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企業技術創新體系的構建

時間:2022-01-15 03:55:31

導語:紡織企業技術創新體系的構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紡織企業技術創新體系的構建

摘要:探索紡織企業技術創新體系的組成與實施效果。通過打造科學高效的技術創新決策系統、高水平的技術創新組織系統、合理優化的資源配置系統、完備的技術創新規則系統,建立起完善的企業技術創新體系。認為:建立技術創新體系有助于大幅提升企業效能及核心競爭力,有利于實現企業高質量的發展。

關鍵詞:企業管理;創新驅動;技術創新體系;構建與實施;高質量發展

紡織工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傳統支柱產業和重要的民生產業,其產業高度成熟,但產能高度飽和,產品同質化較為嚴重,同時還面臨發達國家“再工業化”和發展中國家加快推進工業化進程的“雙重擠壓”,勞動力與能源的比較優勢正逐漸消失[1]。應對紡織產業困境,工業和信息化部提出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的“三品”戰略,促進產業邁向中高端,建成紡織強國;紡織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中也明確提出加快采用先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提高產業用紡織品比重,推進紡織工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國際化發展已成為我國紡織行業轉型升級發展的主攻方向[2]。在這種大背景下,紡織企業要生存和發展,就必須立足全局、面向未來,加快創新驅動發展,全面推進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工作,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優勢[3]。企業技術創新體系是由技術實踐、生產經營實踐、管理實踐等活動結合并相互作用共同構成的促進企業技術創新的有機體,是企業技術創新活動實施的舞臺[4]。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具體包括決策系統、組織系統、資源配置系統及規則系統等方面。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的指導思想是以市場為導向,以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競爭力為主要目標,堅持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相結合,以完善創新投入、運行和激勵機制為重點,推動企業技術進步,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5]。我公司是陜西省紡織科學研究院在實施科研院所企業化轉制過程中成立的國有控股科技型企業,從創建初期就以“科技為本,市場為綱,人才至上”為發展理念,致力于安全防護用紡織品、航天航空用高性能增強材料等產業用紡織品的技術研究和產品開發、生產、銷售。我公司一直積極探索構建企業技術創新體系,提升技術創新能力,目前通過較為完備的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及創新驅動戰略,引領企業走高質量發展道路,企業核心競爭優勢不斷增強,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現介紹如下。

1打造科學高效的技術創新決策系統

企業技術創新中的各項活動都離不開決策,決策系統引導技術創新的選擇與實施,是管理技術創新體系運行的“大腦”,是由企業的技術創新決策活動以及與決策活動有關的機構所組成的有機系統[6]。我公司從以下方面進行了探索。1.1技術創新的基本理念。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的主要目標就是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競爭力。因此,從某種角度上講,科技創新成果只有走向市場,并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才算是完整意義的創新。我公司提出科技創新要“從市場中來到市場中去”的基本理念,以技術創新及市場營銷雙輪驅動鑄就紡織強企,在技術與市場之間建立牢固的紐帶,一方面鼓勵研發人員深入了解市場前沿及趨勢,根據市場需求進行項目立項和新產品研制;另一方面鼓勵營銷人員積極參與項目和新產品研發,提升對產品的全方位認識,為產品的市場營銷做好功課,確保技術創新成果價值在市場上的充分轉化。1.2技術創新方向的決策。我公司積極落實國家科技創新的“四個面向”,確定了以市場需求、國家及行業需求、行業關鍵技術、醫療健康防護需求為技術自主創新的主攻方向,確保了技術創新的科學性和實用性。對于面向市場需求的技術創新,堅持以項目為抓手,建立研發和市場之間的充分協同和深度溝通,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打通技術與市場之間的“隔離墻”,使產品的開發從萌芽期就具有市場基因,保證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對于面向國家及行業需求的技術創新,主動解決關系到國家利益的技術問題,以科技創新滿足國家及行業需求的同時,促進自身發展。研發的新型特警戰訓服面料打破了國外公司對警用高端防護服裝的長期壟斷,多功能消防員防護服系列面料通過自主創新改變了我國消防領域防護服裝長期落后于國際水平的局面。響應國家軍民融合政策,做強軍工產品,研制的多款高性能纖維增強材料已成功配套航天航空工業裝備應用。對于面向行業前沿關鍵技術的系統創新,充分整合公司研發、機電、檢測技術優勢,圍繞行業前沿技術,從技術研究、產品開發、標準制定、檢測儀器開發、檢測技術研究等方面進行系統創新,在防靜電、耐高溫阻燃等多個行業關鍵技術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創新成果,“方科”牌安全防護用紡織品及其“領先一步,永久防護”的技術創新理念已深深扎根。積極響應國家醫療健康產業發展需求,研制的醫用防護隔離服、醫用抗菌被褥及其他具有抗菌功能的醫用手術系列產品,已成功應用于各大醫院及醫療機構。1.3技術創新的決策管理機制。為確保我公司技術研究方向的正確性和可行性,確定了以技術創新水平及成果轉化預期為目標的雙導向決策機制,形成了以學術委員會、經理辦公會、科技管理部門和專家咨詢團隊為主體的決策管理機制。學術委員會對技術創新的研究方向及內容進行決策,由技術專家和市場人員組成,在決策層面體現出科技與市場的結合;經理辦公會負責對學術委員會決策的科研事項進行確定立項,負責協調相關部門全力保障科研事項順利實施;科技管理部門負責對科技創新具體事項進行管理并督促推進落實,確保科研事項及時完成;專家咨詢團隊對部分重點項目提出咨詢意見和建議,指導技術創新順利攻關。

