產學研”教學模式研究[J].求知導刊,2015(11):85-85,86.
[4]曾祥遠,聶路.工業設計專業產學研合作的理論與實踐初探——以福建工程學院為例[J].工業和信息化教育,2015(4):62-65.
- 上一篇:我國工業設計現狀分析及對策
- 下一篇:工業設計在電子專用設備中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