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生產技術管理與安全生產探析
時間:2022-08-30 10:49:28
導語:煤礦生產技術管理與安全生產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煤炭是現代人類社會利用最多的能源之一。在煤礦的開采過程中,由于煤礦開采環境非常復雜,從而造成煤礦在開采過程中經常發生安全事故,嚴重危害著作業人員的人身安全,進而影響到了煤炭的開采和供給。因此,煤礦開采企業需要增強煤礦的生產技術水平,保證煤礦安全生產,文章首先分析了煤礦生產技術管理與煤礦安全生產之間的關系,并在此基礎上確立了煤礦安全開采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煤礦;安全生產;煤礦生產技術;關系
近年來全國煤礦重大安全事故頻發,2017年全國煤礦共發生事故219起、死亡375人,今年共8起較大事故、造成死亡39人,安全形勢依然嚴峻復雜,這些事故的發生不但給煤礦開采企業帶來了經濟方面的損失,也讓煤礦開采工人產生了心理陰影。究其原因好多事故是由于煤礦的生產技術水平不高造成的,如湖南寶電煤業有限公司今年5月7日發生的5人死亡瓦斯事故是由于工作面沒有安裝甲烷傳感器造成的。因此,加強煤礦生產技術的管理,對煤礦產業的安全健康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1煤礦生產技術管理與安全生產的關系研究
想要保證煤礦的安全生產,關鍵在于嚴格落實生產技術及其管理方面的各項措施。這是因為煤礦生產技術及其管理是煤礦安全生產的決定性要素,事實表明,大部分煤礦事故的發生都是因為生產技術滯后和監管力度不足所導致的。所以,煤炭生產企業需要將生產技術管理的問題當作煤礦安全生產的第一要務來抓,需要運用高新先進的生產技術來引導煤礦的生產工作,還需要以科學的管理理念和先進的技術設備對煤炭的生產過程進行全方位地監控,進而降低和防止煤礦事故帶來的人員傷亡和經濟財產損失。1.1煤礦生產技術管理與煤礦安全生產間的聯系。生產技術管理貫通于煤礦生產的全過程,煤炭開采企業需要運用各種生產技術和管理模式來保障煤礦的安全生產。由于煤礦的生產技術是煤礦生產的基石,而且生產技術的管理確保了生產過程的安全,能夠保障煤礦開采工作可以有條不紊地進行,因此煤礦生產技術管理是煤礦安全生產的關鍵要素,生產技術管理在煤礦開采方面的管理就變得特別關鍵。就煤礦的發掘和生產規劃來說,主要是對礦井的布局、開采流程、設施選擇等方面進行總體的設計和組織安排,而生產規劃又和礦區的地質勘探的聯系非常緊密,地質勘探準不準確,會直接影響到煤炭的生產安全,因此生產技術監管與煤炭的安全生產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1.2煤礦生產技術管理是防止煤炭生產發生事故的重要保障。煤炭生產以地下開采為主要方式,在生產的過程中極易遭受水、火、瓦斯、煤塵、頂板等自然災害的影響,造成多種安全事故的發生。此外,開采、運輸和洗選等過程如果沒有組織好也極易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從而給煤礦開采帶來安全隱患。要想根除和防止這些安全事故的發生就需要加強煤礦開采中的技術管理,這是安全生產的重要前提,只有加強技術管理工作,才能有效遏制安全事故的發生。根據以上分析可知,煤炭生產技術的管理和煤炭安全生產之間是相輔相成、相互依賴的,煤炭的安全生產依靠于科學先進的生產技術管理,而高效的管理方法又是根除和防止安全事故發生的基石。煤礦安全生產的關鍵要素就是生產技術管理,沒有行之有效的生產技術管理模式就沒有煤炭安全生產的新格局。
2增強煤礦生產技術管理,保障煤礦安全生產
2.1加強采掘技術管理。從煤炭生產工作方面進行分析,煤炭生產工作是一項極其危險的工作,因此煤礦生產企業對于安全生產的要求也就非常高,要想確保煤礦生產的安全,那么采掘技術管理工作就變得特別關鍵,其作用主要體現在對于采掘工作面的設計管理。技術管理是煤礦安全生產的基礎和保證,因此,加強技術管理工作,對煤礦安全生產具有重要意義。生產、技術管理必須堅持安全高效、合理集中、以風定產、系統配套的原則,必須堅持技術進步、工藝先進、設計先行、施工嚴謹的原則,要嚴格按設計、審批、施工程序運營管理。2.2開展“一通三防”的技術管理。“一通三防”的技術管理指的是建設完備的通風體系,開展防瓦斯、防煤塵以及防滅火的工作。要想開展好“一通三防”的技術管理,首要任務就是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對于煤炭安全生產的技術管理制度不但要完善,相應的管理體系也應當健全。在生產技術的監管過程中,必須著重抓好規劃關、組織生產關和隱患排除關。在通風系統的管理上,其建設的優劣應當交由技術人員和各級管理人員進行評估。對于通風設備必須合理地加以運用,做到合理供風、送風、用風。從現場作業員工方面要做好通風設備的保護和維修工作,確保煤礦的整體通風體系平穩可靠。