2打造高水平的技術創新組織系統

企業技術創新體系的組織系統是由不同功能單元按照一定規律相互結合而成的、能夠保證技術創新體系有效運行的“硬件結構”,是技術創新得以有效開展的基礎。我公司“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以企業內部研發機構為核心,有效統籌內外部優勢資源,建立了“一縱一橫”的開放式技術創新圈,使技術創新在更廣闊的組織空間內進行,實現技術創新價值最大化。“一縱”指基于產業鏈建立“纖維,紡織,服裝,檢測,用戶”五位一體的縱向創新線,引領全國安全防護用紡織品技術創新與發展;“一橫”指基于“產,學,研,用”合作建立橫向長效合作機制,與高校、科研檢測機構等開展產學研用協同創新,促進知識、信息、人才的流動和利用。此外,依托“一縱一橫”的開放式技術創新圈,積極打造各類創新平臺,牽頭成立中國安全與防護用紡織品研發檢測基地、陜西省安全防護紡織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陜西省安全防護用紡織服裝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獲批陜西省“四主體一聯合”安全防護用紡織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通過以企業為投資主體、管理主體、需求主體、市場主體,實施與高校的聯合,推動行業技術攻關,實現技術創新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與政府及眾多企事業單位在原材料采購、技術創新、產品開發、服裝加工、產品檢測及用戶體驗等方面積極開展合作,與公安部、應急管理部、國家電網、中石油及多個國外大型石油、電力公司等建立了長期的科研創新及業務合作關系,公司在國內外的影響力及知名度不斷提升。

3打造合理優化的資源配置系統

企業技術創新體系的資源配置系統負責技術創新各類資源的籌集與配置,為技術創新體系的有效運行提供能源保障,是技術創新體系的血脈,在企業技術創新體系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7]。我公司緊密圍繞資金投入、人才培養和信息利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3.1高水平的研發資金投入。高度重視科研投入,設立科技發展基金,保障持續不斷的科技創新資金投入;加強對科技投入的統籌管理,提高經費使用效率。我公司近幾年研發資金投入平均保持在8%以上,遠遠高于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的標準要求,為技術創新的順利開展提供了重要支撐。3.2專業的人才隊伍。堅持打造結構合理、業務精湛的技術創新人才隊伍,充分發揮人才資源在科技創新中的引領作用。深入開展人才培養,每年選拔若干名優秀青年專業科技工作者,以項目研究為抓手,以老帶新、有針對性地進行人才培養;鼓勵員工進行在職學歷提升,積極構建學習型組織。圍繞高性能纖維應用和紡織技術研究,建設了陜西省重點科技創新團隊——產業用高性能纖維材料應用工程創新團隊,培養了涵蓋材料、紡織、針織、染整、檢測、機電一體化等領域的高素質專業技能人才團隊,為我公司技術創新體系構建提供強大的人才儲備。為進一步激發技術人員工作積極性,研發技術崗位設立從研發助理工程師至研發中心技術主管的九級崗位,同時制定明確的崗位晉級與降級標準,暢通技術人才職務晉升通道,切實為能干事、想干事的員工提供發展平臺。3.3充分利用業內技術信息支持平臺。積極與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合作,我公司成功承辦了6屆“中國安全防護紡織服裝產業創新發展論壇”,并將其打造為國內安全防護紡織服裝行業層次最高、影響力最廣、規模最大的技術交流盛會,以此為契機為技術創新提供方向指引和信息支持。同時利用上級單位主辦的期刊來聚集技術資源,積極參加其所舉辦的行業技術活動,利用其建立的包括院士在內的涵蓋紡紗、織造等多個領域的權威專家智庫,為技術創新提供行業前沿知識信息及充實的人才智庫支持。此外,我公司還積極組織參加國內外重大展會,巡回走訪國內外用戶,深入了解市場需求和技術發展趨勢,確保公司始終站在行業技術和市場前沿。

4打造完備的技術創新規則系統

企業技術創新的規則系統是指與技術創新活動有關的各種原則、規定、程序和運行規范等,規定和制約技術創新體系的合理配置與有效運作,是企業技術創新的“游戲法則”。我公司從以下兩方面進行了嘗試。一是持續完善技術創新管理制度。從企業戰略目標符合性、技術創新性及可行性、產業化前景等方面出發,制定并不斷完善科研項目、新產品開發、專利管理等方面的制度,確定科研項目必須有明確的技術及經濟指標,必須取得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專利、論文等科技成果;新產品開發需結合市場需求,產品要具有新性能,或是針對新市場的集成創新,確保科研成果的實用價值。二是實施以“出成果,促轉化”為目標的技術創新激勵機制,引導技術人員既重視成果水平,又著眼成果轉化,充分調動科研人員工作熱情和潛能,從項目立項、科技創新成果、成果產業化三方面對技術人員進行獎勵。科技創新成果獎勵包括科技項目完成獎勵、科研成果獲獎配套獎勵以及標準、專利、科技論文獎勵等;科技成果產業化獎勵是在一定期限內分別提取銷售收入的一定比例對參與項目和新產品開發的技術人員進行獎勵,鼓勵技術人員主動深入市場,促進科技成果盡快轉化;項目申報獎勵根據申報外部項目的不同級別進行相應獎勵。

5主要效果

通過構建和實施企業技術創新體系,我公司技術創新效能大幅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顯著增強,實現了傳統紡織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模式。5.1企業經濟效益穩定提高。在經濟新常態和國內外市場競爭愈加激烈的情況下,我公司仍然走在高速發展的道路上,公司收入增長率連續多年保持在較高水平,其中技術創新帶來的科技成果轉化收入逐年上升,企業發展后勁十分強勁。5.2科技成果數量水平不斷提升。我公司近幾年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30多項,包括國家應急防護救援紡織材料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十三五”國家科技計劃項目、軍隊后勤開放研究科研項目、陜西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項目級別不斷提高,項目水平更加前沿;修訂國家標準及行業標準近10項,獲得專利授權50多項;開發出新型警用戰訓服特種功能面料、雙層阻燃功能性面料、帶電作業屏蔽服面料、碳纖維三維編織增強材料等新產品50余個,產品廣泛應用于軍警、消防滅火、搶險救援、電力、石化、冶金、航空航天等領域;系列科技成果先后獲得省部級及行業協會獎勵20多項,我公司榮獲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2017年紡織技術創新示范企業”榮譽。5.3帶動紡織行業轉型升級作用明顯。我公司堅持以自主創新促進企業發展與推動行業技術進步相結合,打造國內安全防護用紡織品科研產業高地。依托成立的各平臺及聯盟,實施多個科研項目,帶動芳綸等國產高性能纖維材料應用水平快速提升,為我國安全防護用紡織品產業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同時也帶動了一大批紡織企業和職業防護服裝企業轉型升級。公司研制的系列高性能纖維增強新材料大力推動了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和航空航天新材料技術的創新與應用。與西安相關大型國有紡織企業正在推進深度合作,助力陜西紡織產業轉型升級,為國家“絲綢之路”起點建設注入新的活力。

6結束語

構建與完善企業技術創新體系,保證其有效運行是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推進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結合我公司相關經驗,企業在構建技術創新體系、開展技術創新時要注意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要確保技術創新思路清晰、方向明確,技術創新的開展一定要和市場結合起來,同時緊密圍繞國家及行業需求,立足于全面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大力開展自主創新;二是要充分利用內外部資源,建立技術創新活動組織實施的開放機制,促進產業鏈協同創新,提升技術創新效能;三是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要做好資金、人才等資源的保障,加強資源的充分利用,為技術創新高效開展提供有力支撐;四是要積極構建“出成果,促轉化”的技術創新獎勵激勵機制,充分調動科研人員工作熱情和潛能,提升技術創新成果,促進成果轉化。

參考文獻:

[1]季承.以質取勝的管理理念探討[J].棉紡織技術,2019,47(7):39-42.

[2]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紡織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A].2016.

[3]王超,石磊.淺談企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J].環球市場,2018(21):146-148.

[4]連燕華,于浩,鄭奕榮,等.企業技術創新體系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3(10):22-23.

[5]劉春蓮.合川區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建立情況分析與對策思考[R].重慶:合川區人民政府,2020.

[6]連燕華,鄭奕榮,于浩,等.大型企業集團技術創新體系組織結構分析[J].科學學研究,2007,25(4):783-786.

[7]盧海東,連燕華,于浩.論大型企業技術創新的組織模式[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7(2):90-92.

作者:劉強 馬軍 黃晶 單位:陜西元豐紡織技術研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