同時還需要在煤炭生產過程中,開展不定期檢查,最大程度上保障作業人員的人身安全。對于防滅火的技術監管中,應當加大煤礦工人的安全生產教育,同時也需要提高相關管理人員在生產過程中的警惕性,進而有效地防止火災的發生。在通風系統的管理上,要對礦井的通風設施進行改進,這樣不僅可以優化煤礦現場作業人員的空氣質量,也可以有效防范煤礦有害氣體導致安全事故地發生。其改進的原則應滿足經濟節約、安全穩定這兩個方面的需求。每個礦井的建設中要合理的使用通風機,在傳統的抽出式通風系統中可以使用多種有效措施對其進行改進,也可以采購新型的符合礦實際通風機來完成礦井通風系統的改進任務。此外通風系統要安裝獨立、完善的通風設施。礦井通風設施的作用是控制井下風流的方向,使其按規定路線流動,保證采掘工作面及其它用風地點的有效風量,防止采空區和舊巷中的有害氣體涌到礦井風流中。為了把新鮮空氣按不同需要分送到各個工作點,井下根據需要設置了風門、風墻、風橋和風障等。有的在巷道和硐室里還設有調節窗,用它來調節風量。還有一些地點設置了通風瓦斯記錄牌、危險警告牌等。這些都很重要的通風設施,不能隨意損壞或拆除。調節風窗上的木板,不可隨意撥動。每次通過風門的時候,一定要隨手把風門關好。更不能在運料或推車時將兩道風門全都打開支上,這樣就造成了風流短路,工作面無新鮮風流,很容易造成瓦斯積聚和瓦斯事故。增強防范火災的管理就是要落實各項防火措施并做好火災應急響應能力。第一,正常生產期間防滅火措施主要有一是根據回采工作面自燃發火“三帶”,采空區內每30m設置一個束管監測點,束管監測系統24h監測有關自燃發火的標志性氣體濃度及空氣溫度變化,進行預測預報。同時,結合人工檢測數據,將連續15天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并繪制變化曲線圖判斷自燃發火危險性。二是隨工作面推進敷設注氮管路(管徑不小于108mm)至自燃帶(20~70m),并依據采空區氣體變化情況,及時進行采空區注氮(氮氣濃度不小于97%,末端絕對壓力不小于0.2Mpa),降低采空區氧氣濃度和溫度。三是隨工作面推進,每隔40m向采空區埋設一趟注漿管路(管徑不小于108mm),當采空區出現煤層自燃(火碳、火焰、煙霧,空氣、煤炭、圍巖及其它介質溫度升高,并超過70℃,其風流中出現CO,且有上升趨勢)現象,立即進行注漿、注氮等綜合防滅火措施。第二,應增強應急演練工作,例如對一線工人開展滅火器的使用培訓,每年至少組織一次井下火災演練,加強一線工人發生火災的應急能力。2.3融合新型的煤礦安全生產技術管理。新型、高效的煤礦安全生產技術雖然仍一直處于研究時期,但是,生產效益較好的企業可以在傳統的煤礦生產技術中進行一些改進調整,例如優化煤炭開采工藝、使用新型生產裝備等。如果煤礦生產技術和設施都非常落后,那么煤礦開采的安全性也就成為了空談,其事故的發生概率會非常高。在上個世紀末,我國曾對采用落后技術和設施煤炭生產企業進行過大力地整治,但是,現在這些企業依舊的存在。所以,要想融合新型煤炭安全生產技術,就必須要求政府職能部門進行監管,加大對技術和設施滯后企業的整治力度。通過采用強制性的整頓措施讓企業都使用更加科學、更加安全的煤炭開采設施和技術,確保煤炭的生產可以安全進行。
3結語
綜上所述,煤礦生產技術管理和煤礦安全生產之間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開展好煤礦生產的技術管理,也就保證了煤礦的生產安全。伴隨著國內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各行業的運營管理觀念在不斷的更新和進步,煤礦開采企業也慢慢樹立起了安全綠色的發展觀念,構建了現代化產業的規章制度,確立了產業的安全生產的重要涵義,與時代的發展趨勢相吻合。提高煤礦生產技術的管理水平,首要任務就是加強基礎性工作的開展和進行,一步一步地提升煤礦生產技術的管理水平,從而保證煤炭生產的可以安全進行,進而推動煤炭產業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田永亮.分析煤礦生產技術管理與煤礦安全生產的關系及管理措施[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3(08):80-81.
[2]盛振強.煤礦生產技術管理與煤礦安全生產的關系及管理措施[J].科技信息,2010(32):732.
[3]瞿芳彬.淺談煤礦生產技術管理與煤礦安全生產的關系[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23):250.
[4]劉光智.淺議煤礦生產技術管理是煤礦安全生產的基礎[J].科技與企業,2012(24):63.
[5]張社利.煤礦機電技術管理在煤礦安全生產中的應用[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4(23):45-46.
作者:楊智 單位:國家能源集團神東煤炭集團公司柳塔煤礦安管辦